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星!快舟一號發射成功 順利把衛星送入距地6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2020-11-23 前瞻網

一箭雙星!快舟一號發射成功 順利把衛星送入距地6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Emma Chou • 2019-08-31 09:36:43 來源:前瞻網 E278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快舟一號發射成功。據報導,2019年8月31日7時4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兩顆衛星發射升空,送入距地面6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第三次發射任務。

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分別為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製的瀟湘一號07衛星。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成功將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每日科技網】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研究院」)藉助「一箭九行星」,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月震撼人心,多枚衛星成功升空
    自從進入9月份之後,中國航天便展開了一系列的發射活動,將大量衛星送入了太空之中。據國內媒體9月28日消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再次使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2顆光學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
  • 快舟一號甲火箭「一箭雙星」發射,中國開建天基物聯...
    當天上午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將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9年8月31酒泉發射快舟一號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9年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 一箭九星!我國在海上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9月15日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簡稱「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行雲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5月12日,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圓滿發射成功 首次完成星箭通信空空鏈路對接試驗
    據@中國之聲 8月31日消息,北京時間8月31日早上7點41分,由我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與「瀟湘一號07衛星」分別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 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
    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長徵十一號十次發射全紀錄】1.2015年9月25日,長十一火箭成功實現首飛,將 「浦江一號」衛星和三顆「上科大二號」衛星共計四顆衛星準確送入太陽同步軌道,我國長徵系列火箭家族喜添新成員。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汪江波 攝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主要發射3噸到5噸級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填補我國在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空白,正是長徵八號的使命。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滿足中低軌高密度發射需求太陽同步軌道,又稱近極地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其軌道平面可繞地軸旋轉,旋轉周期與地球公轉周期一致。
  • 一箭九星!「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海上成功發射
    15日9時23分,在海天一色的黃海海域,我國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以「一箭九星」的方式發射衛星。
  • 又一次航天任務成功,長徵四號丙一箭雙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也就是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航天事業還是穩步發展向前,就在27日晚上23時44分,我國用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第一顆衛星是遙感三十三號,第二顆是微納技術試驗衛星,2020年我國最後一次航天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僅隔一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再次成功發射「一箭雙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繼9月21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後,短短一周內,再次成功發射,也是該型火箭的第39次成功發射。
  • 2019-2023年中國衛星發射動態規模狀況
    2018年4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四星」發射任務,將遙感衛星三十一號01組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2018年4月26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五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 ...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十三五」宇航任務完美收官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又成功了!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
    此次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星是兩顆光學對地遙感衛星,用於接替已在軌運行12年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了解中國航天的航天科技迷應該都知道在這一周內,長徵四號乙已經完成執行兩次發射任務,在9月21日,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完成海洋二號03衛星的發射任務。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快舟一號甲通用型固體運載火箭的前身快舟一號運載火箭是世界上首個星箭一體,我國首個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軌、柵格舵等創新特點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採用三級固體動力+末級液體助推的串聯式布局,全長約20m,起飛質量約30t,最大直徑1.4m,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200kg/700km,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00kg。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