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人:未來將遭中國逆轉

2020-10-09 戰武哨所


圖為國際空間站


在1983年,美國總統裡根率先提出空間站計劃,企圖在與蘇聯的航天競爭中取得優勢。但伴隨著蘇聯解體,為了防止其航天技術四處擴散,利用蘇聯遺留下來的成果,美國航天局向剛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拋出橄欖枝,兩者一拍即合,計劃共建國際空間站,並且吸納了日本、歐盟歐空局等成員的加入。於是乎,1993年以美俄為首的16個國家,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的總體設計。

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不管是將我們拒之門外,還是防止技術外流等多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航天一直是全方位的封鎖,中美航天合作更是不存在。而這種全方位的封鎖,始於2011年美國出臺的撥款法案,裡面有兩條明確限制:一是美國航天部門不得使用聯邦資金與我國進行任何方式的合作,二是美國宇航局不得接待來自我國相關部門人員的訪問。但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我國官方現在已正式對外宣布,即將完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在軌建造。

圖為空間站示意圖

據央視官方消息證實,目前,我國空間站各個艙段的研製工作,都十分順利。在未來的兩年時間裡,我國航天局將會陸續進行11次發射活動,分別將「天和」核心艙、「問天」試驗船以及「夢天」試驗船依次發射到預定軌道。在整個過程中,會同步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而除此之外,我國還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一方面是補充所需要的物資,另一方面,也是進行人員輪換,防止出現疲勞等意外情況。也就是說,大概在2022年前後,我國將正式完成天宮空間站的在軌建造計劃。

據了解,天宮空間站的規模較大,僅僅是近期規模就在100噸左右,其軌道高度大約是400到450公裡的樣子,同樣也可以常駐3名太空人,人員輪換的時間周期保持在半年左右,而空間站的使用壽命設計得是10年時間。從天宮空間站的結構上來說,初步結構就包括了試驗艙兩個和核心艙一個,負責載人太空船停靠和對接工作的都位於核心艙前端,而貨運補給的對接口則位於核心艙的後端。其實,關於空間站的說法,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質疑,我國投入了海量的人力物力,只為做一個空間站,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圖為中國空間站天宮

首先,先說結論。中國空間站天宮當然有必要修建,這跟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是否出現問題,以及是否能夠正常開展太空實驗和科學研究並沒有什麼關聯。即便當我們的天宮空間站修建完成之後,國際空間站的壽命有可能還沒有到期,這並不影響我們通過自己自主研發的空間站進行更多研究,而且,這也為我們開展更多科學實驗提供了必要條件,尤其是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實施,更離不開空間站儘早投入正常運營。

此前,美國牽頭製造國際空間站的時候,我國不是沒有加入其中的想法,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卻拒絕了我國的加入,不僅如此,美國還出臺了禁止和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合作的法案,這項法案嚴重阻礙了兩國航空航天領域交流合作的正常發展。

圖為空間站

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即將終止,美國方面預計2024年讓國際空間站退役,但是按照國際空間站目前的狀態來看,很有可能還撐不到2024年,同時,伴隨著外界對於未來中國空間站的關注,這也讓不少美國網友酸透了,稱我國的空間站建成之後,這無疑對NASA和美國國會來說,是十分不友好的競爭。未來太空中的形勢或將遭中國逆轉,美國要謹慎行事了。

可能會有讀者認為不必要諷刺人家,這篇文章就像一個剛買車的人嘲笑十年前就買車的人。但如果十年前買車的人,當初開車的時,笑我沒車開,故意載我的鄰居氣我,我付錢給他,他也不願意讓我坐,現在都快報廢了卻買不起新車。那現在的我,沒有理由不笑他吧?(劉祿)

