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未定 落月計劃可能取消

2020-12-01 騰訊網

龍樂豪院士

我國著名的飛彈火箭專家,任國家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現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他把15顆國內外的應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和平利用太空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飛天,它已經在太空中飛翔了4年,目前距離地球8300萬公裡。其實,「嫦娥二號」不寂寞,它的「妹妹」嫦娥三號也在太空中,只是巡視探測器玉兔發生了一點狀況,目前正在「治療」中。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四號」原計劃今年乘長徵五號火箭飛天。

昨天,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江蘇省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航天科技連著你和我——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啟動。在接受採訪時,我國長徵三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告訴現代快報 (微博)記者,目前,「四姑娘」會不會落月,完成什麼任務,目前都還沒定。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文/攝

嫦娥二號 今年7月距離地球1億公裡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奔月,開始了星際旅行。它先是給月亮拍了一張高清晰的全身照,隨後,又在太陽拉格朗日L2點觀測太陽,並給小行星「戰神」拍了首張高清照。

現在,「嫦娥二號」身體狀況如何?龍樂豪透露,儘管「嫦娥二號」在太空已經旅行快4年了,但它身體狀況一直良好,攜帶的能源很充足。目前,它已經飛行到了距離地球8300萬公裡的深空,今年7月,它將距離地球1億公裡。「它可以飛行到距離地球3億公裡處,飛到太陽系的邊緣。」龍樂豪說。

儘管「嫦娥二號」距離地球越來越遠,但行蹤依然在監控中。「我國的遠距離測量與控制能力非常強,儘管嫦娥二號飛得很遠,但『風箏線』還在我們的手裡。現在,我們不僅知道它在哪裡,還知道它在幹什麼,這非常難得。」龍樂豪說。

「嫦娥二號」最後會不會回到地球?龍樂豪表示:不會,會讓「嫦娥二號」在太空自由飛行,一直到能源耗盡。

嫦娥三號 「玉兔」生病,可能治不好了

2013年底,「嫦娥三號」成功登月,而巡視探測器「玉兔」更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今年初,「玉兔」生病了,18天後,「玉兔」被自主喚醒。不過,龍樂豪對「玉兔」的病表示擔憂,他表示,「玉兔」可能治不好了。

「高科技也意味著高風險,任何一個地方考慮不周全,都容易出問題。」龍樂豪說,「嫦娥三號」的目標是,在月球上落下去,動起來。就這一點而言,「嫦娥三號」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不過,後來,「玉兔」生病了,可能是有一條線路不通,這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上,要遠程接上,非常難。而且,確切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

龍樂豪坦言,「玉兔」在遙遠的月球,想要「維修」它難度很大。「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但『玉兔』真實的『病因』還沒有查明,所以還無法準確『對症下藥』。」

「嫦娥三號」最終的歸宿在哪?專家說,就讓它留在月球上,探測月球的礦產吧。

嫦娥四號 今年應該不發射,或取消落月

有消息說,長徵五號火箭今年將攜嫦娥四號衛星登陸月球。龍樂豪說,今年嫦娥四號應該不會發射,也許,嫦娥四號登月的計劃會取消。

龍樂豪透露,今年,要用長徵三號乙火箭,做一個飛行試驗器實驗。具體做法是,搭載一個探測器,從地球上起飛,繞著月球轉,速度達到了第二宇宙速度,再返回地球。看它能不能在中國安全著陸。「這一切都在計劃之中。不過,這一次的飛行試驗器不會落在月球上,主要目的是驗證它以第二宇宙速度飛行,再度回來的時候,會不會有問題。」

「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就像「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一樣。最初,「嫦娥一號」如果沒有完成繞月的任務,「嫦娥二號」將去執行,後來,「嫦娥一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最終撞向月球,悲壯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嫦娥二號」改變了最初的任務,改為深空遊。現在,「嫦娥三號」完成了落月後再動起來的任務,「玉兔」卻生病了,有些曲折,這給「嫦娥四號」的去向,帶來了難題。「本來『嫦娥四號』是作為『嫦娥三號』備份的,現在,『嫦娥四號』會不會再上去繼續完成這個任務,還沒有最後定。」

