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今晚發射 這些「秘密」不知道怎麼行!

2020-11-26 搜狐網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15日22時04分發射,恰逢中秋佳節,一個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

  太空又將迎來中國航天的使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即將奔赴太空,由此展開的空間應用試驗、太空中期駐留驗證、推進劑補加等,這些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又意味著什麼?

  「天宮二號」: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產品的基礎上,為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需要,對推進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天宮二號」裝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等相關航天醫學實驗設備,配備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等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將開展空間科學及技術試(實)驗。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將變軌進入高度約380公裡的運行軌道,進行在軌測試。「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0月中下旬發射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入高度為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等待交會對接。

  「天宮二號」與「天宮一號」有何區別?

  僅從外形上來看,「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並無太大的區別,甚至說她倆是「孿生姐妹」也不為過,畢竟,「天宮二號」原本就是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不過,如今的「天宮二號」,已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了和「天宮一號」功能不同的空間實驗室。

  

  要搞清楚「天宮二號」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的位置,還要從「天宮一號」,乃至「神舟五號」說起。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正式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並確立「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可以稱作載人飛船階段,主要任務是研製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到太空,開展空間應用實驗並返回。在此期間,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完成首次載人飛行任務;2005年,「神舟六號」飛船完成多人多天飛行試驗任務,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第一步戰略任務目標。

  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2008年,「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掌握了航天員出艙活動關鍵技術,這是第二步的任務目標之一。

  直到2011年,輪到「天宮一號」出場,這個目標飛行器,先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先後開展了交會對接試驗並取得成功,自動及手動控制交會對接技術得到驗證。

  同時,「天宮一號」經過對接後,被改造成為太空中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臺,多名航天員短期駐留太空,參與完成多項科學實驗,載人航天工程取得關鍵性進展,第二步的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

  此後,擺在航天人面前的,是補給以及循環利用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未來空間站的組裝、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生存等問題。第二步的第二階段就是要驗證這些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搭建起一個平臺,開展技術、應用等各類試驗,為載人航天工程

第三步,即建造中國空間站打下基礎。

  空間站,和空間實驗室還不是一回事。它指的是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居住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前蘇聯發射建造的「禮炮」空間站與「和平號」空間站,以及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空間局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就是其中比較知名的。

  如今,中國走到的空間實驗室階段,更像是空間站階段的前身,是從載人飛船過渡到載人航天基礎設施的試驗性太空飛行器。「天宮二號」挑起了其中的重擔。

  未來我國的空間站長什麼樣?

  在「天宮二號」發射運行一段時間後,「神舟十一號」也將進入太空與之會合,屆時「神舟十一號」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重點開展人在太空的中期駐留試驗。

  而當「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及其他各項試驗返回之後,「天宮二號」則繼續駐留太空,等待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到來,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我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的空間站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

  這其中核心艙有5個對接口,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隨著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陸續展開,我國載人航天進入了應用發展新階段,未來空間站的實景,也將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天宮二號」上那些「不明覺厲」的實驗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開展十四項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不僅如此,與實驗有關的各種設備可謂是既富科幻色彩,又不失使用價值。例如「空間冷原子鐘」,光是聽一聽名字就覺得很厲害了…

  追求極度精準的量天尺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冷原子鐘」搭載「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將成為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同時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的原子鐘。

  「空間冷原子鐘」將雷射冷卻技術和空間微重力環境結合,有望實現10^-16量級的超高精度(

  約3000萬年誤差1秒),將目前人類在太空中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百變金剛

  開展大Prandtl數液橋熱毛細對流穩定性相關問題的研究,研究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熱毛細對流的失穩機理問題,拓展流體力學的認知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並掌握微重力環境下的液橋建橋、液面保持和失穩重建等空間實驗關鍵技術,進一步提升我國微重力流體科學的空間實驗能力和技術水平。

  系列英雄材料

  該平臺此次的任務時研究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金屬合金及亞穩材料、納米以及複合材料等製備基理,揭示在地面重力環境下難以獲知的材料物理化學過程的規律。預期可獲得高質量的空間材料樣品,作為模型材料的結構、功能、工藝參數等方面獲得有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

  天宮之爐

  即將上天的這個爐子就是工程人員歷經三年多的攻關,專門研製的一套綜合材料實驗裝置(簡稱「實驗裝置」)。

  這套實驗裝置由「材料實驗爐」(簡稱「爐子」)、「材料電控箱」和「材料樣品工具袋」三個單機構成。整個裝置共約27.6kg重,最大功耗不到200W(而一般電水壺的功率也要1000~1800W),相當於2個100W白熾燈,卻能實現真空環境下最高950℃的爐膛溫度,是不是令人驚嘆?

