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零點,「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出月午設置,恢復工作。
截至1月11日8時,「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巡視器和「鵲橋」中繼星狀態穩定,各項工作按計劃實施。著陸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機完成了環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承擔的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根據「鵲橋」中繼星傳回的數據,處理製作了清晰的環拍影像圖。科研人員根據降落相機拍攝的影像圖,完成了著陸點周圍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
「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環拍全景圖(方位投影)
「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1月3日月球背面,探測器搭載了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研製的巡視器(「玉兔二號」月球車)測月雷達和著陸器低頻射電頻譜儀有效載荷。1月4日00時20分,低頻射電頻譜儀成功加電開機,設備自檢正常;當日8時42分,測月雷達成功加電開機,設備自檢正常。
我國成為國際上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的國家,填補了對100KHz~10MHz低頻射電天文方面的科學空白。
「嫦娥四號」著陸器低頻射電頻譜儀天線月面實地展開圖
「嫦娥四號」著陸器低頻射電頻譜儀示意圖
低頻射電頻譜儀是實現對太陽系和太陽系以外宇宙空間低頻射電信號的觀測,並對月球表面的電磁環境進行研究。它可以在月晝期間對太陽低頻射電特徵、月表低頻輻射環境進行探測,其功能主要是用於探測太陽爆發產生的低頻電場信號。這項技術研究由中科院空天院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攻堅克難,歷時兩年多成功研製完成。
測月雷達是一種基於月球巡視探測器平臺(「玉兔二號」月球車)的高解析度次表層穿透探測雷達,是通過電磁波對月球淺層地質結構進行探測,其中包括月壤厚度及其分布、漂石和熔巖管等的分布以及月球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等信息。自2003年起,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開展測月雷達的技術研究工作,在近十年間攻克了測月雷達的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成功研發出嫦娥三號測月雷達,國際上首次利用雷達技術實地就位獲取了月球局部地區月壤厚度分布和次表層地質結構數據。「嫦娥四號」測月雷達完全繼承了「嫦娥三號」測月雷達技術狀態。
其實,為了讓「嫦娥四號」克服著陸環境帶來的嚴峻挑戰,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從裡到外、從上到下,為「嫦娥四號」研發了一系列的科學法寶,為探月之旅保駕護航!
1. 能調控溫度的「衣服」:高溫抗氧化塗層、無機熱控塗層&有機熱控塗層
「嫦娥四號」需要經歷多次變軌才能到達月球表面,為了在極端環境下正常變軌,「嫦娥四號」的多臺姿控「發動機」塗覆了矽酸鹽所特製的高溫抗氧化塗層。
圖:在太空的極端環境下,塗層是讓儀器保持正常工作的好方法
同時,為了保證「嫦娥四號」的多個載荷在極端空間環境下能正常運轉,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為其準備了能調控溫度的衣服——無機熱控塗層&有機熱控塗層,可謂是特製的隔熱控溫的超級披風。
圖:「嫦娥四號」探測器身披「超級披風」,將在月球背面開展科學探測
2. 導航法寶:中繼星
圖:當「嫦娥四號」位於月球背面時,無法和地球直接通信,必須在「鵲橋」中繼星的幫助下
裝載有傘狀拋物面天線、測控天線和數傳天線的中繼星,能準確標記出「嫦娥四號」奔向月球的軌道,防止它「迷路走丟」。
3. 高精度定位刻度尺:VLBI測軌分系統
圖:VLBI測軌分系統精確標記嫦娥「軌跡」變化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VLBI測軌分系統將精確的標記出「嫦娥四號」著陸器和中繼星的每一次「優雅的轉身」和「前進的步伐」,有效提高了快速定軌精度,為「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星到達預定軌道和著陸器的月球背面之旅進行精準「導航」,為任務的圓滿完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4. 「雷射尺」與「3D眼鏡」:雷射測距敏感器與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
圖:由「雷射兄弟連」推出的雷射測距敏感器
「嫦娥四號」飛入月球表面30公裡軌道以後,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與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這支王牌「雷射兄弟連」研製的雷射測距敏感器開始工作,在不斷測量著陸器與月面的距離。
到了離月面100米的懸停點時,這趟38萬公裡的「奔月馬拉松」進入最緊張的衝刺階段。
圖:「嫦娥四號」裝備的「3D眼睛」—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
「嫦娥四號」啟動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仿佛戴上「3D眼鏡」,能夠對月面實施瞬間高精度三維成像,主動避開障礙物或者凹坑,保障著陸器平穩著陸。
5. 巡視器的「彩色」眼鏡:紅外成像光譜儀
圖:「嫦娥四號」攜帶的紅外成像光譜儀
當「嫦娥四號」的巡視器抵達月球上的科學考察點時,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紅外成像光譜儀會擇機開始工作,獲取月表指定位置的精細光譜信息,為月面巡視區礦物組成分析提供科學探測數據。
這場探月的徵途,伴隨著在月背的順利著陸,「嫦娥四號」已經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讓我們一起祝福「嫦娥四號」在月背的科學探測順利開展,致敬為「嫦娥四號」邁出的每一步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期待「嫦娥四號」為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篇章貢獻力量!
最後,握好手機,來看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環拍全景圖(圓柱投影)「
把手機橫置觀看效果更佳
來源:央視新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籌)、科學大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