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點16分,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在物聯網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2020-05-12 新君清觀察

就在5月12日9點16分傳出一個好消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以及02星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發射本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與過去不同的發射任務不同的是,本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02星由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發製作,將會在地球軌道導航開展天基物聯網通信技術、星間雷射通信技術以及低成本商業衛星平臺技術等試驗,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物聯網技術。

9點16分,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在物聯網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據悉,「行雲二號01/02星」將會作為初步物聯網示範應用,換句話說,這將是我國在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的物聯網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將一個目前仍在理論上的設想付諸實踐。

儘管距離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國能夠率先發射提供基礎服務的衛星,進行相關技術驗證,將幫助我國在物聯網的競爭中佔據先發優勢。

9點16分,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在物聯網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相較於現在廣泛應用的網際網路,物聯網代表著網際網路未來的發展。按照現在的理論,一旦物聯網建成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將有機的結合起來,構成的一個巨大信息交互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人、機、物之間的互聯互通。

其實,物聯網的說法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比爾蓋茨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可當時由於基礎設施和技術等條件限制,所以並未引起外界太大關注。

9點16分,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在物聯網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但我國卻由此開始重點關注物聯網,1999年,中科院正式啟動物聯網技術研究,並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發展到現在,物聯網的部分技術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於人們的生活,比如網絡購物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關注到快遞包裹的具體位置。

要想在物聯網領域取得優勢,需要具備多個先決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全球定位系統,這直接關係到物聯網技術是否可以順利應用,在這方面,我國科研人員的前瞻性眼光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物聯網概念提出的同時,北鬥衛星導航項目也已啟動。

9點16分,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在物聯網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在本次衛星發射任務中,還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即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再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該型火箭第九次執行發射任務,其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的特點,符合未來航天發展的趨勢,可以推進中國航天開創新的商業格局,更快成為一個世界航天強國。

結合上述內容可以發現,我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推進未來航天的發展,而與此同時航天計劃也將進一步反饋到經濟技術發展上,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快速高質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行雲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5月12日,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快舟一號甲火箭「一箭雙星」發射,中國開建天基物聯...
    當天上午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將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圓滿發射成功 首次完成星箭通信空空鏈路對接試驗
    據@中國之聲 8月31日消息,北京時間8月31日早上7點41分,由我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與「瀟湘一號07衛星」分別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由長光衛星研製,長光衛星是中國首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吉林一號光學A星是長光衛星2015年發射的遙感衛星,創造了多項第一,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而吉林一號」高分02C星又稱內蒙古一號衛星,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深度合作的衛星,憑藉其高分辨、大幅寬、高速數傳等特點,可在自然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建設以及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作用
  • 「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運載火箭飛行中出現異常!
    9月12日13時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中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吉林一號」衛星的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產業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 「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志芬籤署發射任務書。2020年9月12日13時0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又稱「內蒙古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漢產衛星「行雲二號」成功發射,「行雲工程」天基物聯網將服務全球
    武漢晚報10月19日訊(記者陶可禕 通訊員呂玉桂)19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分論壇上,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利介紹了「行雲工程」現階段建設成果及未來發展計劃。「行雲工程」於去年底落戶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天基物聯網項目。
  • 一箭9星,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2020年我國航天活動很密集
    9月15日上午9時23分,長徵11號運載火箭從黃海海域德勃3號海上發射平臺升空,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系列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這是繼2019年6月5日之後,長徵11號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上一次,它從位於黃海的泰瑞號海上發射平臺升空,將4顆衛星成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 「嫦娥一號」16時13分成功撞擊月球 結束使命
    北京時間2007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時零五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火箭點火升空24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裡,遠地點50930公裡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 快舟一號發射成功 順利把衛星送入距地6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快舟一號發射成功 順利把衛星送入距地6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Emma Chou • 2019-08-31 09:36:43 來源:前瞻網
  • 行雲工程首發星發射成功,天基物聯網星座要來了!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5月12日9時16分40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星、02星發射升空。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作為該集團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將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important}9月12日13時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快舟火箭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我國火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中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中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行雲·武漢號」發射!
    12日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我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9年8月31酒泉發射快舟一號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9年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 漢產衛星成功驗證一項技術,我國衛星物聯網實現星間通信零的突破
    楚天都市報8月13日訊(記者 李月媛 實習生 丁鍾夏 通訊員 李文卉)13日,記者從鄂企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近日,被稱為「湖北造」的」「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了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
  • 遺憾,我國快舟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今年我國航天已經四次失利
    日前,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快舟火箭發射任務,計劃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然而,就在發射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導致此次發射任務失敗。據了解,這並不是我國今年第一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了,在今年7月10日的時候,我國發射的一枚快舟火箭,便因為意外問題,最終發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