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2020-12-04 澎湃新聞

11月24日凌晨,在中國人民酣睡進入夢想的時刻,

中國的航天航空歷史再進一步,取得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

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圖源:央視新聞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

這是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任務,同樣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宇宙浩瀚無垠充滿無限可能,多少人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而月球,是人類探索宇宙的起點。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順利發射,

十全十美,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從此將開啟新的篇章。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這項航天任務的採樣返回過程持續長達23天,而其中涉及到4項技術首次突破,

此次航天任務共有11個重大飛行階段,23次重大軌道控制,6次重大分離控制等複雜環節,還有太空飛行器月面降落、月面起飛以及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高風險環節。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

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第一個探月工程,起始於2004年1月23日。

在嫦娥五號之前,嫦娥探月的腳步在浩瀚星路上從未停止。

中國探月工程至今為止已經經歷了十六個年頭的歲月,也在一步一步靠近當初規劃的藍圖——

總的來說,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步驟。

第一步:「繞」

發射繞月衛星,這一點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已經成功實現。

圖註:嫦娥一號的飛行軌道(左),嫦娥二號的飛行軌道(右)。

圖源:騰訊新聞

第二步:「落」

「落」,顧名思義,就是在地球表面軟著陸。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分別已經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成功進行了軟著陸。

經歷了26天的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成功,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誕生。

這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中,沒有嫦娥,沒有吳剛,沒有外星人,看上去甚至有些荒涼。

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圖源:新華網

這張被無數網友描述為「土坑」的影像卻異常珍貴,它標誌著人類探索月球背面歷史上的巨大進步。

這三部曲的前兩部,「繞」和「落」的成功,意味著中國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著人類探月歷史,

同時也為科學家研究地外天體和環境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助力護航科學探測活動。

在中國的探月歷史上,我們送別了「四任嫦娥」,

對於太空飛行器來說,發射的瞬間往往意味著告別,

它們將在距離地球遙遠的天體上完成自己偉大的使命,然後成為浩瀚宇宙中最不起眼的塵埃。

然而,這次嫦娥五號「奔月」顯然有所不同。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的火光照亮寂靜的夜空,也照亮了所有在場科學家們的笑臉。

這不是距離遙遠宇宙的揮手永別,而是一場23天的久別重逢。

要說嫦娥五號與之前兩代玉兔、四代嫦娥的最大不同,就是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採集任務後會如約而至回到地球。

圖源:央視新聞

這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三部曲中的「回」

第三步:「回」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表面進行採集2千克的月壤樣品並帶回地球。

根據報導,此次嫦娥五號到訪的月球表面,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尚未涉足的月球「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

根據現有的研究顯示,這片區域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

若是嫦娥五號能夠順利帶回採集樣品,便能夠獲得這些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啟我國地外天體之旅的又一新時代。

而在此之前,中國在航空航天的探索中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

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圖中為楊利偉歸來

2013年12月15日,「玉兔號」月球車成功踏上月球表面。

2016年06月25日,海南省文昌市,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2016年09月15日,甘肅省酒泉市,22時04分09秒,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FT2火箭搭載「天宮二號」正式點火發射。並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進行對接。

圖源:鳳凰資訊

2016年10月17日,酒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點火。

圖源:鳳凰資訊

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海南文昌,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升空。

2017年6月15日11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徵火箭升空。衛星由火箭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2018年12月7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馮·卡門(Von Kármán)環形山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

中國「嫦娥四號」著陸成功 首度披露月球背面圖片

嫦娥五號的順利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再一次說明了中國在探月、航天中從未停止。

在原有的探月工程基礎上,我國又拓展了「月球科研站」任務。

這項任務將由未來後續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完成。

計劃在月球南極地區著陸並開展更為複雜的科學研究。

圖源:中國新聞網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將陸續開展探月活動:

印度在2019年7月發射「月船2號」探測器;

日本發射「月球調查智能著陸器」;

韓國擬在2020年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

一分又一分的心血讓我們在不斷的失敗中往前走,

一輩又一輩的科研者在發射成功後繼續開創未來。

我們為你致敬,勇敢的戰士們;偉大的科學家們;人類的探索者們。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新聞|故事|留學生

編輯|魚仔

排版|魚仔

校對|魚仔

原標題:《激動人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
    2020-11-24 05:56:06來源:FX168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大力士」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運抵文昌,嫦娥五號進入最後發射準備階段
    9月21日下午,搭載著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遠望21號、遠望22號運輸船隊安全抵達海南文昌清瀾港碼頭。據悉,長徵五號本月15日由天津港裝船啟程運往清瀾港,原計劃20日到達,但一度因天氣原因,船隊不得不到汕尾避雨,因而延遲到達。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有望創五個「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嫦娥五號,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計劃由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將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 嫦娥攬月|發射成功!長徵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海外專家和媒體熱議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海外專家和媒體認為,如果一切順利,這一任務將開啟在月球自動採樣並將樣本帶回地球的新篇章,對增加人類對月球歷史的了解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 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2顆衛星失蹤!長徵五號即將發射嫦娥5號
    放眼全世界,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這幾個國家和地區顯然最有獨立研發並發射運載火箭! 而在17日8時許,我們看到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101發射工位。這次長徵五號的發射顯然是今年最重要的一次發射,而且這次長徵五號的發射顯然擔負著巨大的使命,那就是發射嫦娥5號探月工程,這次發射將為我國首次帶回月表樣本,所以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成功對我國有何用途?
    2020年11月24日凌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那一刻,無數中國人抬頭仰望著這款運載火箭,看它變成一道金色的光束,載著我們的期待,劃破天空,順利將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據悉,這款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目前研製的最為複雜的一款探測器
  • ...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社會新聞播報】1、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一文讀懂與以往探月任務有何不同
    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長徵五號再出徵,將搭載嫦娥五號,成為人類44年後再次月球取樣
    近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進步顯著,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航天發射任務也愈加頻繁。而根據年初公布計劃,中國在2020年的航天發射任務將有望達到40次之多(目前已進行34次),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航天發射頻繁的一年,而其中的重頭戲當屬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
  • 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閉關苦練」兩年之後,「胖五」歸來,再問蒼穹。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第3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3次飛行。
  • 中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外交部回應
    澎湃新聞記者:今天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請問你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嫦娥五號劃破夜空的圖片很震撼,帶著發射轟鳴的視頻更具衝擊力,確實讓人感到激動和興奮。我們期待並相信嫦娥五號將平安返回,帶給大家來自月球的問候。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和平探索與利用外空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並應該為全人類謀福利。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人民網文昌11月24日電  (記者馮華、餘建斌、喻思南、林淵、溫騰)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人民網】「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