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空間站發布消息稱,目前空間站已收到20多個國家的申請,經過一系列評核後,印度、法國、西班牙、瑞士等國都已拿到「天宮」通行證,可以進駐;9個國家被拒,其中,作為世界航天大國的美國便是其中之一。
這一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以「系統提醒,中國拒絕了您的好友請求」之類的言語進行調侃,並猜測中國是否為了「解氣」拒絕了美國的申請,還有網友用「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不信抬頭看,那是CHINA的空間站。」來揶揄美國。
不可否認,這則消息的確令國人揚眉吐氣。想當年,在航天領域,美國處處為難中國;如今,輪到自立自強的中國對美國說「不」了。不過,我們也沒必要對這一拒絕做過多解讀,因為,中國的拒絕,不是為了「解氣」,更不是故意刁難,僅僅是因為:這次你真的不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介紹,我國空間站選項目,是有一套嚴格遴選標準的。
第一,要符合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則。
第二,項目的科學意義要突出,能夠大幅帶動相關科學技術領域進展,或能有效促進項目申請國家的航天科學技術發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第三,技術方案要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實施性,不對空間站構成威脅。
第四,能夠自行承擔項目研發經費。
所以,每一個項目需要完全符合上述要求,才能搭上中國空間站的車。
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實物(工藝驗證艙)
去年6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就聯合對外公布,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中國空間站第一批科學實驗項目,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通過聯合國進行的大規模國際合作。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美國團隊參與申報的項目之所以被拒,是因為「從科學價值和技術考量來講,美國的項目沒達到要求的標準」。
林西強也表示,中國的空間站不僅不會無理由拒絕項目申請,還非常歡迎與包括美方在內的所有國家進行航天合作,尤其鼓勵發展中國家加入這趟「太空之旅」。談及中美航天領域合作前景,林西強稱,「美國國會出臺的有關法案禁止美方在航天領域與我開展合作,嚴重阻礙了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正常發展。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設性的法案,中美在載人航天領域是有廣闊的合作前景的。」
看吧,不是不歡迎,是你真不行;不是我們不夠開放,是你自己處處設限。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空間站將為項目申請方提供免費的上行發射和空間站運行機會,以及測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務支持。中國投入這麼多人力、財力建設的空間站,讓別國用咱們的地方上天做實驗,還不收錢,這是何等的胸懷。
中國航天員中心自主研製的空間站「飛天」水下訓練服
目前,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同時,載人航天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沒有一定的實力,是無法撐起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中國航天事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時間裡,迸發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取得了令國人自豪、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我們的「三步走」戰略,已經進入第三步,即「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目前,中國空間站研製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開展,計劃於2022年前後建成並投入使用。如果國際空間站不延長使用壽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也就是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空間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不過,中國載人航天始終秉持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各國開放、徵集試驗項目,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致力於對航天領域的探索與科研。
所以說,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僅僅是因為其項目不達標。毫無疑問,伴隨中國在各領域的高速發展,這樣的拒絕才剛剛開始。受疫情影響,世界多數國家經濟停擺、停滯不前,而中國依然迅猛發展,這都給中國經濟和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中國的發展必然日新月異,某些只懂得拉幫結派、胡亂甩鍋的國家,需要做好一次又一次被拒絕的準備了。
奧布萊恩(資料圖)
可怕就怕,某些國家沒有自知之明。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10月21日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上刊文,大肆渲染中國如何「傳播意識形態」、「威脅美國民主」。聲稱「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中國是靠美國的幫助發展壯大的,美國必須要大聲疾呼和反擊」。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7日發推回懟,直言中國對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很自豪,從來不想成為另一個美國。
是的,中國無意同美國進行意識形態對抗,也從不幹涉別國內政,我們只想好好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並且,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