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玉兔二號首登月背 中國的航天科普路在何方?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是一個難得的好日子,2019年新年伊始,中國航天事業又實現了一次全新的突破,玉兔二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的一個新的奇蹟,回顧中國航天工業發展的歷程可以說是讓人感慨頗多,如今中國航天不斷取得突破的時候,航天的科普之路到底又該怎麼走呢?

一、玉兔二號登陸月背的身後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組合體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1月3日晚間,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成功分離,玉兔二號巡視器(即月球車)順利駛抵月背表面。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了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並由「鵲橋」中繼星傳回地面。

看著玉兔二號的背影只是一條淺淺的軌跡,但是就是這條軌跡卻是多少年來人類從未有過的創舉,這個曾經在多少科幻小說作家筆下被稱為外星人基地的月球背面,正在由中國人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這樣的成功不得不讓人熱淚盈眶。

只是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航天工業,這就是中國的航天工業所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中國孩子的航天科普究竟該怎麼做?在航天工業體系全部集中精力上天登月的時候,指望航天工業自身再來分出精力來做科普實在是太不現實,中國的航天科普到底該怎麼走?

二、航天科普之路到底該怎麼走?

對於航天工業來說,發展技術集中精力實現一次又一次的偉大勝利這是必須的事情,但是科普教育其實並不可少,因為中國的希望在未來,中國航天的傳承在孩子,如果沒有人能夠將航天科普持之以恆的普及下去的話,中國航天事業有可能會在未來面臨著潛在的人才危機。在很多企業看來,航天科普是一件費心費力,投入巨大,回報較少的事情,國家精力有限,企業不願意做正在成為擺在航天科普面前的難題。

然而,有一家企業卻接下了航天科普的重擔,真正去做了這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2018年12月30日,繼航天科普旋風席捲西北五城後,康師傅在四川科技館拉開了西南區航天科普的序幕。據悉,航天精神中華行暨食品安全科普展是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康師傅聯合有關機構打造的公益項目。該活動為期三年,以全國巡展的方式為下一代推開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大門。我們之前曾經用情感驅動的角度去分析康師傅做航天科普的原因,那麼我們不妨進一步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分析一下作為食品企業的康師傅為什麼會願意投入這麼大去做不屬於自己產業的航天科普?

一是藉助航天科普提升企業的內生動力。對於中國人來說,航天工程是我們上天入地的重要工程,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根本體現,航天無小事,每一件事都需要從系統的角度充分考量,一分都不可馬虎。食品安全問題同樣如此,以康師傅的方便麵為例,任何一袋不起眼的方便麵,其原料來自於五湖四海,質量問題始終是最要緊的第一要務。就如同航天工程一樣,一絲一毫的馬虎,從產品檢驗到穩定性測試,乃至於物流配送,都需要最嚴格的系統設計。康師傅與航天事業,一個上天,徵服太空,一個入地,深耕於三農,他們的精神內核是相通的,更是康師傅內生驅動力的核心體現。

二是重新樹立自身的品牌核心競爭力。改革開放前四十周年,康師傅無疑是中國最成功的消費品企業,但是到了改革開放的下半場,康師傅面對著洶湧澎湃的消費升級,打出是品質是技術是美味。在這樣的大趨勢影響之下,康師傅的消費升級也在快速進行中,在2018年的雙十一,我們看到康師傅推出了Express速達麵館的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款產品其實已經徹底顛覆了我們的正常情況下對速食麵的認知,看到了方便麵也能夠做出麵館的感覺。其實,當我們仔細去看這款產品的背後就會發現,這款產品有著太多航天科技的身影,不僅是對標了航天食品的安全性,更將航天科技運用到產品的研發過程中,通過軍民融合的戰略,採用航天科技所研發的低溫真空鎖鮮技術,從而構建起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

三是實現整個企業的基業長青。2018年12月20日,食品飲料行業巨頭康師傅也發布公告,創始人魏應州宣布於2019年1月1日退休,長子魏宏名將接任董事會主席一職。中國企業經歷了改革開放40周年之後,正在密集進入企業的世代交替潮,不僅僅是康師傅,阿里集團、娃哈哈集團、碧桂園集團都開始了自己的交接班之路。如果說改革開放前40年,企業家考慮的是企業生存和壯大的問題的話,面對著創業難守成更難的第二代企業家們更需要考慮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於康師傅來說,在一個企業代際傳承的關鍵時期,對於企業來說除了經營的重要意義之外,還需要企業長期品牌價值的考量,航天科普從娃娃抓起,助力航天科普不僅在當前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幫助企業建立起了溝通下一代的橋梁,從而真正搶佔了未來潛在用戶的心智。

