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
在地球上,中國人民抗擊新冠疫苗疫情已經取得了突出成就,而在月球背面上遙相呼應的是,中國的「嫦娥」攜手「玉兔二號」,正在進一步揭開月球背面的奧秘。
就在近期,傳說中的「萌小兔」——玉兔二號月球車再一次甦醒了。3月18日,在又一次歷經14天的極寒月夜之後,玉兔二號自主喚醒再次「復工復產了」,迎來此次探月之旅的第16個月晝。至此,玉兔二號已在月球背面成功存活了400多天,累計行駛裡程405.44米。而看這樣的勢頭,這個最新的紀錄,還將被「玉兔二號」自己所不斷打破。
其實早在2019年12月,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累計運行超過340天之時,就已經成為世界上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人類探測器。並打破了世界上首臺月球車---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創下並保持了近半個世紀塵封已久的世界紀錄。
2020年1月3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發布一張名為「玉兔迴旋舞」的照片,引發網友們的極大關注。從畫面上看,玉兔二號只是在原地「畫了一個圈」,對月面選定地點進行360°全旋轉式的「踩點」。
這其實就是玉兔二號在進行原地轉向探測試驗:先行駛到預定探測區域,然後依次分8個偏航角360°轉動一圈。在8個不同的航向角下,紅外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設備「輪流上陣」——開機探測、避障相機成像,隨即將探測數據傳回地球。
玉兔迴旋以及玉兔拍下自己在月球上的影子
除此以外,玉兔二號還有專屬一項特殊功能「玉兔回眸」——車轍探測。北航控制中心地面上的「玉兔老司機」事先計算好轉向角度,確保紅外視場覆蓋玉兔二號自己行駛的車轍。根據地面發送指令,玉兔二號「腦袋」先轉向約180°,利用紅外光譜儀「回頭看看」,聰明的對車轍碾翻出來的月壤進行科學探測。
玉兔二號更是一隻專注的「科學兔子」——定點探測。這是玉兔二號在「立定」姿勢下,研究太陽高度角變化對月面某點之上的反射光譜影響。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嫦娥四號著陸器開展定點探測是「內心靜若處子」,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開展「外向推進巡視」,則好比「動若脫兔」。一靜一動,在遙遠的月球背面上演著一道「一主內一主外勤勞拓荒科技致富」的風景線。
在2020年1月3日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時,北航控制中心對外發布的各類科學數據已經超過210GB,中外科學家團隊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學發現,並由此轉化成了一批寶貴的科學成果,拓展了人類對於月球特別是月球背面的首次認識邊界。
中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到月球之背面
其中最有價值的科研發現成果是:月球背面地下物質,其實是由低損耗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揭開了神秘的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秘密,這些來自月球背面的第一手資料,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範圍。
在此前的一個月晝裡,應科學家團隊要求,玉兔二號也遵照指令大膽的向行進路線南側一個撞擊坑逐漸逼近,但因為周邊地形太過於複雜,這隻金貴的「兔子」也只能「望坑興嘆」。但令人意外的是,它還是探測到了坑前的濺射碎石,首次拍下撞擊坑的全景照片,也總算是不辱使命了。隨後,玉兔二號再次接受指令毅然一個轉身,告別了南側深坑,繼續探索徵程。在月球的背面,耳聰目明的「嫦娥」和活潑好奇的「兔子」在努力走得更遠、工作時間更長,為中國乃至國外同行科學家們提供更多科學數據。
「玉兔二號」繼續在月背創造奇蹟:已經存活400多天,行程刷新突破了405.44米!有趣的是,印度網友酸評:月亮將是中國的,我們遲了一步,如果月船二號沒出事就好了,或許可以跟「玉兔二號」有一拼。(潯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