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經濟學碩士,在讀博士的我,並不想用經濟學的觀點去評價和討論這個世界。」
我更喜歡我的愛好,對宇宙,未知領域的探究。相對於發揮自己擅長的,在不斷的探索中學習新的知識來補充我的未知領域,這種分享知識,分享未知領域的感覺,更能激發我的熱情和充實我的大腦,不想用我已經掌握的領域來充數。
跟大家一起進步才是我的初衷,所以就有了我的節目《布解探秘》之灼見。
中國的航空航天基本上每個月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2019年已經進入到了小規模井噴式的發射狀態。天宮神州開天地,嫦娥玉兔創先河,火星天問三步走,中國航天領全球
中國空間站初期模擬圖
玉兔月球車
2022年前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空間站就要完成在軌建造計劃,預計從2021年到2022年,單為建設空間站大概進行11次發射任務,之後將高密度實施飛行任務。航天員將長期在軌駐留,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空間站的科學發展和將美國拒之門外,真實原因比所謂的「復仇」就更加尷尬。
說起中國空間站就不得不先說說國際空間站,1998年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開始建設,其中包括了日本,加拿大,歐洲部分國家參與該計劃,據坊間傳聞說美國拒絕中國參加該計劃並要求NASA所有的項目不得跟中國合作,但是這些傳聞都被否定。中國並沒有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科研探討申請,而是獨立自主的研發自己的空間站,就像北鬥導航系統一樣,擁有自主研發的產品才有競爭力,才會更安全。北鬥可不僅僅是導航,大家可以翻看我之前的北鬥黑科技視頻。 在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中國自主研發的空間站也即將成型。
國際空間站
空間站維修-太空行走
最近國際空間站漏氣事件引發熱議,外界開始懷疑空間站使用期限是否能還能延長到2024年。俄羅斯專家表示,如果技術正常,本來是可以延期到這一期限,但是現在存在很多小毛病出現,很可能導致將來大型部件故障問題。
這是國際空間站第三次被曝漏氣事故,主要還是因為年紀大了,材料出現損耗,主體結構已經達到了壽命的末期。如果國際空間站提前退役,歐美等國短期內將沒有空間站可用,那麼西方會來申請加入中國的空間站項目嗎?覺得會的請扣「1」 不會的請隨意留言。
已退役的太空梭
在2019年5月,中國在維也納舉辦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將對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開放。期間,已經有很多國家的多個機構向中國空間提出試驗申請。
不過最近卻有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廣為流傳。目前,中國空間站已經收到27個國家的項目申請請求,經過審核後批准了18個國家的項目申請,但是備受關注的是,美國也申請了,你覺得會被通過嗎?
就像我剛才說的,坊間流傳美國拒絕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項目,但是風水輪流轉,天道好輪迴,美國最近的一系列滑稽操作不知道輪迴了多少把了。退群退的不亦樂乎,應該不回來參與了吧。
2019年華盛頓舉辦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代表團赴美籤證受阻,這種卑鄙行為也只有美國能做出來了。所以在美國被中國空間站拒絕的消息一出,很多人認為終於復仇出了一口惡氣。不過,美國被拒的真實原因相比所謂「復仇」更顯尷尬。大家可以把「美國尷尬」打在刷屏留言板。
相關新聞內容
事實上,這並非因為「解氣」拒絕合作。在去年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被批准進駐中國空間站,當被問到是否會排斥來自美國的項目時,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表示,「沒有排斥任何國家,美國團隊也有申報項目,但是從科學價值和技術考量來看,美國的項目沒有達到要求標準。」
婉拒理由千千萬, 唯有太菜最不堪啊
我國空間站項目本就有嚴格的甄選標準,也非常願意和美國展開太空合作,但只能怪美國申報的技術含量太低。其實這也很正常,有價值的項目美國當然不敢在中國空間站做,這就像現在美國在各方面都要擔心中國的超越,生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國際空間站裡進行的試驗
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先後攻關了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還有一項暫未完全公開的神秘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項目。
長徵七號
長徵五號
嫦娥玉兔探月工程
可以說,在全體研究人員10年的努力下,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離我們越來越近。上個月中國遠洋航天測量船離開港口,駛向太平洋,我覺得這是為了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任務,你覺得呢? 如果將來開放空間站旅行,你會來嗎?
感謝你看到我的文章,還有相關內容視頻請查閱。如果能得到你寶貴的關注,將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別忘了點讚,彈幕,評論,投幣。 下一集,我們江湖再見。
視頻內容請點擊下面連結
視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