相關焦點

  • 2年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人:未來將遭中國逆轉
    但伴隨著蘇聯解體,為了防止其航天技術四處擴散,利用蘇聯遺留下來的成果,美國航天局向剛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拋出橄欖枝,兩者一拍即合,計劃共建國際空間站,並且吸納了日本、歐盟歐空局等成員的加入。於是乎,1993年以美俄為首的16個國家,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的總體設計。 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
  •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科技日報 | 2020-10-22 09:25:2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我國空間站計劃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12日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摘要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澎湃)
  • 中國空間站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各航段名字有驚喜
    迎來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和重要進展。
  •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航天員均已...
    今年,我們中國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赴火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今年底將擇機發射。還有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已拉開在軌建造的序幕。B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告捷後,最近又傳來了我們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的好消息!
  • 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航天員已選定
    今年,我們中國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赴火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今年底將擇機發射。還有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已拉開在軌建造的序幕。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我國官宣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網友酸透了:這是不友好的競爭
    2011年11月,在近地軌道,我國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我國首個空間交會對接。當時很多人都在夢想,這項太空對接技術運用到我國自研的空間站,會是個什麼樣子。而時間僅僅過去了9年,我國官方正式對外宣布,在2022年左右,完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在軌建造。
  • 我國官宣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網友酸透了:這是不友好的競爭
    11月,在近地軌道,我國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我國首個空間交會對接。當時很多人都在夢想,這項太空對接技術運用到我國自研的空間站,會是個什麼樣子。而時間僅僅過去了9年,我國官方正式對外宣布,在2022年左右,完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在軌建造。 據《央視網》在10月6日的消息顯示,目前我國空間站各個艙段的研製工作,都十分順利。
  • 檸檬樹下的美國網友?央視「官宣」:中國空間站2年後將完成建設
    所以,美國方面已經做出計劃,預計讓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退役。不過也有諸多專家認為,就按照如今的情況來看,或許都根本撐不到2024年。而就在國際空間站岌岌可危的時候,我國航天科研項目卻捷報頻傳,連央視都發起「官宣」,稱我國天宮空間站將會在2022年前後正式完成在軌建造計劃。
  • 我國空間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等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空間應用系統正在開展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研製,以及運營階段應用任務論證工作。國慶期間,各參研參試人員過節不停工,拼勁全力積極備戰明年的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
    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面向我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本次任務將對飛船高速再入返回的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是我國新型空間運輸飛行器的試驗器,本次任務將對充氣展開式返回飛行器軌道再入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按照飛行程序,試驗艙和試驗船完成在軌試驗後,計劃分別於5月6日和8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 中國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甚至在最終將漏氣點鎖定在俄羅斯的「星辰」艙後,又計劃在艙內貼塑膠袋查找漏氣點。但就算是找到了漏氣點,這個漏氣點也被堵住了,又能怎麼樣?環球網10月7日報導,國際空間站在2000年,迎來首批太空人入駐後,如今已經運行了將近20年。
  •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成為同時期全球唯一的空間站。
    美俄將從現在到2026年左右研發並建造「深空之門」空間站;另一方面,從2020年左右至2030年左右,將建成「深空飛船」,並在月球軌道進行為期一年的火星模擬飛行。至此,月球軌道空間站作為一個中轉和補給站建造完成,並將主要用來測試和完善用於深空探索的太空飛行器——深空飛船。
  • 我國空間站最新進展:未來2年11次發射!美網友直呼等不及看到一幕
    據多維新聞最新報導,日前中國空間站建設迎來最新進展,為在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未來兩年內,中國將進行據可靠消息透露,目前執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每個乘組3人,由曾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說,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後,之後飛行任務要高密度實施,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2021超級航天年,中國好戲連連,空間站建設將是最大亮點
    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貢獻34次發射任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完成了4次發射,民營火箭企業星河動力完成1次入軌發射。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2021年,可以說是歷史上的超級航天年,用「世界航天看中國」來形容也不為過。新年伊始,中國航天的主力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的2021年型號工作會議上傳出雄心勃勃的計劃:安排40宇航發射任務餘次。
  • 核心艙初樣運抵文昌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即將拉開序幕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截至2020年1月20日,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 空間站建造任務全力備戰
    「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重要成果。目前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