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塔新社報導,本月中旬,由中國航天部門正式向外界宣布,由我們自行研製的「天宮」號國際空間站計劃將在2022年投入使用。而屆時將會有17個國家的23個機構將在「天宮」號空間站進行科研工作。同時,援引環球網的報導,此次「天宮」號空間站的總規模約為66噸,其中此次科研項目主要集中在9大主流領域進行。
據介紹,此次「天宮」號空間站建成後將會有17個國家進行共同研究太空的研究工作,因美國不符合要求而無法參與。很多網友甚至表示,這就是報應。當年我們參與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的時候,卻被西方國家關上了大門,如今風水輪流轉。然而令美方沒有想到的是,除了天宮號空間站建設完成之後,我們國家在北鬥的發展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將會有大量的美國GPS用戶切換到北鬥定位系統。而這次北鬥完成全面建設之後,亞非拉各國將成為首批受益人群。參與此次天宮號科考的就包含著亞非拉各國。而北鬥在完成建設後,也是率先對這些小國進行開放,這也讓美國及西方國家十分的嫉妒。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在研製北鬥時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坎坷之路,當時曾在北鬥提前研發的伽利略導航定位系統也開始建設,而歐盟匯集全球27個國家進行參與研製,但是由於某些國家的阻撓,擔心洩密,至使我國被提前踢出局。於是才有了國人力爭自主研製北鬥定位系統的決心。北鬥也從最開始的幾顆星到如今的全球布局,越來越多的北鬥衛星升上了天空,給全球提供著精準的定位。雖然說伽利略研發的時間比較早,研究技術上也更加成熟,但是它的故障卻是頻發。而北鬥的安全、穩定也向世界再一次見證了中國製造。
目前世界上除了北鬥之外,還有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共列為世界四大導航定位系統,但是其它三個或是不能滿全球需要,或是故障頻繁不斷。就拿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來說,從最初的80多顆衛星,到現在的只有10顆還在勉強的維持運轉。雖然說美國的GPS用戶最多,但是頻繁的遭到幹擾,效果也是非常差。俄媒就曾公開報導,在使用GPS的時候,多架客機航班在飛行的時候,就容易出現GPS信號丟失的事故。同時我們也承諾,北鬥會向全世界公平、公正的開放,待建成之後也會陸續向歐美等發達國家開放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