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加速度計精度高 助飛行試驗器漫步太空

2020-11-29 華夏經緯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黃忠魁 張素)2014年11月1日6時42分,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誌著中國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從地面進入太空漫步到最終返回地球,這一路上時刻測量控制著返回器的飛行速度,實現精準、平穩變軌控制和再入返回控制的關鍵設備之一,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33所研製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件,它是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太空漫步的「敏感精靈」。

  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8天的太空之旅中,主要包含地月轉移變軌、月球近旁轉向、環月軌道保持、月地轉移變軌和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再入返回地球等關鍵階段和環節,在此過程中,速度控制都是關鍵因素,而精準測量各個階段速度變化(即加速度)正是加速度計的「看家」本領。試驗器每分每秒所發生的加速度變化,加速度計組件都「了如指掌」,從而使GNC系統能夠準確量測飛行器的速度和位移,把握行蹤。

  據33所負責空間型號的總師介紹,加速度計的類型較多,根據其構造形式可分為機械的和固態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屬於機械敏感器——力反饋擺式加速度計,其具有緊湊、可靠、精度高和動態範圍寬等特點。三十餘年來,33所自主研製生產的該型加速度計已在眾多武器型號產品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該型加速度計同時是助力神舟系列飛船飛行任務十戰十捷、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嫦娥三號精準落月的功勳產品。而且,相比嫦娥三號用三軸加速度計,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用加速度計測量精度提升了兩成,溫度工作範圍提高了一倍。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的勝利,是繼嫦娥三號成功登月後中國探月工程的又一重要裡程碑,是探月工程全面轉入無人自主採樣返回新階段的關鍵環節。作為「繞、落、回」規劃的第三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突破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四項核心關鍵技術。

