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天舟一號發射:太空站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2021-01-0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導美媒說,20日晚上7點41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搭乘最新一代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從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空間站建設邁大步

據美聯社4月20日報導,按照計劃,天舟一號在抵達無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後將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2016年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上度過了30天。

2016年9月中國發射了天宮二號,2017年將發射中國空間站20噸的核心艙。全部完工後這個60噸的空間站將於2022年正式運轉,至少運行10年。

據法新社4月20日報導,採用液氧煤油為燃料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於20日晚7點41分從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中國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送入太空。

從下午起一直在現場等待的幾百名觀眾在看臺上鼓掌歡呼。記者和當地航天愛好者們拍攝了照片,捕捉了火箭迅速升空的瞬間。

據新華社報導,天舟一號是朝著中國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建設這一目標邁出的「關鍵一步」。天舟一號採用兩艙式結構,全長10.6米,最大上行貨物運載量達6.5噸。天舟一號在重返地球前還將在太空進行包括非牛頓引力實驗在內的一系列實驗。

中國政府將其太空項目看成是中國崛起、共產黨成功將曾經極度貧困的中國帶向富足的標誌。

躋身世界頂尖梯隊

據美國《國際財經日報》網站4月20日報導,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20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運行軌道後,它將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天宮二號目前在高度約39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

發射天舟一號的主要目標是自主運送貨物和測試在微重力環境下向天宮二號提供液體推進劑——這些過程和技術對於為中國空間站及航天員提供補給的計劃至關重要。

天舟一號的功能類似於俄羅斯的「進步」號飛船、美國的「天鵝座」飛船以及日本的HTV飛船,它們用於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補給。天舟一號將使中國有能力維持在近地軌道上的長期存在。

天舟一號長10.6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約13噸。它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太空飛行器。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4月19日報導,中國的航天專家正忙得熱火朝天。因為中國在航天領域將迎來一次首秀。

在中國逐步建造與國際空間站相對應的本國空間站的過程中,天舟一號將成為太空補給者。鑑於美國施壓,國際空間站禁止中國人參觀和停靠。

天舟一號首先將飛向中國的迷你空間站天宮二號,並在5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進行3次交會對接、3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天舟一號的運載量是定期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補給的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的近三倍。

對中國而言,國產飛機C919和天舟一號兩個項目是中國躋身世界航空航天領域頂尖梯隊的證明。中國2017年向太空發射的火箭數量很可能將超過美國和俄羅斯。歐洲則已經被甩在後面。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4月20日報導,大多數西方分析人士都試圖通過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視角來理解中國的太空計劃,即這項計劃主要是關乎全球聲望。然而,中國似乎正在以一種全然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太空,並沒有將其視為一個僅僅用來徵服和炫耀的舞臺,而是將其視為一個用來生活、工作和通過居住以及資源開採來創造財富的環境。這種關於太空的截然不同的看法直接影響到政策。

中國太空計劃的特別之處在於其與國家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直接相關。中國對任務的選擇並非基於能否吸引眼球或是帶來聲望,而似乎是著眼於通過逐步積累使其能夠獲取和開採空間資源(如金屬、氦-3和太空太陽能)的能力,來實現長期的財富創造。

從這個角度來說,天舟一號的發射是項重大成就。這將為其設想的2022年建成的中國空間站的物流配送提供一種獨立的、本土的和非載人的途徑。或許更重要的是其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的能力,這意味著一種能夠拓展訪問及物流線路的綜合能力的日趨成熟。擁有這種實力意味著,中國獲得了又一種其他航天大國眼中的、維持人類在太空中存在所必需的能力。這意味著能夠維持人類的長期存在並為太空資源創造出一條供應鏈,新的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

西方錯誤地想像出一場太空競賽,而錯過了一場太空中事實上的「淘金潮」。這場「淘金潮」是由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追求所決定的,包括從小行星、月球和太空太陽能中獲取資源,這將促進其長期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

