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月28日表示,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標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後,意義重大。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工程師黃偉芬此前曾表示,鑑於空間站任務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及專業知識要求更高,第三批航天員來源將會與前兩批有所不同。「從第三批開始我們將從跟載人航天工程相關的研製部門選拔工程師,加入到航天員的隊伍。」

  長徵七號是我國全新研製的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號。它具有一系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是我國首枚「數位化」火箭,從設計到生產,均採用全三維數字平臺。

  據悉,曾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在軌運行四年半,目前運行狀態良好、各類裝載設備功能正常,具備繼續在軌工作條件。

  用途

  空間實驗室用來做什麼?

  空間實驗室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

  為實現該目標,我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此前曾透露,天宮二號規模與天宮一號基本一致,也是一個長期在軌自動運行、短期載人的飛行器。天宮二號將在天宮一號基礎上進行改裝研製,以驗證空間站的部分新技術和開展新的空間科學研究及實驗。天宮一號將繼續在軌開展各項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但不再迎接航天員入住,「將為天宮二號運行軌道積累經驗和數據」。

  進展

  空間實驗室任務進展如何?

  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抓緊開展。其中,將由2名航天員組成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乘組,航天員正在進行任務訓練;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以及配套的2枚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測試;全新研製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貨運飛船已經基本完成研製工作,正在進行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總裝測試;各類空間試驗載荷,已完成產品生產和相關準備;文昌發射場、酒泉發射場、測控通信系統和著陸場系統,正按計劃進行任務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我國空間站研製工作進展順利,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由長徵二號FT2火箭發射升空,在發射過程中第155秒助推器分離,第220秒拋出整流罩,第460秒二級主機關機,第576秒器箭分,而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東風航天城」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天宮二號3大特點飛得更高:軌道高度385公裡,是最接近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比天宮一號軌道高出50公裡。時間更長:停留30天,這是中國航天第六次載人飛行,航天員空中駐留長達30天。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圖片來源:東方IC中國網新聞9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預計於9月15日到20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首個真正空間實驗室。經過24年的努力,中國實現發射真正空間實驗室的目標,即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2020年前,完成第三步,即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 境外媒體:中國天宮二號將飛天 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如果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報導稱,但在此之前,中國將試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中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七號火箭將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
  • 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原標題: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將搭乘2名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我國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
  • 天宮二號2015年前後發射 中國載人空間站或2020年建成
    閩南網6月27日訊 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將進入空間站時代。我國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的首飛,並在2020年前後完成載人空間站的建造。
  • 楊利偉:「天宮二號」2016年前後發射
    楊利偉在發布會上透露,中國空間站工程穩步推進,海南發射場已具備發射條件,2016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我國空間站建造時間表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至今已於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成功對接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及與之對接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核心艙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關於空間站  進入研製關鍵階段
  •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原標題: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中國2020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我國將分別於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其間,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另外,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正測試,將於2017年在海南文昌發射,並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 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整體發展規劃和計劃,下一步我國將開展空間實驗室工程的研製建設,計劃在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他介紹,天宮一號研製的時候,準備了一個備份飛行器應對某些特殊情況,確保交會對接任務的萬無一失。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以來,先後完成了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交會對接任務,迄今在軌飛行逾29個月,超過了原來設計要求的兩年壽命。周建平表示,天宮一號圓滿完成歷史使命後,將繼續在軌開展各項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但不再迎接航天員入住。
  • 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環球航空報導】一份「中國載人航天發射時間表」28日引爆中國媒體圈。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載人航天工程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隨後發射兩個實驗艙與「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交會對接。  王中陽介紹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節點:  ——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驗證空間站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  ——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 我國首個空間站目前仍未開始發射,2022年還能不能按時完成?
    網上一度傳言將成為世界唯一空間站的我國「天宮」號空間站,最早計劃在2018年開始發射的,後來又推遲到2020年發射,但是現在轉眼就到了2020年尾,可是還沒有發射的消息,所以網上不少人問,到底還要不要發射?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將開展十幾項世界最前沿實驗
    早在兩年前,2014年9月,「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便以太空探索者協會中方大會主席身份透露——2016年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11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  直到今年6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高級顧問顧逸東院士,才對外披露天宮二號的部分空間科學任務。
  • 天宮二號2020年前上天
    長江商報消息 任務將更貼近空間站,試驗項目也更多據新華社電 昨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天宮二號正在積極研製中,「按計劃,2020年前後我們要發射空間站,天宮二號肯定要在這之前上天。」
  • 外媒評天宮二號成功發射:2020年前後將建成60噸規模永久性空間站(2)
    (新華社記者 曲振東 編制)據中國媒體報導,天宮二號是中國首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先期技術驗證。而天宮二號則是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開展14項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是中國曆次載人航天使命中搭載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
  • 天宮二號再入成功!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晚間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按照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發射。   「天宮一號在取得大批成果的同時,能夠超計劃、超壽命運營,可以說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王兆耀說。   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以來,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6次自動和航天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在國土資源普查、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
  • 揭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到底有多牛?
    中新網9月15日電 在超期服役長達兩年半之後,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完成使命」。而即將升空的接力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開創更多「第一次」,除了要印證航天員在軌中期駐留,還要開展14項實驗,涉及八大領域。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北京時間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