聯盟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運送新的機組成員

2020-10-14 cnBeta

美國東部時間今天凌晨1時45分,一艘聯盟號太空飛行器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船上有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凱特·魯賓斯和太空人謝爾蓋·雷日科夫和謝爾蓋·庫德·斯維爾奇科夫。此次國際空間站之旅持續了約3個小時,這也是聯盟號乘員首次通過快速通道,雙軌道交會路徑前往國際空間站。

截至發稿,太空艙已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但太空人仍被封在太空艙內,進行各種檢查。新的機組成員將加入遠徵63號任務,來自NASA的克裡斯·卡西迪和來自Roscosmos的阿納託利·伊萬尼辛和伊萬·華格納,也就是目前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將於10月21日完成任務,屆時將乘坐4月份載他們到國際空間站的那艘聯盟號飛船返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指出,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之間的艙門將在對接發生後約兩小時打開,乘員們隨後可以互相問候。美國宇航局預計艙門打開的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早上6點左右。新的乘員將在國際空間站上停留6個月。

太空迷們可以在下面的視頻中查看來自NASA在YouTube上的直播。NASA還通過Twitter提供更新,包括一個鏡頭顯示聯盟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情況。目前,美國太空人必須搭上俄羅斯聯盟號太空艙才能到達國際空間站。

在SpaceX可以將乘員艙送入軌道並前往國際空間站後,這種美國太空人依賴他國載具才能飛向太空的情況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得到改變。

