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塔架上的天宮二號和長徵二號F T2火箭。)
中秋月圓夜,今晚22時04分,中國天宮二號將在萬眾矚目之中發射。
天宮二號首次使用可展開的多功能小平臺,航天員可以在上面寫字、吃飯、做科學實驗,生活工作兩不誤;通信方面為航天員配備了藍牙耳機和藍牙音響;用地板取代了地毯;艙內燈光採用米黃色色調,亮度可手動調節,並為每個航天員安裝了床前燈......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表示,發射天宮二號是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關鍵之戰,對於推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央視9月14日消息,從9月15日開始,"天宮二號"將進入發射窗口期,擇機發射。)
天宮二號實驗:空間冷原子鐘誤差三千年一秒
天宮二號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搭載了太空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失重心血管研究等航天醫學實驗設備,配備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在軌維修試驗設備,並會進行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的3個獲獎實驗項目。
從外觀上看,天宮二號與天宮一號差不多,還是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的基礎上,根據天宮二號的任務的需要改裝研製而成。
早在兩年前,2014年9月,「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便以太空探索者協會中方大會主席身份透露——2016年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11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
直到今年6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高級顧問顧逸東院士,才對外披露天宮二號的部分空間科學任務。它將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宮二號實驗室將要開展的10多項世界最前沿實驗中,包含有空間科學物理領域的重點項目:空間冷原子鐘實驗。「空間冷原子鐘」有望實現3千萬年誤差一秒的超高精度。這將對衛星定位導航、引力波探測等空間科學研究產生重大影響。
天宮二號還將進行30天的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
這不僅是對航天員本身的考驗,也是對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全新的挑戰——如何長時間提供適合人生活的環境,如何長時間提供包括水在內的物資供給,都將在天宮二號任務中得到驗證。
這次飛行中,天宮二號還將釋放一顆伴隨衛星,這是一顆微納衛星,搭載多個試驗載荷,並具備較強的變軌能力,具備開展空間任務的靈活性與機動性。伴隨衛星將在任務期間開展對空間組合體的飛越觀測等試驗,為主太空飛行器的技術試驗提供支持,並拓展空間技術應用。
「太空爭霸賽」:2020年建成永久空間站
目前,執行天宮二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和空間實驗室系統,已經完成綜合演練,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天宮二號發射進入倒計時,但此前幕後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9月9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長徵二號F T2火箭垂直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
9月13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測控、通信等多個系統,連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等多個部門舉行了全區合練,對所有參試設備的狀態進行檢驗。
昨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稱,天宮二號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都在順利進行:「天宮二號已經扣上整流罩,和運載火箭對接上了,現在已經在發射臺上,現在狀態,經過前期測試,各方面都非常好。」
昨天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布,天宮二號將在中秋之夜開始它的旅程。
天宮二號的順利發射,即將掀開中國太空研究的另一場大幕。
按照計劃,今年10月,中國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對接,進行30天的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
明年,長徵七號火箭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進行對接,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等空間站建造運營關鍵技術的驗證。
而這一切,是為了中國2020年前後建成永久性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戰略)
航天計劃24年:載人航天「三步走」
在中國航天專家看來,發射天宮二號是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關鍵之戰,將為中國後續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對於推進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實早在1992年,中國就確立了以建立空間站為目標的航天計劃。
這一計劃分三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目標是能夠把太空人送到太空,正常運行若干天,並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在這個階段要解決組裝、交互對接、補給以及循環利用等四大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空間站的組裝、太空人在空間站的生存等關鍵問題。
天宮一號就是中國在第二步計劃中為了解決交互對接問題而發射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被運往太空之後,通過對接可以被改造成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對接技術成熟之後,才可以發射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項目。經過空間實驗室階段,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我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
為此,我國會在海南文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
(部分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中新聞、澎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