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相關焦點

  •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全程!(附震撼視頻)
    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天舟飛船與長徵七號首次組合發射長徵七號首次挑戰「零窗口」發射成功央視新媒體獨家鏡頭 距離發射塔架30米手機機位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這是我國載人工程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對話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中國空間站未來將會一家獨大
    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天舟一號:送快遞的!親,記得給好評呦
    今天12:00 繼續鎖定CCTV-4 看「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上演太空牽手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天舟一號:您的快遞已抵達,請籤收
    12:12,天舟一號已經進入30米保持。從120米到30米到0米,天舟一號啟動的是小發動機,也就是反向推力發動機,這個小發動機能夠把最後不斷接近過程中的控制,控制得更加精準。天舟一號採用兩艙式結構,直徑較小的是推進艙,直徑較大的為貨物艙。其最大直徑達到3.35米,飛船全長10.6米,載荷能力達到了6.5噸,滿載貨物時重13.5噸。如果此次滿載的話,它很可能將成為中國發射進入太空的質量最大的有效載荷。甚至比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還大,後者全長10.4米,直徑同為3.35米,質量為8.6噸。
  •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Tianzhou-1 CargoSpaceship)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貨運飛船,於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361秒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中國料明年春季發射太空站核心艙,已選定太空人開展訓練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太空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目前,執行太空站建造階段4次飛行任務的太空人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據中國航天報引述周建平介紹,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太空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太空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明年春天首先發射太空站的核心艙。
  • 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
    vid=548500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  李國利、樊永強、張文科  19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 空間站核心艙發射最終敲定,天問一號再破紀錄
    現在又有兩個好消息傳來,一是中國的太空站核心艙的發射已經確定。二是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馬上就會進入火星軌道。中國的太空站核心艙會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載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隨後,中國還要發射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兩艘飛船會和太空站核心艙進行對接並檢測在軌技術。目前,核心艙和航天員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 天舟一號發射圓滿成功 !全媒體記錄難忘瞬間
    今天,我,「太空快遞員」天舟一號,在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攜物出發,為客戶「天宮二號」運送快遞。二妮,別著急,你的快遞即將送達!攜物起航,追夢天宮之地!中國航天事業創立已61周年!從女媧補天到嫦娥奔月,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從來都沒有斷過,而這個夢,瑰麗而綿長……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於2011年離開拉郎日點L2點後,向深空進發,意在對深空通信系統進行測試。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作者 郭超凱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頗多。
  •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餘曉潔、王聰)在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將全面推進,任務艱巨。載人航天工程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 9點16分,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在物聯網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就在5月12日9點16分傳出一個好消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以及02星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發射本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建太空站邁出第一步
    鳳凰衛視9月29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領導人到賀何亮亮:作為中國空間實驗室雛形的這個「天宮一號」今天晚上成功發射升空了,「天宮一號」在晚上9點16分,在酒泉的衛星發射基地,由改進型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之後火箭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相繼分離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我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 2016年4月22日 >    據新華社電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將全面推進,任務艱巨。
  • 在軌飛行60天後,太空中傳來好消息,天問一號終於邁出重要一步
    在今年的航天發射任務中,「天問一號」探測器絕對稱得上我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如今它已經在軌飛行60天,太空中傳來了好消息,根據央視新聞報導。天問一號終於邁出最重要的一步,軌道中途第二次修正順利完成。這可以說這次修正和發動機點火的成功,意味著天問一號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當然在後邊自然還有其它的挑戰。
  • 【2017年】「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由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 中國長徵5B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太空站也必將穩穩走起
    北京時間2020年5月5日18時,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並順利地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這對於中國航天而言將是巨大的提振。原因就是在最近的前兩次發射中,我們都出現了失敗。
  •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完美助力「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這個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製的功勳產品繼助力神舟飛船歷次飛行任務、嫦娥系列飛行任務之後,又以穩定的表現為「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的準確對接提供了重要技術保證。此次搭載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共有兩大使命:首先,作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光纖IMU(慣性測量單元)的重要組件之一,將主要用於測量飛船飛行過程的線加速度,為飛船確定自身方位提供信息;此外,該產品還是「天舟一號」微重力主動隔振平臺關鍵技術驗證的重要組件,將對載荷六自由度的空間運動作精確測量,幫助平臺精準消除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