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己建造的空間站能比得上國際空間站嗎

2020-09-03 萬象經驗

自1971年開始,人類經歷了4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地球軌道上漂浮的國際空間站是第四代空間站,它的大小在420噸級左右。而我國的天宮空間站的建設目標為第三代,它的大小大約為80-100噸級,但是我們還留有許多可擴展的接口,可以擴展成100多噸級的空間站。



我國的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完成,它的預計使用壽命為10年,但也可通過維護來延長它的在軌時間。可能有人會覺得,為什麼我們不建一個第四代空間站?其實,天宮空間站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最佳方案了。

前三代空間站

前蘇聯是第一個建立空間站的國家。1971年進入軌道的禮炮一號空間站實際上是Almaz和聯盟號宇宙飛船系統的組合。Almaz系統最初設計用於太空軍事目的,但重新用於民用禮炮號空間站。聯盟號宇宙飛船將太空人從地球運送到空間站,然後返回地球。

禮炮一號長約45英尺,有三個主隔間,分別是餐飲和娛樂區;食物和水儲存區;廁所、控制站、運動設備和科學設備。起初,聯盟10號機組人員應該住在禮炮一號上,但他們的任務因對接問題而受阻,無法進入空間站。聯盟11號機組人員是第一個在禮炮一號上成功生活的機組人員,他們在禮炮一號上生活了24天。然而,聯盟11號的機組人員在返回地球後不幸死亡,因為聯盟11號太空艙在返回過程中減壓。



美國於1973年將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空間站Skylab 1送入了軌道。在發射期間,該空間站遭到了破壞。一個重要的流星體防護罩和該站的兩個主要太陽能電池板之一被撕掉,另一個太陽能電池板沒有完全伸展開。10天後,第一個含有機組人員的Skylab 2被發射,以修復前面所提到的空間站。Skylab一直保持在高空,直到強烈的太陽耀斑活動導致其軌道比預期的更早衰變。Skylab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並於1979年在澳大利亞上空燃燒。

在聯盟11號之後,蘇聯發射了另一個空間站「禮炮2號」,但未能到達軌道。蘇聯隨後又發射了禮炮3-5號。這些空間站的一個缺點是它們只有一個與聯盟號宇宙飛船對接的接口,不能從地球上由其他飛船補給。

1977年9月29日,蘇聯發射了禮炮6號。這個空間站有第二個對接口,在那裡空間站可以由一艘叫做「進步號」的無人對接補給船進行補給。禮炮6號在1977年至1982年運行。1982年,禮炮計劃的最後一個:禮炮7號發射升空。其上有11名太空人,居住了800天。

1986年,俄羅斯人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該站原本打算成為太空中的永久住所。俄羅斯航天局無法負擔維持和平號空間站的費用,因此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航天局計劃將垃圾站扔掉,以專注於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



1984年,美國裡根總統提議美國與其他國家合作建立一個永久居住的空間站。為了幫助解決該站的巨大費用,美國與其他14個國家進行了合作,在國際空間站的計劃期間以及蘇聯解體後,美國於1993年邀請俄羅斯在國際空間站進行合作。這樣一來,參與國的數量就增加到16個。

國際空間站的在軌裝配始於1998年。2000年10月31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機組人員從俄羅斯發射升空。由三人組成的機組人員在國際空間站上度過了將近五個月,激活了系統並進行了實驗。