如今,康師傅在航天科普領域已經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這個事業遠不是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完全承擔的,需要中國更多的企業更好地參與到航天科普的進程當中,航天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家企業的事情,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航天科普當中去,真正推動航天科普事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 嫦娥三號發射
  • 玉兔二號月背探險,一條白線引起關注,NASA拿出鐵證力挺中國
    提起中國航天在2019年伊始的新成就,當屬我們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的月背探險之旅了。就在1月3日,我們的嫦娥四號在經歷了長達26天的太空跋涉,其中包括完成了近月制動與降軌控制,才順利降落在了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探月歷史上的首次月背著陸。
  • 德媒關注「玉兔」登月:中國做出不懈努力
    圖為9月25日在北京拍攝的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模型。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共同組成。在該國首輛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中,近65萬網民投票「玉兔」號。2013年12月「嫦娥」將懷抱「玉兔」飛天落月,「玉兔」號隨後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面巡視探測。
  • 玉兔二號獲得首幅月背長500米、深50米地質剖面圖
    原標題:玉兔二號獲得首幅月背長500米、深50米地質剖面圖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將通過線上方式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玉兔二號月球車創造了月面工作最長世界紀錄,獲得了月球背面長度近500米、深度為50米的第一幅地質剖面圖,還有月球礦物組分、空間環境等寶貴數據。 截至今年4月,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工作16個月晝,目前性能穩定、狀態良好。
  • 中國首「登」月背一年
    ▲ 最新月背影像從嫦娥四號登陸月背至今,人間已經走過一輪春夏秋冬,玉兔二號月球車隨嫦娥四號探測器來到「天河基地」,算來已經度過了第13個月晝。月背漫步「玉兔二號」在月背晝行夜伏,截至目前,累計行駛357.695米;在月背複雜的空間環境與地質條件下正常工作時間已遠遠超出設計壽命,成為人類歷史上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 玉兔二號不負眾望,再次傳回重大捷報,曾在月球背面盛開生命之花
    我國成功實現月背軟著陸後,西方發達國家紛紛重燃登月大國夢,目前美國、歐盟已經定下具體的登月計劃。歐盟表示將攜手俄羅斯在2023年登陸月球,而NASA則直接撥款近10億美元投資3家美國公司建造月球探測器。就在不久前,NASA還聯合美國地質勘探局耗費無數精力完成了首幅月球地質全圖,為重返月球做準備。而幾乎就在美國公布這一重大成果的同一時間,「玉兔二號」從月背又傳回一項最新成果。
  • 玉兔二號又醒了,已在月背工作618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今天,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受光照自主喚醒,分別於9月12日5時15分和9月11日11時54分,迎來第22月晝工作期。
  • 你好,玉兔二號!
    嫦娥四號月球車命名「玉兔二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於1月3日揭曉,月球車命名為「玉兔二號」。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組合體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隨即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開始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
  • 玉兔二號的探月「新長徵」
    2019年伊始,一隻「兔子」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輿論場上的新網紅。經過五天的午休,玉兔二號於2019年1月10日被成功喚醒,重新投入到月背探索的工作中。儘管早有預期,國人的自豪與喜悅之情卻並未稍減。幾日來,玉兔二號月球車牽動著億萬網友的心,其一舉一動都能引發網友強烈的關注。即便是「玉兔二號發了條朋友圈」都能迅速登上當日微博熱搜。
  • 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護航嫦娥四號速度變化控制、γ關機敏感器讓嫦娥四號翩然著陸月背、連接解鎖機構保障嫦娥四號兩器分離、宇航特種電機助力玉兔二號月球車一展身手……  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
  • 「玉兔二號」繼續在月背創造奇蹟,印網友酸評:月亮將是中國的!
    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 在地球上,中國人民抗擊新冠疫苗疫情已經取得了突出成就,而在月球背面上遙相呼應的是,中國的「嫦娥」攜手「玉兔二號」,正在進一步揭開月球背面的奧秘。
  • 嫦娥五號「挖土」的同時,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幹嘛呢?
    那就是於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成功,降落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而嫦娥五號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即將攜樣返回地球,而此刻在月球背面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在做什麼呢?
  • 玉兔二號與著陸器玩互拍 帶你看嫦娥四號在月背做的三件大事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haibaraemily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還記得2013年12月15日,玉兔號踏上月面之後,著陸器的地形地貌相機和月球車玉兔的全景相機的兩器互拍麼?
  • 「玉兔二號」再次出動,並發現新物質!美登月又被盟友質疑
    據國內媒體報導,「玉兔二號」登月車和「嫦娥四號」登陸器分別在9月23日和9月24日成功自主喚醒,並進入下一個月晝工作周期。就在上一個月晝工作期內,「玉兔二號」在月球表面有了重大發現,在月球表面的隕石撞擊坑中發現了凝膠狀物質,相關操作人員隨即對隕石撞擊坑和濺射物質進行了科學分析,並表示這種膠狀物質極有可能是隕石在與月球表面撞擊時產生的熔融玻璃。
  • 「探月女神」張玉花:如果可以登月,我想去看看玉兔號還能不能修好
    在今天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現場,剛剛從北京返回上海的「花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新鮮的科普講座,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技術亮點和科研攻關故事、嫦娥五號交會對接的技術細節、還透露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的最新進展,以及多年來她在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領域面臨的挑戰、堅持與探索。
  • 登陸月球背面的背後:上海交大為「玉兔二號」打造「超級風火輪」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嫦娥四號」著陸後,巡視器隨即進行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首次行走」足跡,成功開啟在月球背面的巡視探測任務。
  • 玉兔二號刷新蘇聯月球車紀錄,中國長徵5號出徵,聚焦世界目光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各大科技強國紛紛將目光轉至航天領域,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則一馬當先在今年年初便已抵達月球背面,助力中國一舉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月背登陸的國家。雖然印度和以色列在中國之後也曾對月球發出過挑戰,可最終結果卻充滿遺憾。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正常工作,並發回了清晰的互拍圖像,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介紹,航天科工為嫦娥四號任務提供20餘項技術產品,為「繞、落、分、行」等各個階段提供了全程保障支撐,記者採訪了航天科工相關專家,請他們解讀數項關鍵技術。
  •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探月踏上新徵程。
  • 嫦娥四號登月,美國提出一個請求,總設計師大氣回應
    說起中國航天在2019年發生的一件大事,估計大家都會想到嫦娥四號的登月之路,並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只因嫦娥四號將實現人類首次,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就在1月3日當天,嫦娥四號經歷了26天的太空跋涉,終於登上了月球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