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12日9點16分傳出一個好消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以及02星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發射本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與過去不同的發射任務不同的是,本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02星由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發製作,將會在地球軌道導航開展天基物聯網通信技術、星間雷射通信技術以及低成本商業衛星平臺技術等試驗,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物聯網技術。
據悉,「行雲二號01/02星」將會作為初步物聯網示範應用,換句話說,這將是我國在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的物聯網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將一個目前仍在理論上的設想付諸實踐。
儘管距離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國能夠率先發射提供基礎服務的衛星,進行相關技術驗證,將幫助我國在物聯網的競爭中佔據先發優勢。
相較於現在廣泛應用的網際網路,物聯網代表著網際網路未來的發展。按照現在的理論,一旦物聯網建成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將有機的結合起來,構成的一個巨大信息交互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人、機、物之間的互聯互通。
其實,物聯網的說法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比爾蓋茨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可當時由於基礎設施和技術等條件限制,所以並未引起外界太大關注。
但我國卻由此開始重點關注物聯網,1999年,中科院正式啟動物聯網技術研究,並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發展到現在,物聯網的部分技術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於人們的生活,比如網絡購物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關注到快遞包裹的具體位置。
要想在物聯網領域取得優勢,需要具備多個先決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全球定位系統,這直接關係到物聯網技術是否可以順利應用,在這方面,我國科研人員的前瞻性眼光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物聯網概念提出的同時,北鬥衛星導航項目也已啟動。
在本次衛星發射任務中,還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即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再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該型火箭第九次執行發射任務,其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的特點,符合未來航天發展的趨勢,可以推進中國航天開創新的商業格局,更快成為一個世界航天強國。
結合上述內容可以發現,我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推進未來航天的發展,而與此同時航天計劃也將進一步反饋到經濟技術發展上,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快速高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