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2020-11-25 中國網

天宮二號發射在即,解密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圖片來源:東方IC

中國網新聞9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預計於9月15日到20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首個真正空間實驗室。

經過24年的努力,中國實現發射真正空間實驗室的目標,即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2020年前,完成第三步,即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天宮二號是空間實驗室任務關鍵之戰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系列空間試驗。

「天宮二號」將進行地球科學觀測及應用、空間科學實驗及探測、應用新技術等領域的十餘項高精尖試驗任務,是載人航天曆次任務中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這些實驗有的是在探索宇宙最深處的奧秘,有的是幫助人們更好認識海洋和大氣,有的是解決將來星際旅行時食物問題。

「天宮二號要完成中期駐留、與貨運飛船對接、為空間站進行技術試驗等三大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介紹。

朱樅鵬說,10月中旬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在天宮二號工作和生活30天,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

2017年4月中旬,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發射天宮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階段的關鍵之戰,對於未來空間站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天宮一號到天宮二號

2011年9月,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空間實驗室實驗版。之後又成功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其中「神九」、「神十」是兩艘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有人及無人自動對接試驗。

2014年9月,天宮二號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舟貨運飛船,以及神舟十一號、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等主要產品進入研製關鍵階段。

2014年10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驗艙、資源艙單艙總裝分別完成空間應用系統配套設備安裝、電纜安裝等總裝工作。

2015年1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安裝完成並交付電測。

2015年7月,用於發射天宮二號的長二F火箭總裝 。

2016年4月11日,天宮二號總裝完成,4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大型試驗後總裝並交付電測。

2016年7月9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2016年9月9日,天宮二號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將擇機發射。

2016年9月15日-20日,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2016年第四季度 ,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天宮二號飛船與之對接。

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進行試驗工作。

2020年之前,中國計劃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2020年前後在軌組裝成60噸級載人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研究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后,時任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

1992年,中國確立以建立空間站為目標的載人航天計劃。這一計劃分三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目標是能夠把太空人送到太空,正常運行若干天,並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在這個階段要解決組裝、交互對接、補給以及循環利用等四大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空間站的組裝、太空人在空間站的生存等關鍵問題。

天宮一號就是中國在第二步計劃中為解決交互對接問題而發射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被運往太空之後,通過對接可以被改造成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對接技術成熟之後,就可以發射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項目。

第三步是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務目標;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突破和掌握了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技術;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是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的收官之戰。

2010年9月,中央批准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研製建設工作,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目標是要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和服務技術;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開展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空間科學應用;為開展載人登月等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以空間實驗室為起步和銜接,按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

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兩個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60噸級的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月28日表示,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 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環球航空報導】一份「中國載人航天發射時間表」28日引爆中國媒體圈。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 聚焦中國航天 計劃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
    2015年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15年中國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將超過40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無論是從發射次數,還是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數量,都將創下中國航天歷史新高。  中國航天在近年來持續高密度發射,從2013年的16次,到今年的20次。
  • "天宮一號"2011年下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戚發軔告訴新華社記者,2020年前,中國將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有中國特色的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談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他說,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實現多人多天飛行、安全返回和精確落點。這個任務神五、神六已圓滿完成。
  • 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由長徵二號FT2火箭發射升空,在發射過程中第155秒助推器分離,第220秒拋出整流罩,第460秒二級主機關機,第576秒器箭分,而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東風航天城」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天宮二號3大特點飛得更高:軌道高度385公裡,是最接近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比天宮一號軌道高出50公裡。時間更長:停留30天,這是中國航天第六次載人飛行,航天員空中駐留長達30天。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原標題: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中國2020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我國將分別於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其間,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另外,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正測試,將於2017年在海南文昌發射,並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 天宮二號2020年前上天
    長江商報消息 任務將更貼近空間站,試驗項目也更多據新華社電 昨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天宮二號正在積極研製中,「按計劃,2020年前後我們要發射空間站,天宮二號肯定要在這之前上天。」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將開展十幾項世界最前沿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表示,發射天宮二號是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關鍵之戰,對於推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央視9月14日消息,從9月15日開始,"天宮二號"將進入發射窗口期,擇機發射。)
  • 美媒關注中國太空站計劃:2022年前完成天宮三號發射
    美媒稱,在沒有太多宣傳的情況下,中國在2011年將自己的太空站——重達8噸的天宮一號送入軌道,它堅持了兩年,為中國建造和發射8.6噸重的天宮二號提供了實踐經驗。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5月30日報導,天宮二號在2016年底發射升空,預計它能堅持更長時間。2017年4月,中國的一艘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最快下周二升空 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將與神舟八號對接,為建空間站積累經驗火箭已根據近期事故改進昨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向外正式宣布,備受矚目的「天宮一號」將於9月27日至30日擇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按照計劃,首次交會對接任務,首先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之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實施無人自動交會對接試驗。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實施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提供交會對接目標,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空間站研製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科學試驗、航天醫學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
  • 天宮二號開始研製計劃2020年前上天
    天宮二號開始研製計劃2020年前上天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3.05 星期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透露,天宮一號2011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3月2日在京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了這一信息。他介紹,天宮一號研製的時候,準備了一個備份飛行器應對某些特殊情況,確保交會對接任務的萬無一失。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以來,先後完成了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交會對接任務,迄今在軌飛行逾29個月,超過了原來設計要求的兩年壽命。
  • 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即將完美謝幕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景海鵬、陳東進入天宮二號。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自動交會對接。2017年9月17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施分離。
  • 中國空間實驗室任務公布:2016年發射神舟十一號(1)
    我國制定今明兩年太空發射計劃①將由2名航天員組成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乘組,航天員正在進行任務訓練;②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配套的2枚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測試;③全新研製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④貨運飛船已經基本完成研製工作,正在進行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總裝測試。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將穩步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這次交會對接的成功為我國未來建設自己的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報導,此次交會對接主要分為如下4個步驟完成。由神舟十一號經歷5次變軌進入天宮二號的運行軌道;兩名航天員回到飛船返回艙,封閉返回艙與軌道艙的艙門,換上航天服,做好一些列的準備工作。
  • 境外媒體:中國天宮二號將飛天 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如果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報導稱,但在此之前,中國將試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中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七號火箭將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
  • 天宮二號資料照片介紹 有哪些看點與天宮一號哪些不同
    從明天開始,「天宮二號」將進入發射窗口期,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什麼時候發射】。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已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  9月9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長徵二號」F T2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塔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