我國的天宮空間站是最佳方案

我國於2011年發射一個名為「天宮一號」的軌道實驗室。自那時以來,我國一直在制定空間站的太空計劃。2013年,天宮一號與神州十號飛船成功對接。2018年,在控制中心的幫助之下,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落入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2016年天宮二號成功發射,並於2017年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2019年,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接下來我國計劃建造的是第三代空間站,對於我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因為相對於第一代和第二代空間站,第三代可以說是巨大的飛躍。而第四代除了更大之外,根本沒有其它優勢。而且第四代空間站的結構非常大,需要使用大的火箭才能把它送入軌道之中,而我國目前最好的長徵5號空間不夠大。後期的費用也是一個問題,每年美國需要花費15億元的費用在國際空間站上,這已經足夠我們完成基本的探月任務了。當然,還有很多國家的費用我們沒計入其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可以自己建造空間站?外國網友的答案出人意料
    而在火星探測上,雖然是中國首次進行,卻定下了一次實現「繞落巡」的目標,這是中國的首創,表現了中國航天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在大型航天項目上,中國也有北鬥系統和空間站。很多人好奇,明明中國的航天實力不是最強的,為什麼中國可以自己建造空間站?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其中的國際空間站由美國nasa、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航天局共同參與建設,但是航天實力靠前的中國卻被排除在外。於是中國於二零一一年開始陸續發射組件,並將於二零二二年建成規模一百噸的大型空間站。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座中國的空間站。禮炮系列空間站由蘇聯建造,是人類的第一個空間站。
  • 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已開始「散架」
    【僑報網綜合訊】媒體6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得到消息,2022年前後,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在明年到後年兩年的時間裡,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還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大家經常會聽到太空人在太空空間站上執行任務,那你知道太空空間站是什麼嗎?全世界有幾個太空空間站?先來介紹一下空間站,空間站又被稱為太空站或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上,一般是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上長時間運行。能讓太空人巡航,並進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 天宮將是唯一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為何不再建一個?
    國際空間站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擁有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權。那麼空間站到底有什麼用呢?不再建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建造空間站的性價比並不是特別高。的確,空間站本身是一種功能眾多的太空飛行器,可以為人類的宇宙探索和研究提供諸多幫助,但由於人類現有的航技術天水平限制,空間站所能發揮出的功能還是相對有限的,目前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功能就是培育太空種子以及進行有限的太空研究。
  • NASA繞月空間站獲得歐洲鼎力支持:中國天宮空間站得加快步伐
    近日,美國宇航局計劃和其他國際合作夥伴建造月球空間站根據這項新協議,歐洲空間局建造一個居住模塊,對接到月球空間站上,此外歐洲航天局還將提供一個月球至地球的貨運飛船系統,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蒂娜對此解讀稱:此次合作充分利用國際空間站的合作條件,將美歐的空間站合作推向月球。
  • 我們的國際空間站擔得起"國際"嗎?
    我們的國際空間站擔得起"國際"二字嗎?編輯/貝塔的大飛機校稿/貝塔的大飛機我們在航天領域的成就一直都是十分吸引全球目光的,而我們進不了國際空間站卻一直成為了我們的一塊心病。但是我們的航天腳步卻一直沒有停止過,雖然腳步很慢但是也很穩,將來我們將會建造我們自己的國際空間站,但是既然是國際屬性的,那就一定得是具有大國擔當的,要接納更多的國家一起來建造我們的國際空間站。
  •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成為同時期全球唯一的空間站。
    現在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然而近年以來,國際空間站頻繁漏氣,2018年8月,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MS-09」飛船出現漏氣,太空人在飛船軌道艙的艙壁上發現長度近2毫米的裂縫,當時進行了緊急修補,漏氣原因至今沒有查明。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建設有什麼意義?
    這個熱議一出現之後,確實讓我們想起了美國曾經對我國的封鎖,對我國的技術打壓等等,如今的次此舉確實能夠讓美國可能感覺到,中國不需要美國一樣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空間站,有較強的航天實力。而如今的國際空間站是有16個國家聯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所以中國空間站的如今參與國已經超過了國際空間站的數量。
  • 空間站是上世紀的技術產物,為什麼我國還要獨立發展空間站?
    就和開公司一樣,自己投點錢做大股東,任個董事長,所有決策都可以由著自己的想法,還能拿最大份的分紅。實際上美國就是這麼幹的。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邀請俄羅斯做了二股東,俄也因獨立維持和平號經濟吃緊,並且和平號的設計壽命為5年,而與美國一拍即合。1993年國際空間完成設計,開始實施。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在建的空間站與在軌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不一樣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空間站被稱為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運轉。兩個空間站有何不同中國空間站屬於第三代空間站,採用多艙模塊化組裝,積木式結構方式搭建,長期可駐留空間站技術。而國際空間站是第四代空間站,採用大型桁架式的結構,功能更強大。
  •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航天員均已...
    B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告捷後,最近又傳來了我們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的好消息! 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等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空間應用系統正在開展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研製,以及運營階段應用任務認證工作。 ▲視頻 點讚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點讚中國航天,期待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早日在軌建造完成!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但就算是找到了漏氣點,這個漏氣點也被堵住了,又能怎麼樣?環球網10月7日報導,國際空間站在2000年,迎來首批太空人入駐後,如今已經運行了將近20年。根據最初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15年,但在之後工作時限延長到2020年後,又計劃再次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甚至該項目的參與國還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8-2030年。
  • 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天宮」會成為太空「獨苗」嗎?
    國際空間站面臨退役,中國空間站會成為全球唯一空間站嗎?2015年,美國與俄羅斯航天部門籤署協議,將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時間推遲到了2024年,而我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投入運行,那麼當國際空間站退役後,我國空間站會成為全球唯一嗎?
  • 2年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人:未來將遭中國逆轉
    但伴隨著蘇聯解體,為了防止其航天技術四處擴散,利用蘇聯遺留下來的成果,美國航天局向剛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拋出橄欖枝,兩者一拍即合,計劃共建國際空間站,並且吸納了日本、歐盟歐空局等成員的加入。於是乎,1993年以美俄為首的16個國家,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的總體設計。 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
  • 2年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人:未來將遭中國逆轉
    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不管是將我們拒之門外,還是防止技術外流等多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航天一直是全方位的封鎖,中美航天合作更是不存在。
  • 外媒:中國公布天宮空間站計劃,可與國際空間站相媲美
    近10年來,中國的航天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五月初長徵五號的順利升空,有國外航天機構認為中國航天已經完全超過歐盟、日本等國。六月初有外媒報導稱,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建設天宮空間站的新計劃,預計這個中國即將建成的新空間站(CSS)將在未來與16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ISS)相「媲美」。
  • 國際空間站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
    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空間站的並非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的「國際空間站」,1986年2月20日,蘇聯將設計好的「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發射升空,這是人類首個第三代空間站,本質上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1991年蘇聯解體,後來被俄羅斯接管,一直到2001年3月23日成功墜入地球大氣層,掉落在南太平洋海域中,從此結束了它在太空中的日子。
  • 人類建造最貴的東西是什麼?空間站,而且還建造過4個
    不是高樓大廈,也不是飛機大炮,人類建造的最貴的東西根本就不在地球上,而是運行在太空中,它就是空間站。空間站是一種太空飛行器,但與其它的太空飛行器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就像一座建造在太空中的房子,可以供太空人在上面進行長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利用空間站,對於人類的宇宙探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 強行續命的國際空間站出故障,天宮將成唯一空間站?
    強行續命的國際空間站出故障,天宮將成唯一空間站?在2014年,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航天機構負責人,在美國的華盛頓召開了一次有關太空探索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之前,當時的美國就曾宣布,支持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4年。在會議上,美國的負責人興高採烈地說,在未來美國希望各個國家的夥伴能一如既往的努力合作,國際空間站的延期使用,將有助於美國和世界航天界完成更多更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