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活動的「玉兔二號」探月車,近段時間,接連傳出多個喜訊。先是上一個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在月背探測時發現一種神秘物質,其結構很可能為凝膠狀新型資源,這一發現震動了全球航空界,因為它或許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構成。再就是,截止11月4日5時16分,玉兔二號在展開新一輪休眠之前,累計在月背行走距離已經達到318.621米,創造一個新的國內記錄。
與此同時,嫦娥四號的繼任者嫦娥五號也傳出了好消息,據中國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近日透露,嫦娥五號會在今年年底前後發射升空,按照預定計劃,嫦娥五號將承擔起採樣返回地球的任務,這對於接下來的「載人登月」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就在近日,一直處於神秘狀態中的嫦娥六號,也是揭開了神秘面紗並確定下發射時間。根據中法兩國達成協議,嫦娥六號將會攜帶法國的月塵分析儀抵達月球南極地區,預計會在2023年發射,完成取樣返回地球的任務。
在此之前,印度的月船二號探測器,也一度將目標放在月球南極地區,經過多次推延發射後,月船二號終於在今年升空,但卻在距離月表2.1公裡的高空偏離軌道,同時失去聯繫,儘管印度始終堅持探測器實施了硬著陸並未墜毀,但外界普遍認為2.1千米的高度和失去控制的因素,墜毀的可能性幾乎百分之百。而月船二號著陸月球失敗,也意味著印度醞釀多年的月球探測計劃宣告失敗。
其實,在印度發射月船二號之前,中美俄歐都已經擬定相應發射計劃,準備對月球南極地區進行探測,這是因為月球南極地區,氣溫常年保持在零下157攝氏度以下,很可能存在水冰。按照科學家的計算,月球南極儲存水冰可能有1萬至1億噸,這對於即將開展的月球基地建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探測能夠在月球南極找到水資源,月球基地建設就可以免去很多麻煩,因為有了這些水冰資源,人類就可以就地取材,在月球製造需要的氧氣、氫氣與水,不需要大費周章的從地球轉運,極大降低生產成本。
而且,月球南極擁有擁有一些面積較小的山區與撞擊坑邊緣,常年都可以受到陽光照射,是一個極佳的月球基地建設區域,目前印度已經放出消息,決定繼續向登陸月球任務發動挑戰,但依照印度的研發進度,嫦娥六號可能會率先抵達月球南極地區,為中國在月球的探測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