龍樂豪透露,「嫦娥四號」會不會飛天,什麼時間飛,任務是什麼,現在都沒定。目前看來,可能會取消「嫦娥四號」落月計劃。

而嫦娥三期工程,目前進展順利,應該在2017年、2018年可以實現,屆時,長徵五號將攜帶「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奔月,並從月球上把月壤取回。

嫦娥五號六號 將完成「探月採樣」

「大家常常把探月工程三期和嫦娥三號相混淆。」龍樂豪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當初在設計上就沒有要求嫦娥三號在月球取樣返回。

實際上,「探月採樣」是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重要使命。探月三期工程將進行月球表面採樣,可能由嫦娥五號或者六號來完成,它們可能將在2017年、2018年奔月,完成這個任務。

而載人登月,「估計10年之內,中國人登月就不再是悽美的神話,而能變成真正的現實。」龍樂豪信心十足。他說,作為唯一登上月球的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前後,為實現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運行了4項月球探測計劃,而如今的中國,已超過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時期的技術。

龍樂豪分析說,載人登月難度首先在於火箭運載能力。而目前,我國載人登月的基本技術已具備,只是必須按照工程項目配套研製,這需要一個過程,「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準備,就這麼個意思。」

上天宮一號(微博)前,王亞平的長髮差點剪了

航天科普教育專家金聲揭秘

上天宮一號前,王亞平的長髮差點剪了

2013年,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裡,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航天科普教育專家金聲是這次「太空授課」教案的設計者之一。

金聲說,這堂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堂課,6000多萬中小學生同步學習。「『太空授課』的準備工作是從2012年底開始的,最初我們是打算在『神九』發射時舉行。」金聲說,後來考慮到「神九」是首次與「天宮一號」對接,擔心事情太多,所以就安排在了「神十」任務中。整個教案的準備工作用了一年多時間,反覆推敲。「首先,授課的內容必須不能出錯,科學性要強。

另外,還要有可視性,光能聽不行,還必須好看。不能有危險性,也不能造成汙染。」

這一堂課,給公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大家最好奇的是,為什麼在太空艙內,王亞平的頭髮不凌亂?金聲笑笑,這是因為,她用髮帶繫上了。「其實,一開始我們也很擔憂王亞平的長髮,當時怕她頭髮亂舞,覺得需要剪掉。後來,她打電話給我說,不用剪了,可以用髮帶固定。」

天宮二號也將進行太空授課

金聲說,因為第一次太空授課很成功,所以決定今後太空課將成為常態,明年「天宮二號」也有望上演「太空課」,現在專家們都在精心準備中。

金聲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以後「太空授課」的形式將會多樣化,不一定是「上課」的形式,比如說個片段轉播等都將成為「課堂」內容。

天宮二號,不一定有女航天員

劉洋、王亞平……我國目前已經有兩位女航天員成功飛天,未來會有更多的女航天員上天嗎?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第一任大隊長、大校、中國航天基金會宣傳部長申運行透露,這是肯定的,不過,天宮二號不一定有女航天員。

