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4號探測器自主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著陸,實現了人類探測器的首個月背軟著陸,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首次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受到了世界媒體的關注,據外國媒體報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同類登月活動,揭開了人類探月的新篇章。
月球探測項目是系統工程,其中有各大科學研究院,企業當然也離不開大學的研究支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探月項目中,哪個大學最貢獻?
月球探測項目的順利推進和科學家的卓越創新理論研究是緊密而不可分割的,隨著月球探測項目的推進,理論研究的進步和發展正在推進,根據InCiietes資料庫,從2004年(中國月探查項目開始年)到現在統計各國關於「探月」的論文研究情況,美國在月球探查研究領域最活躍,中國、法國、日本三國的實力相當,論文總數第分為二、三、四位。
中國現在開設了航空宇宙學科,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近年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綜合大學也設立了航空航天專業,發展勢頭足夠。
2004-201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發表了54篇「月球探測」相關領域的論文,領先國內其他很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國家工信部直屬的重點大學,是第一所「211工程」、「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了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軌道上的自主導航技術、軟著陸技術、地月遙控技術、月球探測車的月球探測、導航、定位等技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月宮一號」實驗裝置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為建立月球基地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發的新型航天技術直接助力「嫦娥三號」衛星,成功登月,在其他很多「探月」領域活躍的國內大學也為推進中國的探月工程提供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