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完美助力「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2020-11-29 中國網

中國網4月21日訊 隨著「天舟一號」發射任務的順利完成,重要部件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功勞簿」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製的功勳產品繼助力神舟飛船歷次飛行任務、嫦娥系列飛行任務之後,又以穩定的表現為「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的準確對接提供了重要技術保證。

此次搭載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共有兩大使命:首先,作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光纖IMU(慣性測量單元)的重要組件之一,將主要用於測量飛船飛行過程的線加速度,為飛船確定自身方位提供信息;此外,該產品還是「天舟一號」微重力主動隔振平臺關鍵技術驗證的重要組件,將對載荷六自由度的空間運動作精確測量,幫助平臺精準消除振動。

千錘百鍊打磨功勳「神器」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是一種通過敏感石英擺片相對位置變化來檢測加速度的精密慣性傳感器,通過計算可以準確獲得系統的速度和位置,為各類系統的導航、制導、控制、調平等提供精確的加速度測量信號,已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石油、巖土工程等諸多領域。

「加速度計能夠幫助測量速度、位置等重要信息,為飛行和交會對接提供必要的實時數據。」石英撓性加速度計主任設計師魏超介紹。

作為一款「久經沙場」的「宿將」,「天舟一號」上搭載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與我國曆次飛天任務淵源已久,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成功為飛船返回艙提供了精確的測量;從「神舟八號」到「神舟十一號」,作為高精度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組合的核心器件,石英撓性加速度計身兼數職,為交會對接提供速度增量測量、為飛船姿態控制提供微重力測量、為飛船返回艙提供速度測量等;在已經完成的嫦娥3號飛行任務和即將開展的嫦娥5號飛行任務中,它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產品,以其穩定的表現提供精準的測量數據。

根據33所主任設計師魏超的描述,太空之旅固然浪漫,但是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將越來越稀薄,大氣壓力也將越來越低,最終將接近於真空。為了保證正常工作,石英撓性加速度計身體內部密封了一個大氣壓的工藝氣體,而在真空環境下,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內部的氣體會向外洩漏,隨著內部壓力的降低,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測量精度也將下降。因此,為了保證交會對接高精度的測量要求,必須對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實施密封,即給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穿上一套密不透風的「外衣」,防止內部氣體在真空環境下的洩漏。在通過對各種膠接劑的性能對比考核試驗、膠接劑的成分配比反覆驗證,最終確定了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密封外衣材料用的膠接劑,並進行了精心的結構設計。為了充分保證密封的可靠性,又模擬太空使用環境,對這件密封外衣進行了振動、衝擊、熱循環、熱真空等嚴酷試驗的考核,經過千錘百鍊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密封外衣終於問世,為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真空環境工作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屏障。

這一難題的攻克,讓原本就具有國內第一精度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完全具備了遨遊太空的資本,但這還不夠!

為了給「天舟一號」提供最可靠的產品,33所技術人員在8個月的時間裡,對產品進行了溫度循環、振動衝擊、低氣壓、離心實驗等苛刻的試驗驗證。魏超表示:「溫度循環需要技術人員晝夜接力測試一周以上,精度測試要反覆開展20遍以上,我們必須用最嚴苛的手段篩選出綜合性最優的產品來。」

優勢顯著勝任精微測量

此次搭載「天舟一號」飛天的,還有一套服務於我國未來實驗室上有著高微重力水平要求的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支撐平臺--空間微重力主動隔振平臺。

它採用磁懸浮主動隔振技術,通過測量平臺的振動,利用一定的手段防止振動影響,為流體物理與燃燒、空間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學科的微重力科學實驗提供實驗環境保障。

評價平臺隔振性能好壞的主要技術指標是空間科學試驗載荷的微重力加速度大小,為使其達到理想的微重力加速度水平,要對載荷六自由度的空間運動作精確測量,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當仁不讓。

微重力測量有多難?魏超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是重力環境下測量加速度的難度好比是觀測一個鐵球砸在地上產生的影響的話,那麼微重力測量幾乎就等同於觀測一根頭髮絲掉在地上產生的影響,其精度往往是µg(微g)級別的,對產品的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此外,石英撓性加速度計還具有低噪聲的優勢,也就是說輸出的信號中幹擾因素比較少,這將有助於系統更加快捷準確地提取關鍵數據。

為了說明加速度計的作用,魏超作了一個假設:假如沒有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提供的數據,隔振平臺就「不知道」該化解多大的振動影響,平臺上的相關實驗就沒法順利開展。

近年來,隨著空天飛行任務的不斷開展,長期在軌飛行對長期穩定性、長期密封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不遠的將來,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將有望在更加宏偉的空天探測任務中再次帶給人們新的、更大的驚喜。  (張心漢)

