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航空領域發生了不少的大事,先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發射並順利返回,再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也發射成功。在即將到來的7月,美國和中國都將發射自己的火星探測器。相比美國這個傳統的老牌航天強國,中國在航天領域起步比較晚,是新興的航天大國。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經過數十年不斷的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中國航天到底是有多麼亮眼呢?目前,在探月工程方面,中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共進行了4次探月任務,但沒有一次失敗,這一點目前只有中國做到。而在火星探測上,雖然是中國首次進行,卻定下了一次實現「繞落巡」的目標,這是中國的首創,表現了中國航天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在大型航天項目上,中國也有北鬥系統和空間站。很多人好奇,明明中國的航天實力不是最強的,為什麼中國可以自己建造空間站?

關於這個問題,有外國網友表示,這多虧了美國,如果不是美國的拒絕和制裁,也不會逼得中國自己建造空間站。最初,在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建造國際空間站時,中國曾申請加入,但美國卻以擔心中國竊取美國先進航天技術、危害美國國家安全這樣的「標準美國式」理由,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項目。既然美國不讓中國加入,那中國就自己建造一個空間站。隨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順利升空,拉開了搭建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序幕。

其實,除了空間站,中國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建設上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最近,中國航天最引人關注的一件事應該就是北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發射了,但當初,中國可能差點與北鬥失之交臂。當年,中國曾打算與歐洲合作建設伽利略衛星系統,歐洲各國假意與中國合作,在中國投入大筆資金後,卻一腳把中國踢開。經歷了這件事,中國才下定決心建設自己的全球衛星系統,才有了現在的北鬥。

為什麼中國可以自己建造空間站?因為在美國的強壓下,中國除了背水一戰已經別無選擇。好在中國航天不負眾望,現在,中國航天正在大步前進。雖然美國在航天領域仍然佔據一定的優勢,但中國正在迎頭趕上,以後在航天領域,或許就不是美國一枝獨秀了。就像一位外國網友說的,現在世界上,除了美國,還有另一個選擇。(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