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天宮一號運營三年成果豐碩

  天宮一號示意圖

  空間站示意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2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3年來,先後6次完成與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取得豐碩成果。按照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發射。

  「天宮一號在取得大批成果的同時,能夠超計劃、超壽命運營,可以說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王兆耀說。

  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以來,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6次自動和航天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在國土資源普查、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

  天宮一號還是我國第一個「太空教室」,在神舟十號任務飛行期間,航天員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引起了強烈社會反響。

  王兆耀表示,為了充分發揮天宮一號的綜合效益,2013年6月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後,我國科學家針對天宮一號超設計壽命飛行特點,綜合考慮飛行器自身的平臺狀態和設備功能,以及我國後續載人航天技術試驗驗證需要,科學制定天宮一號飛行任務規劃,精心運營維護,嚴密實施監控,先後進行了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和驗證。

  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看到,天宮一號已成功運行1092天。據介紹,目前天宮一號運行狀態良好、各類裝載設備功能正常,具備繼續在軌工作條件,有關部門將對其密切跟蹤監控、科學維護管理,儘可能延長其在軌運行壽命,為繼續開展空間應用與拓展試驗奠定基礎。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實施3年以來,各項研製建設工作正按預訂計劃穩步推進。目前,各類飛行產品研製、地面設施建設、大型綜合試驗已全面展開。其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天舟貨運飛船、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神舟十一號飛船和長徵二號F遙十一火箭等主要飛行產品目前已進入研製生產的關鍵階段,航天員和有關地面設備設施進入飛行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也將全面轉入飛行產品的研製試驗階段,海南航天發射場已基本完工,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要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改造成「空間實驗室」,增加推進劑在軌補加和在軌維修技術驗證功能,還要新研製一批裝載設備。

  貨運飛船是全新研製的飛行器,承擔為空間站和空間實驗室上行運輸航天員消耗品、推進劑、維修設備和應用載荷設備等物資,並下行銷毀空間站廢棄物的重要任務。同國際同類飛行器相比,儘管我們起步較晚,但我們的方案和產品不僅要滿足其任務定位和功能需求,而且物資運輸效率要不低於甚至高於目前國外同類貨運飛船。

  王兆耀說,按照計劃,將於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在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核心艙,進行空間站建造技術的試驗和驗證,隨後於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中國目前完全具備發射、測控火星探測器的技術和能力,把探測器送到火星軌道。但對中國航天發展計劃來說,有自己的規劃和節奏。

  (本報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吳月輝、餘建斌)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三年取得豐碩成果
    原標題:天宮一號在軌運營三年取得豐碩成果  本報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鄒維榮、特約記者李超軍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3年來,先後6次完成與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成果豐碩 先後6次與神舟飛船交會對接
    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三年來,先後6次完成與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科普秀】天宮一號絢爛謝幕 關於天宮一號的精彩瞬間
    千龍網綜合報導 剛剛,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完成最後的「謝幕」再見,天宮一號!2011年9月2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天宮一號」設計壽命為兩年,實際在軌工作四年半,超期服役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及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取得豐碩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名副其實的「大功臣」。圓滿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這幾天就將返回地球懷抱。在它「謝幕」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它所走過的輝煌。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備份器改為天宮二號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 王敏)由於天宮一號「超額圓滿完成任務」,原來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如今將通過適應性改裝,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作為它的新使命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中新社發 孫浩 攝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圖片來源:新華網2017年4月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作為一位太空「快遞小哥」它將給天宮二號「送快遞」
  • 天宮二號相比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
    其中,天宮二號與明年發射的貨運飛船之間的推進劑補加也是為了空間站進行試驗,我們對空間站的各項技術都要從空間實驗室開始掌握。」   「另外,開展空間應用實驗和在軌維修試驗也是為後續空間站的建設而展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廖建林介紹,「因為將來空間站在軌飛行時間更長,那麼很多東西需要進行維修、更換。
  • 「天宮一號」與「神舟」系列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成果豐碩
    成果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等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三大發起部門之一,中國科學院在工程立項之初即牽頭負責空間應用系統,1993年組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20年來有效組織全國眾多承研單位,充分利用「神舟」系列飛船以及「天宮」目標飛行器的實驗支持能力,開展大批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專項工程管理新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程規範體系。同時在對地觀測、地球環境監測、空間天文、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和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價值的科學與應用成果,推動了相關技術的跨越發展,極大提升了我國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
  • 「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再入大氣層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基礎上改進研製而成,由實驗艙和資源艙組成。「天宮二號」的結構圖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長10.4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太陽帆板展開後翼展寬度約18.4米,起飛重量約
  • 「天宮二號」即將迎來謝幕時刻!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入軌,設計在軌壽命2年,截至目前,已在軌飛行超1000天。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基礎上改進研製而成,由實驗艙和資源艙組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長10.4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太陽帆板展開後翼展寬度約18.4米,起飛重量約8.6噸,具有與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重要功能。
  • 天上三年,「天宮二號」都幹了啥?
    因為「天宮二號」原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備份,但由於「天宮一號」表現很好,所以對「天宮二號」進行了適應性改裝,讓它執行空間實驗室任務。為了完成「天宮二號」的三大任務,科技人員開展了很多新的設計工作,從而使「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飛得更高、實驗更多、時間更長」。
  • 中國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表示,按照計劃安排,中國將於2011年上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下半年發射神舟八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10日發布上述信息稱,目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火箭、神舟八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正陸續轉入正樣生產、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及有關地面系統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天宮一號"2011年下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第一個關鍵是出艙,該任務已由神七完成,中國自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全面掌握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第二個關鍵是交會對接,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天運行,在2年左右時間裡,神八、神九、神十飛船先後與之交會對接,結束後飛船返回地面。第三個關鍵是補加,將研製一艘貨運飛船,為航天員補給水、空氣、設備、原料等。
  • 天宮二號計劃執行哪些任務?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武平介紹,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相比,此次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有著鮮明的自身特點和亮點:   ■ 最接近未來中國空間站軌道要求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此前的載人飛行和交會對接任務是在距地面343公裡的軌道高度展開。
  • 天宮二號今晚升天 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
    央廣網酒泉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王晶 李瑞)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說起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很多人都會想起四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那麼即將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在有了天宮一號之後,還要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又承擔著怎樣的使命?昨天,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 天宮二號開始研製計劃2020年前上天
    天宮二號開始研製計劃2020年前上天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3.05 星期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透露,天宮一號2011
  • 天宮二號資料照片介紹 有哪些看點與天宮一號哪些不同
    9月11日,「天宮二號」任務進行了持續3個半小時的全系統發射演練。  9月12日,發射「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進入加注前準備。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之後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準備。
  • 楊利偉:「天宮二號」2016年前後發射
    楊利偉在發布會上透露,中國空間站工程穩步推進,海南發射場已具備發射條件,2016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我國空間站建造時間表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至今已於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成功對接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及與之對接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核心艙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關於空間站  進入研製關鍵階段
  •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Tianzhou-1 CargoSpaceship)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貨運飛船,於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361秒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天宮二號在外觀上與我國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類似,都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天宮二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