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聰】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壤樣品順利著陸在內蒙古四王子旗預定區域,這標誌著此次探月任務圓滿完成。
少為人知的是,這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是由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帶領的團隊進行研發的。更為驚心動魄的是,在去年所謂的「反修例」風波中,曾有示威者對港理工校園內的實驗室進行打砸和破壞……
容啟亮在對談會上
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據香港《明報》等媒體報導,17日上午,容啟亮在港理工舉辦的傳媒對談會上介紹了他設計的採樣裝置。
期間,主持人稱讚容啟亮為人低調。他對此回應稱不得不低調,並提及去年的社會運動涉及港理工,如果實驗室被曝光,裡面放著很多重要的資料,「承擔著國家給予的任務,(示威者知道位置和研究內容後)第一時間就是拆你的實驗室了」。
容啟亮還稱,當時,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就擔心實驗室可能會被人破壞。
團隊其他成員也指出,研發過程很艱辛,不希望此前的付出和努力付之東流,因此每個人都保持低調。
去年11月中旬,香港暴徒非法佔領港理工的校園並與警方展開對峙。當月17日,港理工校方對外透露,由於校內多個實驗室被人破壞,實驗室內危險化學品也被人取去,認為事態嚴重,可能對公眾構成嚴重威脅及傷害,因此決定報警備案。
港理工校董會主席林大輝甚至表示,實驗室遭破壞,很可能造成智慧財產權洩漏等問題。
當月28日,香港警方進入校園處理危險品並搜證,一共搜出3801枚汽油彈,558瓶化學品……
此次對談會上,容啟亮還向媒體透露,自己接到任務時既緊張又光榮,因為這代表著國家對於香港科研人員的認可。
容啟亮說,本來這次是要和同事們一起去到內地的測控中心親眼見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的,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只能留在香港,這很遺憾。而他們接下來會繼續、更多地爭取參與嫦娥六號等國家層面的航空航天任務。
根據港理工11月24日在官網上刊登的文章介紹,容啟亮團隊中的成員包括校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專業鍾士元教授、校工業中心代理總監譚惠民博士等20人。
容啟亮團隊從2011年開始著手研發,並於2017年完成,此後反覆驗證,前前後後進行了「最少六次的裝置製造及交付,以通過太空儀器的驗證過程……時刻與國家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們保持溝通,在產品前期研究及系統設計上力求完美」。
除了容啟亮團隊,港理工土地測量及地理信息學系吳波教授也創新技術,進行高精確度和高解析度的三維地形測繪及地貌分析,研究嫦娥五號著陸區的地形地貌特徵,協助選取著陸點。
港理工尤其談到,作為香港唯一擁有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的高等院校,學校自2010年起在國家的太空探究項目上一直不遺餘力。
為支持國家的探月工程,容啟亮多年來與國家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攜手研製出多種太空儀器,包括應用於2013年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任務及2019年嫦娥四號月背探測任務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以及2020年應用於天問一號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
此次在嫦娥五號月壤採樣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接下來還將應用於嫦娥六號的探月任務中。
去年10月21日舉行的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成立一周年慶典上,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嚴俊也介紹說:
中國的探月工程自2004年繞月探測工程實施以來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工程的各次任務離不開香港同胞的大力支持,也獲得了香港科技界人士的積極參與。香港理工大學曾參與嫦娥三號、四號和五號任務,希望在即將立項的嫦娥七號和八號月球南極探測任務中以及更加長遠的深空探測任務中,有更多的香港科技教育界專家加入,共同推進月球與深空探測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共同創造中國在探月領域更大的輝煌。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