  海之情

  「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是國際上第一次實現寬刈幅海面高度測量並能進行三維成像的微波高度計。它採用小角度、高精度幹涉測量技術,能精確獲得海面的幹涉條紋信息,進而獲得三維海面形態,再經過複雜的定標最終獲得寬刈幅範圍內的海平面高度測量。

  天宮守護者

  「天宮二號」伴隨衛星是一顆微納衛星,是「天宮二號」試驗任務的一部分。伴隨衛星由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研製,採用了小型化,輕量化,高功能密度的設計。「天宮二號」伴隨衛星搭載多個試驗載荷,並具備較強的變軌能力,具備了開展空間任務的靈活性與機動性。

  「天宮二號」伴隨衛星將在在軌任務期間開展對空間組合體的飛越觀測等試驗,為主太空飛行器的技術試驗提供支持,並拓展空間技術應用。

  偏愛伽瑪暴的小蜜蜂

  「天極」望遠鏡是搭載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的伽瑪射線偏振探測儀,是中歐國際合作項目。

  「天極」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探測研究遙遠宇宙中突然發生的伽瑪射線暴現象,並在國際上首次對伽瑪暴的偏振性質實現高精度、系統性地測量,從而深入地研究恆星演化、黑洞形成以及伽瑪暴爆發的物理機制,為更好地理解極端天體物理環境下產生的這種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發現象做出重要貢獻。

  天之情與氣之情

  空間環境分系統(全稱:空間環境監測及物理探測分系統)主要用於實時監測「天宮二號」軌道上的輻射環境和大氣環境,實現艙外16個方向的電子、質子等帶電粒子的強度和能譜監測,以及軌道大氣密度、成分及其時空變化與空間環境汙染效應監測等。

  現代迷你太空溫室

  隨著人類空間活動的深入開展,人類需要飛出地球,在地外空間長期生活和工作。綠色植物可為人類和動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氧氣。

  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將開展兩種代表性的植物——擬南芥和水稻的培養實驗,著重探索在太空環境中如何控制植物開花結種的技術與方法,為建立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所必需的生命生態支持系統奠定基礎。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高等植物培養箱具備在軌培養單元和樣品返回單元,能夠為植物生長提供必需的水分供給以及光照、溫度控制,具備實時可見光圖像和螢光圖像獲取功能,構成了現代的迷你太空溫室,為研究植物在太空的生長發育提供支持。

  天宮裡的尖端「數位相機」

  作為太空實驗室裡的尖端「數位相機」,寬波段成像光譜儀擁有相當深厚的「內力」。相機被安裝在太空實驗室對地觀測面的「肚子」上,有了它,「天宮二號」可謂擁有了「火眼金睛」的本領,看海洋,看大氣,樣樣精通。