申運行說,從身體機能方面而言,男女都差不多,女航天員的柔韌性會更好一些。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美國的太空梭搭載的都是5個男航天員,兩個女航天員,有女航天員在天上,大家交流起來更愉快一些,性格剛毅的男航天員,也會變得柔和。不過,在我國,宇宙飛船只能容納3個人,而且,都是以完成任務為首要。所以,女航天員是否上天,這取決於任務的安排。事實上,公眾記住的往往是,誰第一個上太空的,第一個女航天員是誰,第一個登月的是誰……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登月計劃取消不實 嫦娥五號2018年發射
    針對「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的說法,國防科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探月工程按照「繞、落、回」三期規劃,各項工作正常有序展開。「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就中國的航天總體規劃而言,在探月工程上,分為三步走,也就是完成「繞落回」三期計劃,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無人採樣返回。
  • 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系假消息 嫦娥五號2018發射
    原標題:官方否認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嫦娥五號計劃2018年發射 官方否認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嫦娥五號計劃2018年發射   2013年12月7日訊,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就在嫦娥三號任務順利開展、並正為大家勾勒美好的探月前景之時,有媒體報導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內部人士透露,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
  • 官方否認嫦娥5號停止研發 照原計劃2018年發射
    對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的說法,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副總設計師張玉花堅決否認:張玉花:肯定沒有這麼回事。我從昨天就對這條造謠消息或者假消息所困擾,我也證實了我們沒有官方對外發布這個消息。2004年,國務院批准我國探月工程立項。明確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已經完成一期的繞月探測任務。
  • 消息稱中國將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停止研發嫦娥五號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嫦娥四號繞月時間為何比嫦娥三號長?官方揭秘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7日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繞月時間之所以比嫦娥三號長,是因為嫦娥四號需要等待月晝充能量、發射窗口限制多以及需要在軌測試求精細。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表示,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區域。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新聞背景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 嫦娥四號原計劃著陸月球正面 是誰極力主張落到月球背面看一看?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2018年5月21日5點28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順利升空。6月14日11時06分,「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使命軌道。
  • 嫦娥四號為何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有何用途?
    (原標題:解釋嫦娥四號為何分兩次發射?月球背面有什麼神秘之處,嫦娥四號的用途?)
  • 嫦娥四號中繼星命名「鵲橋」 計劃5月發
    中國官方24日在哈爾濱舉行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宣布,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繼星正式命名為「鵲橋」,搭載中繼星發射的兩顆小衛星被命名為「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
  • 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嫦娥三號計劃12月發射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韓元俊)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25日在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上說,嫦娥三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和嫦娥一號、二號任務不同,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 中繼衛星「鵲橋」明日發射:聯合嫦娥四號探索月球背面
    據報導,5月21日,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項目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事關整個嫦娥四號任務的成敗。這顆衛星將被放置在地月拉格朗日2點,距離地球約48萬千米,距離月球約8萬千米,負責地球與未來嫦娥四號通信的中繼接力。
  • 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 首次嘗試月球背面軟著陸
    央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北京時間今天(8日)2點23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目標是實現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據月球科學家介紹,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龐之浩說。
  • 嫦娥5號成功發射奔月:「繞、落、回」戰略的「收官之作」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業內人士稱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已取消—新聞—科學網
    記者|姜浩峰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 「嫦娥四號」將於12月8日凌晨在西昌發射升空!
    12月8日凌晨02:14-02:36,我國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搭載荷蘭、德國、瑞典、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科學載荷,對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著陸巡視探測,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北京時間11月24日04時30分!
    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11月24日0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探月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採集樣本帶回地球,為我國探月工程中「繞、落、回」三步戰略畫上完美句號。
  • 嫦娥落月-祝賀嫦娥三號落月成功
    虹灣穩落激塵埃,兩器分離訪月宮。玉兔驅輪留足跡,嫦娥伸腿立金容。又過了十年,國家批准了月球探測計劃。有志者,事竟成。2007年和2010年10月,嫦娥兩次飛向月球,對月球進行了探測,目標鎖定虹灣區,為實施落月奠定了基礎。2013年12月15日,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記住的日子。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959年1月2日,蘇聯經歷了「月球計劃」三次任務失敗後,終於成功發射「月球一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據統計,從1959年至2017年年底,人類共發射132個月球探測器,其中美國60個,蘇聯64個,中國4個,日本2個,歐洲1個,印度1個,成功率約為50%。2004年,中國啟動了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邁出了探月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