相關焦點

  • 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2008年06月05日 0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希望號」成為國際空間站最大艙體。   中新網6月5日電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機組兩名太空人3日在國際空間站上出艙太空行走,成功將日本「希望」號實驗艙的加壓艙段安裝到空間站的預定位置。重15噸,價值10億美元的「希望號」太空艙是由美國「發現號」太空梭上周六運上太空的。
  • 聯盟號MS-14號飛船將於下周第二次對接空間站
    Credit:NASA翻譯:哇喳未來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行任務新增了一處「停機位」,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
  • 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根據最新消息,「龍飛船」經過27個小時的軌道追逐後,首次成功將四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Crew-1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上11點晚抵達國際空間站,同行的有4名「Expedition 64」成員,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維克多·格洛弗、麥可·霍普金斯、香農·沃克和日本太空探索署的太空人野口宗一(Soichi Noguchi),他們將在那裡停留6個月。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直播五位太空人太空匯合
    北京時間5月31日上午10:29,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將兩位航天員正式送入這個太空軌道前哨基地。對接成功標誌著龍飛船載人航天任務的又一重大裡程碑!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大型軌道實驗室,是世界上16個國家共同為人類在太空打造的一個永久性前哨基地,是人類最尖端科學技術的結晶,也是人類創造的最昂貴的裝置,目前為止已經花費1300億美元。
  • 載人「龍」飛船兩名機組人員成功與駐守國際空間站的三人會合
    SpaceX第一批運送太空人的任務於周日成功完成了其旅程的第一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自美國上次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以來,能夠成為這項九年來的努力中的一小部分,真是太榮幸了,"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鮑勃-貝恩肯在飛船上說。"
  • 蘇聯載人航天的典範——和平號空間站
    EO-1任務的機組成員花了20天在和平號開展地球觀測,並於1986年7月16日離開,使得新的空間站暫時又變成無人居住狀態,至此再也沒有船員回到過禮炮7號,不久之後科學家放棄對它的控制,讓他墜落在了阿根廷附近。
  • NASA:「聯盟」號飛船將於10月送考察組成員赴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10日消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俄羅斯計劃於10月發射的「聯盟MS-17」號宇宙飛船將創下運送考察組成員赴國際空間站的最快紀錄,飛行時長將略超3小時。© Sputnik / Sergei Mamontov俄航天集團:NASA放棄購買「聯盟」號艙位「聯盟-2.1a」運載火箭計劃於10月14日搭載「聯盟MS-17」號載人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SpaceX公司展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模擬器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13日報導: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展示了一個程序,它可讓任何願意者嘗試將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放置在iss-sim.spacex.com網站上的對接模擬器可使人感覺就像與國際空間站靠近時的「龍」飛船的乘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指出,該程序使用的界面與飛船上所使用的類似。該模擬器可使任何願意者在遵守必要的速度限制條件下控制定向和「龍」飛船的運動。
  • 聯盟號飛船高速對接,太空又傳來噩耗,俄羅斯艙段制氧系統已失效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導,當地時間10月14日,載有兩名俄羅斯航天員和一名美國航天員的"聯盟 MS-17"號載人飛船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宇航中心發射成功。據悉,本次"聯盟 MS-17"號載人飛船,僅僅用時3小時3分鐘便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 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第一階段從1994-1997年,為準備階段,主要進行聯合載人航天活動,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多次對接;將美國太空人送到和平號空間站上,以訓練他們在空間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為和平號空間站運送新的太陽能電池板,緩解該站嚴重缺電的狀況;在空間站上增裝兩個有美國儀器的實驗艙,以便美國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驗,取得微重力、生命科學、地球資源探測和軌道交會與對接等方面的經驗。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
  • 中國自己建造的空間站能比得上國際空間站嗎
    其實,天宮空間站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最佳方案了。前三代空間站前蘇聯是第一個建立空間站的國家。1971年進入軌道的禮炮一號空間站實際上是Almaz和聯盟號宇宙飛船系統的組合。Almaz系統最初設計用於太空軍事目的,但重新用於民用禮炮號空間站。聯盟號宇宙飛船將太空人從地球運送到空間站,然後返回地球。
  • SpaceX的「彈性」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在周日成功發射之後,隨著飛船飛越愛達荷州,Dragon Crew-1的太空艙也加入了國際空間站。自從周日晚上7:27發射以來,被機組人員稱為「復原力」的Dragon膠囊一直在追趕它,燃燒其發動機以使其自行對準。它緩慢地走近,經過一系列「航路點」,在這些「航路點」中,管制員監視狀況,並僅在安全且所有系統運行正常的情況下,才允許太空飛行器繼續飛行。
  • 馬斯克讓美國重回太空
    龍飛船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4位太空人將開展約半年的太空站任務。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執行最後一次任務後,太空梭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在此之後,美國的載人航天陷入了近10年的空窗期。由於缺乏載人太空飛行器,美國太空人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費用昂貴不說,「寄人籬下」使得國際空間站中NASA太空人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
  • 第2121回:和平號空間站脫軌,人造天宮探索使命
    ,量子2號氣閘艙,「晶體」號實驗艙,「光譜」號遙感艙,「自然」號地球觀測艙;米國航天局為其提供了一個專門用於與太空梭對接用的對接艙。伊歐一任務的機組成員花了20天在和平號開展地球觀測,並於1986年7月16日離開,使得新的空間站暫時又變成無人居住狀態,至此再也沒有船員回到過禮炮七號,不久之後科學家放棄對它的控制,讓它墜落在了阿根廷附近。
  • 國際空間站上空氣洩漏點終於被找到
    這個變化並不大,但今年夏天,他們又看到那個已經高於常規的速率又有了新的上升。所以在8月,國際空間站上的工作人員開始測試洩漏,通過密封每個部分,監測氣壓。他們在最初為期四天的測試中把自己封在星辰號服務艙中。
  • 第2121回:和平號空間站脫軌,人造天宮探索使命
    能源科研生產聯合公司負責空間站的整體設備,但是,整個計劃分包給了禮炮KB,當時赫魯尼契夫國家航天研製中心的研發部門正在忙於能源、禮炮七號、聯盟號以及進步號的工作。禮炮KB從1979年末開始實施,和平號原先的圖紙在1982至1983年左右被放棄。新的系統吸收了禮炮計劃的數字電腦飛行控制以及迴轉陀螺儀(來自金剛石計劃),新的自動對接系統,牛郎星通信系統,氧氣發生器以及二氧化碳過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