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號」成功發射,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

2020-10-16 user2246109805535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Tianzhou-1 CargoSpaceship)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貨運飛船,於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361秒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該飛船主要用於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

神舟十號任務完成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研製階段。而在空間實驗室階段,將突破並驗證推進劑補加技術、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等關鍵技術,為空間站建造奠定基礎。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1],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一系列空間試驗,這標誌著我國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任務實施階段。

珠海航展上的天舟一號模型

為了對未來空間站中航天員長期駐留和空間科學實驗進行支持,需要通過貨運飛船進行貨物補給。

如果說載人飛船是天地往返的載人工具,那麼貨運飛船就是天地間運貨的工具。中國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基於神舟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的技術研發,只運貨不運人,貨物運載量將是俄羅斯進步號M型無人貨運飛船的2.6倍,在功能、性能上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焦點

  • 【2017年】「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由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 天宮二號:誰呀?天舟一號:送快遞的!親,記得給好評呦
    今天12:00 繼續鎖定CCTV-4 看「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上演太空牽手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 將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對接
    約58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產品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成,全長10.4米,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設計在軌壽命不小於2年,主要任務是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開展空間科學實驗,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關鍵技術。
  • 嫦娥五號年底升空長徵七號天舟一號蓄勢待發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目前,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蓄勢待發,即將奔向太空,與天宮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又將迎來兩次大考,第一次將承擔把實踐十八號試驗衛星送上太空的任務;第二次將實施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完成我國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的重大使命。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全程!(附震撼視頻)
    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天舟飛船與長徵七號首次組合發射長徵七號首次挑戰「零窗口」發射成功央視新媒體獨家鏡頭 距離發射塔架30米手機機位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 完成太空牽手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完成太空牽手 2017-04-22 17:02
  • 天舟一號發射進入倒計時,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據中國科技博覽網17日報導,「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於4月中下旬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並開展貨物運輸補給、推進劑在軌補加、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多項關鍵技術試驗。屆時,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
  • 「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再入大氣層
    中關村在線報導: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計劃於19日擇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是2016年9月15日發射太空進入軌道的,截止到現在已經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時間。
  • 天舟一號將三次對接天宮二號 我國載人航天史上第一次
    今晚,天舟一號成功發射之後,將與天宮二號實現三次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歷史上的第一次。   從2011年11月3日對接機構首次亮相後,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都與天宮一號實現了交會對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實現交會對接並首次實現30天中長期組合體運行。   此次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將實現三次交會對接,對接機構組合體保持時間將遠超此前的紀錄。首次對接分離後,飛船實行短時間調頭繞飛,進行再次對接。之後,飛船將保持較長時間的獨立飛行,而後進行第三次對接。
  •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 將開展推進劑在軌補加
    昨日12時23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自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經多次變軌,於22日10時02分轉入自主控制狀態,以自主導引控制方式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逐步靠近。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天宮二號」究竟是座什麼「宮」?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星際之途上有何作用?新華社記者九問有關專家,帶您一起揭開「天二」的神秘面紗!    一問:天宮二號長啥樣,住在裡面舒服嗎?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天宮二號要完成中期駐留、與貨運飛船對接、為空間站進行技術試驗等三大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介紹。朱樅鵬說,10月中旬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在天宮二號工作和生活30天,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
  • 天舟一號發射圓滿成功 !全媒體記錄難忘瞬間
    今天,我,「太空快遞員」天舟一號,在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攜物出發,為客戶「天宮二號」運送快遞。二妮,別著急,你的快遞即將送達!攜物起航,追夢天宮之地!中國航天事業創立已61周年!從女媧補天到嫦娥奔月,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從來都沒有斷過,而這個夢,瑰麗而綿長……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於2011年離開拉郎日點L2點後,向深空進發,意在對深空通信系統進行測試。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中新社發 孫浩 攝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圖片來源:新華網2017年4月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作為一位太空「快遞小哥」它將給天宮二號「送快遞」
  • 天舟一號:您的快遞已抵達,請籤收
    12:12,天舟一號已經進入30米保持。從120米到30米到0米,天舟一號啟動的是小發動機,也就是反向推力發動機,這個小發動機能夠把最後不斷接近過程中的控制,控制得更加精準。天舟一號採用兩艙式結構,直徑較小的是推進艙,直徑較大的為貨物艙。其最大直徑達到3.35米,飛船全長10.6米,載荷能力達到了6.5噸,滿載貨物時重13.5噸。如果此次滿載的話,它很可能將成為中國發射進入太空的質量最大的有效載荷。甚至比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還大,後者全長10.4米,直徑同為3.35米,質量為8.6噸。
  • 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按照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發射。   「天宮一號在取得大批成果的同時,能夠超計劃、超壽命運營,可以說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王兆耀說。   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以來,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6次自動和航天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在國土資源普查、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
  • 外媒關注天舟一號發射:太空站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導美媒說,20日晚上7點41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搭乘最新一代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從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空間站建設邁大步據美聯社4月20日報導,按照計劃,天舟一號在抵達無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後將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2016年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上度過了30天。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中新網 發表於 2016-10-19 08:37:23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9日凌晨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由長徵二號FT2火箭發射升空,在發射過程中第155秒助推器分離,第220秒拋出整流罩,第460秒二級主機關機,第576秒器箭分,而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中央軍委委員、天宮二號發射任務指揮長張又俠宣布,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兩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據介紹,按照發射傾角42.5度計算,在徐州至青島一線的地面可以肉眼觀看到,當然要取決於飛行路線的天氣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