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護航嫦娥四號速度變化控制、γ關機敏感器讓嫦娥四號翩然著陸月背、連接解鎖機構保障嫦娥四號兩器分離、宇航特種電機助力玉兔二號月球車一展身手……

  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該集團所屬12家單位研製提供的20餘項技術產品,為嫦娥四號實施的人類首次月背探測各個階段提供保障支撐,為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作出重要貢獻。

  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護航嫦娥四號速度變化控制

  嫦娥四號的漫長奔月旅行中,要經過多次加速變軌後才能最終抵達月球,由中國航天科工研製生產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一路保駕護航,平穩地完成嫦娥四號的速度變化控制,保障了落月任務圓滿完成。

  在嫦娥四號任務中,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主要承擔地月轉移變軌控制、環月軌道保持控制和動力下降三大階段測量整器飛行的加速度,從而控制整器的速度變化,以實現精確的變軌控制和平穩、準確的著陸控制。

  據了解,針對嫦娥四號任務特點,中國航天科工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項目研製團隊採用新型設計方案,並為核心器件加速度計打造全新的配套電路,大幅提高產品可靠性,並通過大量開創性設計,使產品在成本、體積、重量、功耗方面更具優勢。

  γ關機敏感器:讓「嫦娥」翩然落月

  在嫦娥四號備受矚目的月球背面軟著陸全球首秀中,中國航天科工研製的γ關機敏感器肩負的任務,就是讓「嫦娥」以優美姿態翩然落月。

  據介紹,當嫦娥四號從環月飛行階段轉到月面著陸工作階段時,通過開啟發動機,控制自身向月球緩慢下降,落月過程開始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底部的γ關機敏感器便實時測量嫦娥四號與月面的距離。當γ關機敏感器探測到距月面數米高度時,發出關機指令關閉軌控和姿控發動機,這個關機指令是實現嫦娥落月的關鍵動作,隨著發動機反推力撤離,探測器就在月球引力作用下以自由落體方式著陸月球。

  本次嫦娥四號任務中,γ關機敏感器在近月環境下精確測距、精準控制,一次成功,有效保障了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連接解鎖機構:保障兩器精準分離

  嫦娥四號著陸器月背著陸後,在車體連接解鎖機構的作用下,與著陸器相連的巡視器(玉兔二號月球車)將實施分離動作,巡視器按自主軌道順利滑向月球表面,進行巡視。

  中國航天科工研製的連接解鎖機構能否在既定時間按時解鎖,是嫦娥四號實現兩器分離的關鍵。本次任務中,連接解鎖機構正常解鎖,嫦娥四號實現兩器精準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駛抵月球表面。

  在此之前,中國航天科工研製的連接解鎖機構也已在嫦娥三號、載人航天工程等任務中獲得成功應用。

  「量身定製」兩種電機:賦予月球車敏捷身手

  與嫦娥四號著陸器分離後,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駛抵月面,如何讓它在月背複雜多坑的環境裡完成避障、越障、爬坡等動作,靈活開展巡視勘察工作,也是本次月背探測一項關鍵任務。

  為此,中國航天科工為嫦娥四號的月球車「量身定製」了兩種電機:一是用於車輪驅動和轉向驅動的電動機,讓月球車行動自如;二是用於機械臂分系統關節驅動的電動機,讓月球車機械臂靈活有力。

  多年來,中國航天科工致力於宇航特種電機的技術研究和能力建設,不斷從長壽命、小型化、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突破各種技術難題,提高電機質量,2008年研製成功的月球車用驅動電機在歷時5年迭代成長後,於2013年隨嫦娥三號完成首次太空任務。

  據了解,嫦娥四號任務實施過程中,中國航天科工研製的自動測控設備在發射階段還完成運載火箭測量、遠距離測試-發控等任務,其承研承制的聲表面波器件、晶體元器件、蓄電池組、連接器、繼電器、金屬軟管、緊固件等產品均展現出良好性能,為嫦娥四號任務全過程支撐保障發揮出重要作用。(完)

