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中國空間站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登月已啟動

2020-12-05 騰訊網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最新消息,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在全線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目前,空間站工程按計劃、按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工程所需的關鍵技術已全面突破。

預計從2021年到2022年,我國擬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

按照計劃,第一批將陸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計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同時對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進行進一步驗證,包括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

空間站建成之後,我國將高密度實施飛行任務,航天員將長期在軌駐留,還將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我國空間站示意圖

早在10年前,我國就全面啟動了空間站的研製任務。「十三五」期間,我國先後發射了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驗證了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為空間站研製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5月5日18時,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同時,本次任務對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與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航天員系統等各大系統進行了合練,全面考核了空間站系統的正確性。

我國空間站工程使用的空間站各艙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運載火箭及其他分系統的部分產品,全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介紹,現在是核心艙最關鍵的研製時期,團隊正緊張地進行各項地面驗證,以確保有效地識別風險,控制好產品質量,把問題消滅在地面研製期間。

楊宏說,全體研製人員經過10年的努力,目標就是早日建成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建造成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開展大規模的科學實驗,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發揮載人航天的巨大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

此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相關負責人還透露,工程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相關焦點

  • 官宣:中國空間站時間表公布!載人登月已啟動
    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最新消息,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在全線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目前,空間站工程按計劃、按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工程所需的關鍵技術已全面突破。
  • 中國空間站工程全力備戰!力爭2022年前後建成
    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預計從2021年到2022年,我國擬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將高密度實施飛行任務,航天員將長期在軌駐留,還將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中國空間站工程全力備戰 力爭2022年前後建成
    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我國空間站工程使用的空間站各艙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運載火箭及其他分系統的部分產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
  • 厲害了,中國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2030年完成載人登月
    中國在航天領域雖然起步較晚,在1970年才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但在近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就,如早些年的載人航天、近期的「北鬥」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完成建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奔向火星以及「嫦娥」探月計劃穩步進行等,不斷縮小與他國頂尖航天水平的差距。
  • 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已開始「散架」
    【僑報網綜合訊】媒體6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得到消息,2022年前後,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在明年到後年兩年的時間裡,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還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國家航天局秘書長:預計到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空間站
    上證報訊 據中國網1月14日消息,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國平在會上表示,中國的空間站目前正在建設過程當中,預計到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空間站。
  • 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五大核心技術全具備,耗時兩年
    編者按: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已經拉開序幕,從明年開始到2022年前後,將通過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建造空間站的五大核心技術全面具備,計劃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14期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關於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工作已經全部展開,力爭在2022年前後建成我國第一座空間站,並且讓這座空間站在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長期運行。
  • 計劃2022年建成:院士詳解中國空間站"天宮" 技術有望超越國際空間站
    資料圖:2018年1月26日央視《創新中國》節目播出了大量我國載人空間站的畫面。楊利偉介紹,我國發射首個核心艙到空間站完全建成,需十幾次發射,其中最主要的發射有三次,即發射核心艙和先後發射兩個實驗艙,其中計劃於2019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若進展順利,中國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空間站。圖為中國空間站示意圖。
  • 中國天和空間站2022年完成部署
    「天和」空間站,是中國建設的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預計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組裝建造天和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其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到2020年6月,已經有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科研項目申請未來進入天和空間站,其中包括德國、法國和日本。目前,人類在近地軌道的唯一空間站是美國主導建設和維護的國際空間站。可是,依據美國政府的財政計劃,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面臨失去美國政府撥款的窘境。
  • 沒有官方信息,一步步推中國載人登月時間,至少不會是2030年
    「中國何時載人登月?」一直是個熱點疑問,許多的航天愛好者也都非常期待這天的到來。是2030年嗎?還是2028年?甚至是2025年?呃……都不可能的。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會進行載人登月?比如美國的載人登月:1961年5月,美國時任總統甘迺迪在美國國會上提出美國要在60年代末,把美國航天員送上月球的載人登月計劃「阿波羅計劃」從而贏了美蘇太空爭霸。請求美國國會撥款來支持這項世界大工程,最終美國國會通過了該提案,前前後後一共撥款250億美元給NASA實施該計劃。其實美國之所以不再登月原因就是因為國會停止了撥款。
  •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科技日報 | 2020-10-22 09:25:2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中國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1992年9月21日由中國政府批准實施,代號「921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中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重大戰略工程。,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經過近30年的發展,建成了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著陸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等八大系統。並順利得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任務。
  • 中國是否有載人登月計劃?國家航天局: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論證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再發布會上表示,未來關於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吳豔華指出,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就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我國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
  • 中國2030年前後載人登月 建立月球基地(圖)
    五月二十二日,中國嫦娥工程月球探測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在上海舉行的浦東院士科普講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正在對載人登月進行論證。參與論證的科學家認為,二0二五至二0三0年間是載人登月的最佳時間。此外,在二0一七年前,中國將實現月球的採樣返回。
  • 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拼版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2日公布,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北京時間當天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為中國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這一英雄太空飛行器,就此告別太空,完美謝幕。
  • 境外媒體:中國天宮二號將飛天 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如果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報導稱,但在此之前,中國將試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中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七號火箭將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
  • 中國空間站任務將於 2020 年首飛,2022 年前後建成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本月23日,中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現場,航天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穩步推進,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各系統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正(試)樣研製及試驗。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 中國空間站傳喜訊,2021年春將發射核心艙,預計2022年將全面建成
    近期在湖南韶山舉行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上,中國載人航天總師周建平稱,在2021年春季,中國將發射搭載空間站核心艙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目前,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完畢,其他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最後預計在2022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天宮」空間站。
  • 2022年建成!中國「天宮」空間站詳情曝光,已有外國專家申請合作
    經過長時間的研發、設計後,中國未來空間站的真面目終於曝光了?據媒體報導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近日詳細介紹了未來中國空間站的構造、各艙段概況以及在軌運營階段的規劃。據資料顯示,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基本構型由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三個艙段組成,提供3個對接口,支持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來訪飛行器的對接和停靠。三艙組合體質量約66噸,額定乘員3人,乘員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具備10多噸載荷設備的安裝和支持能力,設計壽命不小於10年,具備通過維修延長使用壽命的能力,具備一定擴展能力。
  • 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任務目標  空間站建造2020年前後完成這位發言人說,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