相關焦點

  •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讓交會對接更「溫情」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三研究院了解到,該院33所研製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不負眾望,高精度測量了交會對接中產生的加速度信息,為飛船精準掌握自身姿態變化提供了必要前提。這也是該產品繼成功助力神舟系列飛船歷次飛行任務後,再次建立功勳。
  • 國產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助力天舟一號順利完成任務
    功勳「神器」再立新功——國產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助力天舟一號順利完成任務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隨著「天舟一號」順利發射升空;  「只運貨,不送人」的「太空快遞員」天舟一號不僅開啟了我國空間站時代,也在重要部件——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功勞簿」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個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製的功勳產品,繼助力神舟飛船歷次飛行任務、嫦娥系列飛行任務之後,又以穩定的表現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保證。
  • 國內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市場現狀與推薦
    國內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市場的興起離不開下遊領域應用的爆發,尤其在航空、軍工等行業。根據2017年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市場報告來看,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需求增長將會每年保持8%上升。國內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生產企業分為2大類,一類是以國企為主,掌握先進生產技術,以高端產品為主,通常應用在軍工、航空等領域。另一類是民企,數量龐大,供應中低端產品,產品應用慣性導航、測量等領域。從整體技術角度來講,國內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是有些差距,最高精度的加速度計還是以國外企業為主流。
  • 轉載,一種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測試方案與細節
    這是小編學習記錄第二篇,對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測試的步驟了解,內容為轉載,請大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1、在振動臺靜止狀態下,將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水平放置在實驗臺上,接上電源,並將輸出端並示波器進行連接,記錄示波器上的輸出信號並觀察其幅值特性,此時為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未加振動時的輸出信號。2、保持加速度計的原位置,選定振動臺為垂直定頻模式,設定頻率 30Hz,強度 20%,重新記錄示波器上的輸出信號。
  • 航天科工加速度計精度高 助飛行試驗器漫步太空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黃忠魁 張素)2014年11月1日6時42分,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誌著中國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8天的太空之旅中,主要包含地月轉移變軌、月球近旁轉向、環月軌道保持、月地轉移變軌和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再入返回地球等關鍵階段和環節,在此過程中,速度控制都是關鍵因素,而精準測量各個階段速度變化(即加速度)正是加速度計的「看家」本領。
  • 石英加速度計在無人機與定位系統領域的應用
    打開APP 石英加速度計在無人機與定位系統領域的應用 發表於 2020-04-04 16:30:00 例如,當固定翼無人機需要爬升高度時,計算需要的俯仰角和俯仰角速度指令,以及為了讓空速不至於大幅降低所需的油門指令;當沿著航線飛行,但是存在側風時,計算所需的偏航角指令以利用側滑抵消側風影響;或者當多旋翼無人機的某個旋翼失效時,計算如何為剩餘旋翼分配指令以儘可能實現穩定飛行。因此,簡要概括控制的主要工作就是「改變飛行姿態,跟蹤制導指令」。
  •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全程!(附震撼視頻)
    這是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首次飛行試驗。視頻值得收藏!天舟一號升空全過程↓   因為天舟一號「只運貨、不送人」,它被一些媒體形象地稱為「快遞小哥」。我們就以快遞單的形式來介紹一下「小哥」此行的任務。
  • 天舟一號:將在微米作用距離下驗證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此次,「快遞小哥」不僅要完成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的任務,還要在天上完成一系列科學實驗。其中,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的技術試驗——「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將在天上完成一場奇妙的試驗之旅。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白彥崢副教授親臨天舟一號發射現場。據白彥崢介紹,天舟一號雖然是貨運飛船,但寶貴的空間實驗機會不容浪費,搭載了不少科學實驗載荷。
  • 天舟一號:送快遞的!親,記得給好評呦
    今天12:00 繼續鎖定CCTV-4 看「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上演太空牽手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天舟一號:您的快遞已抵達,請籤收
    12:12,天舟一號已經進入30米保持。從120米到30米到0米,天舟一號啟動的是小發動機,也就是反向推力發動機,這個小發動機能夠把最後不斷接近過程中的控制,控制得更加精準。天舟一號採用兩艙式結構,直徑較小的是推進艙,直徑較大的為貨物艙。其最大直徑達到3.35米,飛船全長10.6米,載荷能力達到了6.5噸,滿載貨物時重13.5噸。如果此次滿載的話,它很可能將成為中國發射進入太空的質量最大的有效載荷。甚至比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還大,後者全長10.4米,直徑同為3.35米,質量為8.6噸。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神舟二號、神舟三號飛行任務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 天舟一號:一位牛上天的「快遞小哥」,遠望7號為你保駕護航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一共有4次飛行任務,已圓滿實施了3次。2016年6月25日,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開局之戰。兩個多月後,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升空。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精確入軌並於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的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實施返回。
  • 對話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中國空間站未來將會一家獨大
    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實現了工程第一步任務目標。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技術;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是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的收官之戰。
  • 石英擺式加速度計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的運用
    打開APP 石英擺式加速度計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的運用 發表於 2020-03-05 14:12:49 國內青島智騰微電子生產的HQA-T系列高溫石英撓性加速度傳感器耐高溫,最高溫度可達185℃。高抗震性可達1000 g/0.5ms的衝擊。連續工作時間長達1000h~2000h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 空間引力實驗的關鍵載荷—自主研發的星載靜電懸浮加速度計
    天舟一號空間應用系統還開展了非牛頓引力實驗等四項科學技術實驗。        據了解,「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承擔。        「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擬利用微重力環境檢驗微米作用距離下物體之間的引力是否滿足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這是一個純基礎物理實驗。
  • 「神舟」「天舟」「天宮」的「最強大腦」由他們打造
    他們賦予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最強大腦」,使這些太空飛行器得以承載航天員精準往返天地間,圓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進而實現「步天夢」「駐天夢」。他們著眼長遠,提前布局後續太空飛行器GNC通用技術,助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取得首飛即圓滿,特別是以「10.8環」精準著陸的佳績,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2017年】「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由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