相關焦點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介紹,航天科工為嫦娥四號任務提供20餘項技術產品,為「繞、落、分、行」等各個階段提供了全程保障支撐,記者採訪了航天科工相關專家,請他們解讀數項關鍵技術。
  • 全球航天任務扎堆!嫦娥四號率先著陸月背,日本:中國將領先世界
    美國「連線」網站1日的報導表示,「難以置信2018年全球竟然進行了一百多次航天發射,根據目前狀況來看2019年的狀況應該之多不少,因為僅一月份月球就要接待兩批地球來客。」首當其衝的是我國於12月上旬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大概今明兩天,它就會率先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環形山軟著陸並展開巡視。而本月展開登月行動的另一個國家則是我們隔壁的一個亞洲大國——印度。
  • 中國航天科工將攜六大板塊60餘項產品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北京發布5月4日電 5月28日-6月1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將亮相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京交會),這是航天科工連續第五次參加京交會展覽。此次,航天科工將攜工業網際網路、商業航天、信息技術、智慧產業、裝備製造、軍民融合等六大板塊共約60餘項高科技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參展,充分利用聲、光、電、多媒體、圖文畫面、VR互動體驗、實物、模型等傳統及現代展覽手段進行展示,以求更好的觀展體驗。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作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等新聞入選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箭60星』開啟『星鏈』星座組網」等新聞入選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中國首「登」月背一年
    今天(1月3日),恰逢嫦娥四號登陸月背一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四」的月背之旅。2020年1月2日,正值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 航天科技集團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部分成員在工程應用方面,嫦娥四號任務取得諸多創新,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突破了月球背面小範圍崎嶇複雜地形靈活機動避障的安全著陸技術;首次實現全球布局深空網
  •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 嫦娥三號發射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的發現將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計劃在月背開展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
  • 江瀚:玉兔二號首登月背 中國的航天科普路在何方?
    一、玉兔二號登陸月背的身後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組合體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 中國航天科工所屬單位積極復工復產
    面對疫情防控和履行強軍首責的雙重考驗,中國航天科工所屬單位聞令而動,迎難而上,以實際行動在疫情面前保生產,戰時狀態奪勝利!積極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發展,專注改革創新,危中求機籤訂單,用責任和擔當堅守「主陣地」,在大戰大考中凸顯責任與擔當,為奪取「兩個成果」加速提效!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由航天科工研製的嫦娥五號月面國旗展示系統讓五星紅旗亮相月球當一系列填補空白、開創先河、滿足急需的飛彈武器裝備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震撼亮相,當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助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作為航天防務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航天科工始終致力於為國家安全提供先進的航天防務裝備和高科技產品。「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科工秉承「科技強軍、航天報國」光榮使命,在堅定不移抓好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同時,著力構建適應國際安全新形勢、競爭新態勢的裝備體系和能力體系,誓為捍衛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先進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支撐。
  • 月背「軟著陸」 「嫦娥」硬功夫
    12月30日,飛行控制中心對嫦娥四號實施降軌控制,使其進入近月點高度約15公裡、遠月點高度約100公裡的預定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至此,嫦娥四號飛越了約40萬公裡漫漫旅途,順利進入軟著陸備戰狀態,為驚鴻一落做好了充分準備。全球航天愛好者都屏氣凝神,等待其月背著陸、創造人類月球探測歷史的那一刻。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航天科工「γ指令員」立功了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正面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在嫦娥五號落月的最後階段一直在落月過程中值守的「剎車指令員」精確探測著嫦娥探測器與月球表面的距離 距月面不到五米處發出剎車指令
  • 「嫦娥四號」月球車首亮相面向全球徵名 年底奔月
    原標題:「嫦娥四號」月球車首亮相 年底奔月  為我國繼「玉兔號」後第二輛月球車,12月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面向全球徵名  新京報訊 時隔5年,中國繼「玉兔號」之後的第二輛月球車今年12月將出徵。昨天(15日),中國新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在北京揭開面紗。目前,這輛月球車還沒有名字。國家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昨天面向全球啟動月球車徵名,結果將於10月公布。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2020 年 11 月 24 日 4 時 30 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順利將其送入預定軌道,至此,以 「嫦娥奔月」 神話故事命名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已成功實施 5 次發射任務。嫦娥五號的發射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四號將探月背 2018年全球最令人期待的太空事件之一
    嫦娥四號被英國《自然》雜誌預測為2018年最具影響力的12個科學事件之一。而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探月任務今年將分兩次發射,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由此,中國航天將正式開啟"超級2018"!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先進儀器和尖端技術,助力嫦娥四號探月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開創航天歷史先河。「嫦娥」探月的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奮鬥。其中,也包括兩個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嫦娥四號科學家首獲世界航天最高獎
    嫦娥四號科學家首獲世界航天最高獎近日,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五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上午10點1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
  • 2019中國航天好戲連臺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嫦娥四號月面忙探測  嫦娥五號奔月去取土  嫦娥四號任務是2018-2019跨年的中國航天大戲。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開路先鋒」鵲橋中繼星發射升空。12月8日,「嫦娥」本尊開始本月之旅。2019年1月3日,月宮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嫦娥」軟著陸成功,成為第一個抵達月背的探測器。此後,玉兔二號月球車月面巡視探測拍下第一張月背環拍圖,著陸器生物科學實驗成功生長出第一片月球綠葉,玉兔二號經受住了第一個月夜超低溫的考驗並被成功喚醒,嫦娥四號著陸地被命名為天河基地……條條重磅新聞接連刷屏。此刻,嫦娥四號正靜默休眠在第二個月夜中,等待著太陽從月球地平線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