  天機不可洩露

  研製「天宮二號」載荷「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空間終端」。通過高精度自動跟瞄(ATP)系統與量子密鑰分配地面終端配合,在地面站與目標飛行器之間建立起量子信道,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目標為實現世界上首個基於載人航天空間平臺的空-地量子密鑰分配演示實驗。為載人航天的空地間量子保密通信,以及未來的實用化天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發射前的最後時間裡,發生了什麼?
    天宮二號發射前的最後時間裡,發生了什麼?2016年的中秋之夜,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許多網友在後臺留言,說看著直播發射成功的時候,激動地流淚了。這一夜,流淚的又何止電視前的觀眾們呢。
  • 天宮二號的這些「秘密」你要提前知道
    ,任務總指揮部定於北京時間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9月12日,發射「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進入加注前準備。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之後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準備。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將開展十幾項世界最前沿實驗
    (9月15日,塔架上的天宮二號和長徵二號F T2火箭。)  中秋月圓夜,今晚22時04分,中國天宮二號將在萬眾矚目之中發射。  天宮二號首次使用可展開的多功能小平臺,航天員可以在上面寫字、吃飯、做科學實驗,生活工作兩不誤;通信方面為航天員配備了藍牙耳機和藍牙音響;用地板取代了地毯;艙內燈光採用米黃色色調,亮度可手動調節,並為每個航天員安裝了床前燈......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由長徵二號FT2火箭發射升空,在發射過程中第155秒助推器分離,第220秒拋出整流罩,第460秒二級主機關機,第576秒器箭分,而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
  • 天宮二號今晚升天 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
    央廣網酒泉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王晶 李瑞)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說起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很多人都會想起四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那麼即將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在有了天宮一號之後,還要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又承擔著怎樣的使命?昨天,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天宮二號發射升空 揭秘為何減少一名航天員(圖)
    宜賓力量助力天宮二號順利升空  據了解,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備份器改為天宮二號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 王敏)由於天宮一號「超額圓滿完成任務」,原來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如今將通過適應性改裝,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作為它的新使命
  • 專家解讀:天宮二號為何比天宮一號「飛得更高」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趙竹青)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今晚22時04分成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升空。和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飛得更高」,這是為什麼呢?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天宮二號」究竟是座什麼「宮」?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星際之途上有何作用?新華社記者九問有關專家,帶您一起揭開「天二」的神秘面紗!    一問:天宮二號長啥樣,住在裡面舒服嗎?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探訪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
    撰文 《環球科學》記者 丁家琦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中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天宮二號」今日22時04分發射
    中新網9月15日電 繼「長徵七號」首飛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迎來第二次飛行,期待已久的「天宮二號」將於今日22時04分發射。之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準備。  即將發射的「天宮二號」狀況如何?技術上有哪些突破?需要完成哪些任務?未來將實現哪些對接呢?
  • 回顧|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昨晚發射成功,你還記的這些令人震撼的...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0月中下旬發射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入高度為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等待交會對接。  接下來的一個月,天弓二號將在太空中等待神舟十一號的到來,兩者完成交會對接,為航天員組建「太空之家」。  屆時,航天員將在這裡工作和生活30天,這也將成為我國迄今載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
  • 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整體發展規劃和計劃,下一步我國將開展空間實驗室工程的研製建設,計劃在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 楊利偉:「天宮二號」2016年前後發射
    楊利偉在發布會上透露,中國空間站工程穩步推進,海南發射場已具備發射條件,2016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我國空間站建造時間表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至今已於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成功對接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及與之對接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核心艙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關於空間站  進入研製關鍵階段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2016年9月15日,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中新社發 孫浩 攝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景海鵬還在天宮二號裡過了自己的50歲生日太空養蠶寶寶。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這些實驗有的是在探索宇宙最深處的奧秘,有的是幫助人們更好認識海洋和大氣,有的是解決將來星際旅行時食物問題。「天宮二號要完成中期駐留、與貨運飛船對接、為空間站進行技術試驗等三大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介紹。朱樅鵬說,10月中旬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在天宮二號工作和生活30天,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
  • 天宮二號獨家故事:1036天熱血青春!
    這一晚,天宮二號發射升空。他一早就來到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運控大廳,觀看從前方傳回的實時畫面。隨著一聲巨響,火焰從塔架兩側噴出,長徵火箭「馱」著天宮二號騰空而起!事後,中國青年報以《今晚,你比月亮還要亮》為題報導了那一晚的情景。1036天的太空之旅就此拉開帷幕。
  • 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標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後,意義重大。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 天宮奇遇記:當天宮二號遇上了東方紅一號
    2019年7月的一天「東方紅一號」衛星和「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在距離地球約400公裡的軌道不期而遇,雙方軌道相距僅有40餘公裡。「您是『東方紅一號』老爺爺吧?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叫『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是祖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我是2016年9月1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二F火箭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