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先進儀器和尖端技術,助力嫦娥四號探月

2020-12-05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開創航天歷史先河。「嫦娥」探月的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奮鬥。其中,也包括兩個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

據新華社報導,香港理工大學1月14日向媒體介紹,該校是唯一一所參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的香港院校,研發了隨嫦娥四號落月的「相機指向系統」,還為其候選著陸區創建了地形模型。

香港理工大學參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的科研人員合影  圖自新華社

據香港理工大學介紹,為實現全球首次以在月球背面著陸為目標的航天任務,選取具有科學價值而又安全的著陸點至關重要。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信息學系副教授吳波博士自2016年3月起便率領團隊為「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及地貌特徵及分析」進行研究。

該團隊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資助,從不同的數據源搜集了大量的月球遙感數據,為兩個候選著陸區創建了高精確度和高解析度的地形模型,其中一個著陸區正是現在嫦娥四號的登陸地點,即位處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

團隊在候選著陸區收集了超過40萬個撞擊坑及逾2萬塊巖石的信息,並分析該處地形表面﹑計算斜坡的坡度,以選取相對平坦的地點供探測器安全著陸。團隊必須仔細考慮著陸區的巖石數量及每一塊的體積,因為部份巨石直徑可達35米,足以阻擋月球車的行走路線,而小石塊則可能卡進車輪,影響月球車的活動。

吳波(左二)及其團隊  圖自香港理工大學網站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精密工程)兼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也帶領團隊協助五院共同為嫦娥四號開發了「相機指向系統」。

香港理工大學介紹,「相機指向系統」重2.8千克,長85釐米,寬27釐米,深16釐米,安裝在嫦娥四號著陸器的頂端,能夠垂直移動120度,左右旋轉350度。主要協助拍攝月球圖像,以及幫助控制中心指揮月球車的活動。

自從國家在2007年開展探月工程以來,「相機指向系統」是首個由香港製造及開發﹑並獲國家採用參與探月計劃的儀器。

容啟亮(左)  圖自新華社

嫦娥四號並非香港理工大學第一次參加的國家探月任務。容啟亮教授及其團隊開發的「相機指向系統」於2013年嫦娥三號升空時首次獲國家採用,該儀器在太空飛行器著陸後按計劃順利運作,證驗了其功能和表現能通過嚴格考驗,完全符合該任務的要求。當時,吳波博士也參與了嫦娥三號著陸區的地形測繪和分析,為選擇著陸點的策略性規劃作出了貢獻。

此外,理大科研團隊也將繼續參與未來嫦娥五號登月任務和內地首次探索火星任務。

在14日的簡介會上,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衛炳江表示,理大非常榮幸能夠參與並為國家的探月任務作出貢獻。理大動員了不同學科的專家和資源,確保研究成果和相關儀器符合太空任務的嚴格要求。衛炳江說,理大在未來仍將繼續積極參與國家有關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測工程,並鼓勵年輕人抓住大好機遇,投身國家航天夢想。

