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2020-12-04 醫藥觀察家網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科技日報 | 2020-10-22 09:25:2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郝淳表示,商業化運作可以為空間站運營提供有益的補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緊緊圍繞加強協同創新、資源共享、投資融資、成果推廣等環節尋找切入點,為推動形成載人航天商業化融合發展格局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郝淳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按照積極開放、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空間站物資補給、應用載荷研製、微小衛星釋放、在軌維護、太空商業旅行等領域加強布局規劃,逐步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參與方式,發揮好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既提升應用水平、增強科學產出,又在商業化發展、國際合作以及科普教育等諸多綜合性領域有所突破,為帶動產業技術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打牢基礎,真正把空間站打造成一個形式靈活、精彩紛呈的太空實驗大舞臺。

按規劃,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據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已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入選。

  • 標籤: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相關焦點

  • 我國空間站計劃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12日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 我國空間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等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空間應用系統正在開展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研製,以及運營階段應用任務論證工作。國慶期間,各參研參試人員過節不停工,拼勁全力積極備戰明年的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摘要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
  • 中國空間站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各航段名字有驚喜
    迎來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和重要進展。
  • 中國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2年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人:未來將遭中國逆轉
    但伴隨著蘇聯解體,為了防止其航天技術四處擴散,利用蘇聯遺留下來的成果,美國航天局向剛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拋出橄欖枝,兩者一拍即合,計劃共建國際空間站,並且吸納了日本、歐盟歐空局等成員的加入。於是乎,1993年以美俄為首的16個國家,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的總體設計。 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
  • 2年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人:未來將遭中國逆轉
    美國總統裡根率先提出空間站計劃,企圖在與蘇聯的航天競爭中取得優勢。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不管是將我們拒之門外,還是防止技術外流等多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航天一直是全方位的封鎖,中美航天合作更是不存在。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澎湃)
  • 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已開始「散架」
    【僑報網綜合訊】媒體6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得到消息,2022年前後,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在明年到後年兩年的時間裡,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還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航天員均已...
    今年,我們中國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赴火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今年底將擇機發射。還有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已拉開在軌建造的序幕。B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告捷後,最近又傳來了我們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的好消息!
  • 中國空間站工程全力備戰!力爭2022年前後建成
    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預計從2021年到2022年,我國擬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將高密度實施飛行任務,航天員將長期在軌駐留,還將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中國空間站工程全力備戰 力爭2022年前後建成
    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我國空間站工程使用的空間站各艙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運載火箭及其他分系統的部分產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
  • 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航天員已選定
    今年,我們中國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赴火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今年底將擇機發射。還有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已拉開在軌建造的序幕。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官宣:中國空間站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登月已啟動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最新消息,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在全線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 我國官宣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網友酸透了:這是不友好的競爭
    2011年11月,在近地軌道,我國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我國首個空間交會對接。當時很多人都在夢想,這項太空對接技術運用到我國自研的空間站,會是個什麼樣子。而時間僅僅過去了9年,我國官方正式對外宣布,在2022年左右,完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在軌建造。
  • 我國官宣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美國網友酸透了:這是不友好的競爭
    11月,在近地軌道,我國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我國首個空間交會對接。當時很多人都在夢想,這項太空對接技術運用到我國自研的空間站,會是個什麼樣子。而時間僅僅過去了9年,我國官方正式對外宣布,在2022年左右,完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在軌建造。 據《央視網》在10月6日的消息顯示,目前我國空間站各個艙段的研製工作,都十分順利。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
    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面向我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本次任務將對飛船高速再入返回的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是我國新型空間運輸飛行器的試驗器,本次任務將對充氣展開式返回飛行器軌道再入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按照飛行程序,試驗艙和試驗船完成在軌試驗後,計劃分別於5月6日和8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 中國空間站任務將於 2020 年首飛,2022 年前後建成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本月23日,中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現場,航天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穩步推進,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各系統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正(試)樣研製及試驗。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 中國天和空間站2022年完成部署
    「天和」空間站,是中國建設的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預計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組裝建造天和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其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到2020年6月,已經有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科研項目申請未來進入天和空間站,其中包括德國、法國和日本。目前,人類在近地軌道的唯一空間站是美國主導建設和維護的國際空間站。可是,依據美國政府的財政計劃,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面臨失去美國政府撥款的窘境。
  • 我國首個空間站目前仍未開始發射,2022年還能不能按時完成?
    「天宮號」空間站建造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的第三步,其中前兩步分別是發射載人飛船以及出艙行走、空間飛行器對接、空間實驗室等。第三步則是建立一定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的一個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