  專家表示,參與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所用的33所加速度計,其設計水平、工藝實現、生產規模、技術實力等目前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以此技術為基礎,33所走軍民融合、以高技術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和服務國計民生的路子,開發了大量性能優良的民用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包括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大壩自動化監測系統、無線隨鑽測量系統和磁性連續測斜儀等。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曾成功應用於汶川地震救災和舟曲災後重建工作。「駐守」北京市密雲縣33條泥石流溝、甘肅隴南地區13個縣、雲南省小龍潭露天煤礦、陝西驪山景區、四川雅安國家地質災害預警示範區、新疆新源山區牧場滑坡監測示範區、北京戒臺寺、重慶南山區頭渡鎮中心小學等地區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成為當地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為防災減災提供了重要依託;大壩自動化監測系統是採用GPS系統和靜力水準系統,實時掌握壩體變形情況,該項目將應用南水北調工程;無線隨鑽測量系統和磁性連續測斜儀則分別應用在涉及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油田鑽井和測井過程。(完)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完美助力「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這個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製的功勳產品繼助力神舟飛船歷次飛行任務、嫦娥系列飛行任務之後,又以穩定的表現為「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的準確對接提供了重要技術保證。「加速度計能夠幫助測量速度、位置等重要信息,為飛行和交會對接提供必要的實時數據。」石英撓性加速度計主任設計師魏超介紹。
  • 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護航嫦娥四號速度變化控制、γ關機敏感器讓嫦娥四號翩然著陸月背、連接解鎖機構保障嫦娥四號兩器分離、宇航特種電機助力玉兔二號月球車一展身手……  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
  • 揭秘神七七大看點 3000萬航天服助太空漫步(圖)
    圖為神舟七號飛船轉運至發射塔架  神舟七號今晚發射,解密七大看點  3000萬元航天服助太空漫步  ■太空槍林彈雨,出艙航天員要「躲、藏、擋」  ■神八後中國將具備建空間站能力如果不出意外,神舟七號將在這一時刻衝向太空。  和神五、神六相比,飛船在改進,航天員在增加。「太空漫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神七」到底有了哪些突破?它最大的看點是什麼?  為什麼要為「太空行走」研發價值達3000萬元的國產戰袍?因為航天員出艙要面對「槍林彈雨」;為什麼航天員在太空中不能飲用啤酒?
  • 航天科工發布「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行動路線圖」
    本屆高峰會議上,航天科工面向社會發布《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行動路線圖》。  目前,航天科工已匯聚十餘家國內材料領域優勢單位共同加入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計劃,構建聯合開發體系,初步形成了材料設計、製備、檢測能力,開展了太空輻射、熱真空等方面地面模擬試驗,著力開展太空材料產業體系論證,確定了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行動路線圖:  第一步:利用1-2年時間,圍繞部分關鍵材料地面難以製備問題,完成典型材料地面模擬試驗及太空驗證。
  • 太空漫步,酷不酷?
    航天員在太空漫步時,會遇到什麼挑戰?他們又是如何能夠始終勇敢堅定邁出那一步?下面,我就帶大家去探索太空漫步的奧秘 太空漫步另一個說法叫「太空行走」,簡單來講,就是出艙活動。2008年9月27日,航天員翟志剛身穿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打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在茫茫太空中留下第一串中國人的腳印。
  •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讓交會對接更「溫情」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三研究院了解到,該院33所研製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不負眾望,高精度測量了交會對接中產生的加速度信息,為飛船精準掌握自身姿態變化提供了必要前提。這也是該產品繼成功助力神舟系列飛船歷次飛行任務後,再次建立功勳。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航天科工「γ指令員」立功了
    在嫦娥五號落月的最後階段一直在落月過程中值守的「剎車指令員」精確探測著嫦娥探測器與月球表面的距離 距月面不到五米處發出剎車指令 讓嫦娥「翩然」落月 實現了探測器「軟著陸」 「剎車指令員」是中國航天科工研製的
  • 航天科工203所時頻產品亮相商業航天高峰論壇
    本報訊 (王秀梅 記者王惜純)近日,航天科工203所(以下簡稱203所)小型星載銣鍾、空間藍寶石主動氫鍾等時頻產品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線上展廳精彩亮相,展示了該所時頻計量和航天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203所此次亮相的小型星載銣鐘模塊作為典型的星載原子鐘,在滿足星載原子鐘高性能的基礎上,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等工程搭載優勢。
  • 嫦娥5號試驗器跳躍技術蘇聯曾用 將降落於內蒙
    華商報訊(記者王衛平) 我國探月工程將首次實施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飛行試驗器計劃於10月24日至26日擇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回家前,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將在太空點火踏上回家之路,在進入大氣層時,要多次跳躍來減速。」
  • 精巧軸承力助我國航天搏擊太空
    太空飛行器對軸承的加工精度和質量要求之高用苛刻來形容毫不為過,製作過程更可謂千錘百鍊。作為全國三大軸承基地之一,中國航發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出產的軸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火箭、飛船伺服系統中,軸承是支撐轉動和承受載荷的關鍵部件,安裝在各個節點和連接處,對控制火箭飛行姿態影響很大,也就是說,軸承起到的是『關節』作用。」在中國航發哈軸3A廠房,研發中心主任於清成一邊拿起「新鮮出爐」的軸承,一邊向記者解釋說,如果軸承出現故障或失去作用,太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就會偏離正常軌道。
  • 騰雲升空之後——越來越靚麗的中國航天科工
    也許端地如此,航天強國不一般,我們的研究不過剛開始。X-37B可以變軌飛行,典型的迷你型號,但與以往的高調不同,報導是有,每次都是三言兩語,經過5次飛行,已完成太空實驗2000多天,山脈公司搞了一型更大者,稱為「追夢人」,其老總稱,用不了多久,(也許),它也許往返於天地。
  • 漫步太空 學習英語
    2008年9月27日下午,「神七」航天員翟志剛進入太空,成為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海外輿論評論說,翟志剛的一小步是中國的一大步。翟志剛精準完成在艙外漫步的任務,並同步施放了小型衛星。這次成功,不僅將中國太空科技又往前推了一大步,也證明了中國的太空實力。
  • 航天科工203所成功研發超穩晶體振蕩器
    光明網訊日前,航天科工203所成功研發超穩晶體振蕩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產品已經交付給用戶使用,實現產品化。高穩晶振作為基準頻率源,作為系統「心臟」,有助於提升定位精度和測距準確度。
  • 不僅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還是「宇宙級梗王」——向航天英雄致敬
    提起「太空漫步」,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是誰?可能很多朋友會說:「當然是麥可·傑克遜啦!」但這一期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的航天英雄——翟志剛,他是中國神舟七號乘組人員之一,也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太空之行。
  • 中國又一個「太空水漂」是如何完成的?
    作者 郭超凱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以「太空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打水漂」是中國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的返回是中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已在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上實現。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12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12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12 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它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漫步」的裡程碑。發射成功後,三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操作手)和景海鵬(實驗員)發回信號,揮舞著國旗畫面的那一刻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10月24日發射探月三期試驗器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10月24日02時0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近地點高度為209公裡、遠地點高度41.3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我國探月工程首次實施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首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