左起: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信息學系副教授吳波、工業中心副總監譚惠民、副校長衛炳江、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  圖自香港理工大學網站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上海分院五家研究所助力嫦娥四號探月工程—新聞—科學網
  • 香港團隊研發表取採樣裝置 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12月8日電(記者朱宇軒、萬後德)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日前成功落月並完成核心關鍵任務——月面自動採樣封裝。在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的探測任務中,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裝置助力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挖土」成功,閃耀香港科研團隊在國家重要科研項目中的又一次高光。理大8日介紹,嫦娥五號採樣方式包括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理大科研團隊承擔的正是表取採樣系統的研發。
  • 香港團隊研發表取採樣裝置,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日前成功落月並完成核心關鍵任務——月面自動採樣封裝。在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的探測任務中,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裝置助力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挖土」成功,閃耀香港科研團隊在國家重要科研項目中的又一次高光。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開啟探月工程新篇章,這3所高校功不可沒
    嫦娥4號探測器自主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著陸,實現了人類探測器的首個月背軟著陸,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首次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受到了世界媒體的關注,據外國媒體報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同類登月活動,揭開了人類探月的新篇章。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而除了嫦娥五號發射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之外,科學家們也始終在探月曆程中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並進行探月技術總結。此外,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還獲得了美國航天基金會 2020 年度航天唯一金獎,國際月球村協會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英國皇家航空學會 2019 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等多項殊榮。正如嫦娥四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所說:「我國探月工程,不斷寫下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嶄新篇章。但從嫦娥四號起,中國航天的歷史才開始不斷出現『人類首次』字樣。」
  • 港理工教授回憶:如果當初暴徒知道參與探月工程的實驗室位置,後果不堪設想……
    【文/觀察者網 陳聰】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壤樣品順利著陸在內蒙古四王子旗預定區域,這標誌著此次探月任務圓滿完成。少為人知的是,這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是由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帶領的團隊進行研發的。
  • 香港產"眼睛""地圖"助嫦娥探月 航天技術將轉民用
    17日,香港學者容啟亮在回憶觀看「嫦娥三號」探測器登月的情景時仍很興奮。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融合了「港產」的相機、定位技術,並將轉化為民用科技。  嫦娥探月 帶港產「眼睛」與「地圖」  「嫦娥與玉兔完成互拍」、「玉兔傳回高清圖像」……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合力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已在14日隨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作為參與研發的專家、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在北京觀看了直播,直言:「心情緊張。」
  • 助力「天問」探夢蒼穹
    據香港中聯辦網站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關鍵設備「落火狀態監視相機」(俗稱「火星相機」)由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主任容啟亮教授帶領的團隊研發。「火星相機」的成功,證明香港科研已具備世界級的創造力,大大提升了香港在國際科技界的聲譽和形象。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開展載荷競爭擇優
    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8月27日消息,根據探月工程四期總體安排,嫦娥七號任務將實現在月球南極著陸,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為充分發揮各方優勢,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提升科學成果原創性,確保科學與應用目標圓滿實現,擬對嫦娥七號任務部分主要載荷開展競爭擇優工作。
  • 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開展載荷競爭擇優
    本文轉自【「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8月27日消息,根據探月工程四期總體安排,嫦娥七號任務將實現在月球南極著陸,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為充分發揮各方優勢,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提升科學成果原創性,確保科學與應用目標圓滿實現,擬對嫦娥七號任務部分主要載荷開展競爭擇優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擇優原則 (一)科學意義重大。 任務目標清晰,科學原創性強,體現當代國際前沿。
  • 「嫦娥四號」看到的月球和背後的故事
    自2003年起,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開展測月雷達的技術研究工作,在近十年間攻克了測月雷達的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成功研發出嫦娥三號測月雷達,國際上首次利用雷達技術實地就位獲取了月球局部地區月壤厚度分布和次表層地質結構數據。「嫦娥四號」測月雷達完全繼承了「嫦娥三號」測月雷達技術狀態。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來源:光明日報星河燦爛,深空浩渺,「嫦娥」一詞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探月的嚮往。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正常工作,並發回了清晰的互拍圖像,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
  • 嫦娥5號用蘇聯50年前的舊技術?和月球16號一對比,結果出來
    近期,中國嫦娥5號取得的成功大家也看到了,不僅成功取得了珍貴的月球樣品,還展現了多項創新技術,就連美國專家也不得不對嫦娥5號技術豎起大拇指,嫦娥5號可以說再次創造了探月史,掀起新一輪的探月熱潮。5號要比月球16號複雜得多,嫦娥5號採樣全過程由四器互相配合來完成,著陸器主要用來著陸月面,上升器主要任務是從月面起飛,將樣品轉移給返回器,軌道器主要用來飛行,從地球飛往月球,從月球飛回地球,返回器主要用來存放月球樣本,以及返回地面。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2020 年 11 月 24 日 4 時 30 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順利將其送入預定軌道,至此,以 「嫦娥奔月」 神話故事命名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已成功實施 5 次發射任務。嫦娥五號的發射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它原定通過發射嫦娥一號、二號繞月探測器來完成,其中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後來由於嫦娥一號表現出色,嫦娥二號繞月探測器改作探月第二階段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一號獲取了世界第一幅全月圖,以及月表化學元素分布和礦物含量及月壤分布和近月空間環境等數據,填補了我國在探月領域的空白。「落」 :發射攜帶月球車的落月探測器在月面著陸,對著陸區附近進行區域性詳查。它原定通過發射嫦娥三號、四號落月探測器來完成,其中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後來嫦娥二號也用於這一階段任務,用於突破關鍵技術。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機上的香港製造,研製單位估計你會意想不到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據香港理工大學消息,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機、著陸器和返回器四個部分組成。香港理工大學這次研發及製造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是嫦娥五號著陸器上重要的執行裝置,主要包含:圖為香港理工大學研發
  • 中國嫦娥四號登月技術有多先進?印度發射失敗,美國至今未掌握
    2004年至今已經有15年之久,先後成功實現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先導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巡視器、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等6次發射任務。此外,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更是完成了人造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壯舉,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軟著陸)。日前,關於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的消息顯示稱,其已經順利通過第十個月夜期極低溫考驗,開始第十一個月晝工作日,兩器運行至今已有296天。過不了多久,玉兔二號還將成為運行時間最長的月球車,這意味我國在深空領域的探測又邁出了重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