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中國天宮二號將飛天 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

2020-11-2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28日宣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把第二個空間實驗室送入軌道,隨後發射載人飛船與其對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8日報導,天宮二號將是中國五年內發射的第二個太空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如果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

報導稱,但在此之前,中國將試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中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七號火箭將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

這位發言人說,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新研製的運載火箭,是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號,該火箭投入使用,必將大幅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

報導稱,所有這些均服務於中國的更大目標,即在2020年前後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天宮二號以及之前的天宮一號都是空間站的原型。發言人說,中國的空間站研製工作進展順利。

2011年9月,中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其後,無人飛船與其成功對接。載人飛船後來又於2012年和2013年與其對接。

報導稱,中國首次加入太空競賽時為趕超其他國家需要做許多事情。該國直到1970年才將首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當時美國已經實現載人登月。40多年來,中國在研究和訓練方面投入了大量財力和資源。2003年10月,中國將首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中國總共將10名航天員送入了太空。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8日報導,新華社報導稱,中國計劃今年第三季度將第二個空間實驗室送入軌道,這是中國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計劃的一部分。

報導稱,推進太空計劃是中國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中國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預計將與中國的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對接。中國還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射載有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飛船,並與天宮二號對接。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完成首飛試驗後,將把天舟一號送入太空。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中國將利用相關發射計劃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

報導稱,神舟十一號飛船所搭載的航天員將接受專門訓練。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以及配套的兩枚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還有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天舟一號目前要么正在進行總裝,要麼在進行總裝測試。

發言人說,預計中國會在2020年前後完成自己的空間站建造任務。

報導稱,中國的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於2011年發射,一直運轉良好。據官方媒體報導,中國的太空計劃仍需要熟練掌握通過太空貨運飛船運送貨物和燃料並對空氣和水進行再循環的技術,從而支持長期的載人航天任務。

據發言人說,天宮一號已經在軌運行四年半時間,目前運行狀態良好,具備繼續在軌工作條件。

報導稱,中國在1970年將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之後,中國政府投入巨資進行科研與訓練,並於2003年將該國首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月28日表示,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 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
  • 神舟號飛船設計師稱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
    李頤黎做客廣州科普大講壇  講述中國「飛天圓夢」的歷程  本報訊 (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陳婷) 令世人矚目的天宮一號的準備進程如何?神舟8號何時才能與天宮一號在浩瀚蒼穹中接下「驚世之吻」?中國為何要到9年後才能建成中國空間站?
  • 天宮二號2015年前後發射 中國載人空間站或2020年建成
    閩南網6月27日訊 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將進入空間站時代。我國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的首飛,並在2020年前後完成載人空間站的建造。
  • 外媒評天宮二號成功發射:2020年前後將建成60噸規模永久性空間站(2)
    (新華社記者 曲振東 編制)據中國媒體報導,天宮二號是中國首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先期技術驗證。而天宮二號則是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開展14項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是中國曆次載人航天使命中搭載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中國距離自己的空間站還有多遠   天宮二號的發射時間定了,9月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圖片來源:東方IC中國網新聞9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預計於9月15日到20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首個真正空間實驗室。經過24年的努力,中國實現發射真正空間實驗室的目標,即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2020年前,完成第三步,即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 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環球航空報導】一份「中國載人航天發射時間表」28日引爆中國媒體圈。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合體三十天:四大類十六項在軌試(實)驗在神舟十一號發射之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說,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 楊利偉:「天宮二號」2016年前後發射
    楊利偉在發布會上透露,中國空間站工程穩步推進,海南發射場已具備發射條件,2016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我國空間站建造時間表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至今已於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成功對接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及與之對接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核心艙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關於空間站  進入研製關鍵階段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天宮二號2015年底前後發射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 王敏)中國將在2015年底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突破和掌握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並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3月2日在京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指出,按照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之前,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目標是建成中國正式的空間實驗室大系統。他透露,天宮二號的規模與天宮一號基本一致,也是一個長期在軌自動運行、短期載人的飛行器,是中國建造空間站之前進行技術驗證的重要階段。
  • 天宮二號搭載中國文化理念
    從月滿中秋的這一天算起,中國進入重量級太空飛行器發射最為密集的百天:天宮二號入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空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大推力火箭首射。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標誌中國正實施空間實驗室起步和銜接空間站的關鍵階段。  太空飛行器穿梭於皓月明空之中,給中秋這個凝聚了全球華人和合之美的感性場景帶來更豐富的意境。「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 天宮二號再入成功!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晚間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二號2020年前上天
    長江商報消息 任務將更貼近空間站,試驗項目也更多據新華社電 昨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天宮二號正在積極研製中,「按計劃,2020年前後我們要發射空間站,天宮二號肯定要在這之前上天。」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中秋時節再出徵,中國航天將進入嶄新紀元。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將穩步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北京時間19日凌晨3點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實施了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模擬未來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方式,即載人飛船利用自身機動能力去主動追蹤空間站。由神舟十一號經歷5次變軌進入天宮二號的運行軌道;兩名航天員回到飛船返回艙,封閉返回艙與軌道艙的艙門,換上航天服,做好一些列的準備工作。由神舟十一號主動靠近天宮二號,並相繼在距離5公裡、400米、120米和30米的做4次停泊,通過飛船的敏感儀和通訊設備,多次確認飛船位置、姿態和距離等各項參數是否正常。
  • 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 中國空間站任務將於 2020 年首飛,2022 年前後建成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本月23日,中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現場,航天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穩步推進,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各系統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正(試)樣研製及試驗。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中央軍委委員、天宮二號發射任務指揮長張又俠宣布,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兩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據介紹,按照發射傾角42.5度計算,在徐州至青島一線的地面可以肉眼觀看到,當然要取決於飛行路線的天氣狀況。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