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自己的第一個空間站「天宮」並不是只為本國所用,而是為全人類所用。為了證明這一點,中國邀請來自17個國家、23個機構的9個項目登上空間站開展實驗。」
(報導截圖。)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發布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這段視頻報導,令外國網友看得熱血沸騰。
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在奧地利維也納共同召開發布會,宣布了聯合國/中國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
(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
這些項目來自德國、印度、俄羅斯、肯亞等17個國家的23個機構,包括政府機構和私營實體等。
涉及的領域包括空間天文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地球科學、應用新技術、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這些項目的入選,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介紹稱,除了考量項目的科研意義等,中國空間站合作還充分關注發展中國家需求,鼓勵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聯合提出項目申請,考慮為政府和非營利機構承擔部分費用,希望能幫助發展中國家跨越技術鴻溝。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模型,圖片來源:東方IC。)
林西強同時還表示,中國願意與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為目的的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遺憾的是,美國國會出臺的有關法案禁止美方在航天領域與我合作,嚴重阻礙了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正常發展。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設性的法案,中美在載人航天領域是有廣闊的合作前景的。」
在發布會上,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對中國向聯合國成員國開放空間站表示高度讚賞,稱中國這一舉措有力促進了載人航天國際合作,讓更多國家有機會參與載人航天技術研究。
(中國空間站模擬圖,圖片來源:聯合國外空司官網。)
目前,中國空間站研製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開展,計劃於2022年前後建成並投入使用。可同時容納3名航天員。
(正在建設中的空間站艙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宣傳片截圖。)
建設中的中國空間站體量並不大,但是「五臟俱全」。在空間站內部有16個科學實驗櫃,可用於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生命科學等科學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宣傳片截圖。)
中國空間站的「生命」預計有10年,在這期間來自全球的更多科學家將有機會「上天」做實驗。
香港《南華早報》評論稱,中國在全球太空競賽中是「後來者」,因為它不是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項目的成員,但是這並不妨礙中國打破西方技術封鎖,走出中國自己的路。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宣傳片截圖。)
得知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的好消息,外國網友說得最多的就是:「幹得漂亮!」
「中國曾被美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但他們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幹得好,中國!」
「漂亮!別再搞那些政治陰謀了。人類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探索宇宙空間。」
「我欽佩中國人在每一件事上的獻身精神。」
「再接再厲,中國!為世界帶來和平。」
正如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女主播洛麗在節目中點讚中國空間站項目時說的:「我希望所有的競爭和合作都能在太空中帶來更美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