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2020-11-25 環球網

【環球航空報導】一份「中國載人航天發射時間表」28日引爆中國媒體圈。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天宮二號任務時間表引關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表示,中國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將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該發言人還表示,在全面推進空間實驗室任務準備工作的同時,我國空間站研製工作進展順利,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天宮二號相關任務有幾大難點?

一名中國專家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是中國第一次公布天宮二號任務的詳細時間表,要搭載兩名航天員也是第一次公布。這名專家認為,本次載人航天任務最大的難點就是2017年上半年進行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因為天舟是全新的系統,而使用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雖然會在2016年6月進行首次試射,但搭載的不是飛船,因此全新的飛船加上全新型號的運載火箭加大了發射難度。

第二個就是在軌加注推進劑難度很大。在軌加注可以大幅提升太空飛行器在軌時間,降低發射成本,不過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這項工作,將要涉及加注接口對接、循環泵式流體傳輸、殘液吹除、加注接口分離等過程。據報導,中國已掌握相關技術,並曾在地面試驗平臺驗證了相關核心技術的可靠性。

還有一個難點,就是這次要在軌進行中期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之前幾次中國的載人航天任務都是三個航天員,而這次從以往的短期科學實驗任務轉為中期實驗任務,只派出兩名航天員就是為了利用現有的生命保障系統,通過減少人員實現更長的在軌時間,開展時間較長、種類更多的技術試驗和科學實驗,為未來的長期駐留奠定基礎。

另一名專家認為,長徵七號是一種全新的運載火箭,其新技術的使用量是上一代火箭從未有過的。應該對新一代長徵火箭的發射難度有充分預期。另外中國空間站的發射主要依靠長徵五號,空間站的建造周期也部分取決於長徵五號的研製和發射是否順利。

中國未來空間站什麼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表示,中國空間站的初步規模,將包括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約重20多噸;建成後將會有航天員長期在軌生活和工作。專家認為,這樣一個空間站,在重量和複雜性上都屬於「經濟適用型」。以目前仍然在軌的國際空間站為例,該空間站共有俄羅斯、美國、歐盟和日本發射的十多個艙段,重量近400噸;蘇聯/俄羅斯的和平號軌道站由7個艙段組成,總重量達到了175噸;美國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射的天空實驗室總重就達到80噸。當然,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的構型只是初步規模,不排除空間站進一步擴容的可能性。據介紹,中國空間站的運行,將充分考慮「經濟性」,其控制、生保、電源、信息等都將採用當代技術,保證空間站可靠、高效運行。

專家認為,目前國際上發展載人航天,特別是發展空間站的積極性有所減弱,最大的問題不是缺少資金,而是投入的資金與現實產出不成比例。在空間站的現實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掘之前,保持小規模、經濟上可承受的航天站,既可以滿足實施空間實驗的需求,減少技術風險,也可以讓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細水長流」,這要遠比造一個貪大求全的重型空間站更為重要。如果中國的空間站進展順利,而國際空間站按照目前的計劃到2020年左右壽終正寢的話,屆時軌道上可能只有中國的空間站。這就為國際合作創造了條件。據稱,中國的空間站為大艙段對接預留了接口,將為開展國際合作提供可能。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原標題: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中國2020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我國將分別於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其間,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另外,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正測試,將於2017年在海南文昌發射,並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 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 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月28日表示,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 神舟十一號飛船後天對接天宮二號 兩航天員駐留30天
    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於2天後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 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 天宮二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航天員起什麼作用?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發展歷程的朱樅鵬說。 為航天員提供更宜居的環境 記者: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微博)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研製的,它有什麼改進嗎?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中央軍委委員、天宮二號發射任務指揮長張又俠宣布,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兩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據介紹,按照發射傾角42.5度計算,在徐州至青島一線的地面可以肉眼觀看到,當然要取決於飛行路線的天氣狀況。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徵 將實現太空中期駐留
    &nbsp&nbsp&nbsp&nbsp光明日報酒泉10月17日電(記者溫慶生 見習記者章文)17日上午4時許,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徵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圓夢園廣場舉行。此次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景海鵬和陳冬從問天閣受命出徵,開啟令全體國人自豪的「飛天」之旅。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將開展十幾項世界最前沿實驗
    早在兩年前,2014年9月,「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便以太空探索者協會中方大會主席身份透露——2016年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11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  直到今年6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高級顧問顧逸東院士,才對外披露天宮二號的部分空間科學任務。
  • "走進"天宮二號:既是太空實驗室 又是航天員的"太空之家"
    圖為天宮二號發射全過程示意圖。  新華社發  成功發射入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在離地球近40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繞地球飛行。因此,發射前天宮二號只加了半箱「油」,節省的重量可以攜帶更多的載荷產品和航天員的生活物資。  宜居技術,將讓航天員的30天太空生活舒適愜意  實際上,航天員在太空時是生活在由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組成的組合體中。
  • 聚焦中國航天 計劃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
    2015年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15年中國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將超過40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無論是從發射次數,還是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數量,都將創下中國航天歷史新高。  中國航天在近年來持續高密度發射,從2013年的16次,到今年的20次。
  • 天宮二號相比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
    根據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最快9月15日晚間發射。發射升空之後,天宮二號將進行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同時升入393公裡的軌道運行,做好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交互對接的準備。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下月中旬擇機發射,並將兩名男航天員送入太空並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為期30天的中期駐留。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它將承載著兩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30天,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它將承載著兩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30天,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在成功對接3個小時之後,航天員逐步打開軌道艙前艙門、天宮二號實驗艙艙門後,景海鵬順利進入天宮二號,成為第一個進入天宮二號的航天員。幾分鐘後,陳冬也進入天宮二號。兩人在天宮二號裡向全國人民問好。合體三十天:四大類十六項在軌試(實)驗在神舟十一號發射之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說,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中國距離自己的空間站還有多遠   天宮二號的發射時間定了,9月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天宮二號是空間實驗室任務關鍵之戰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系列空間試驗。「天宮二號」將進行地球科學觀測及應用、空間科學實驗及探測、應用新技術等領域的十餘項高精尖試驗任務,是載人航天曆次任務中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二號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 「天宮二號」今日22時04分發射
    孫浩  攝  裝備更豪華設備更先進 可向地面發郵件  雖然有著相同的外形,但「天宮二號」絕非「天宮一號」的簡單升級版本,它將實現更多「第一次」。據悉,「天宮二號」是中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任務的空間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30天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境外媒體:中國天宮二號將飛天 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28日宣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把第二個空間實驗室送入軌道,隨後發射載人飛船與其對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8日報導,天宮二號將是中國五年內發射的第二個太空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如果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報導稱,但在此之前,中國將試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中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七號火箭將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