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2020-11-30 網易新聞

載人登月 暫不考慮

支持暫不登月的人士認為,只要能將月球上的物質帶回地球,並且掌握登月技術就行。登月,何必一定要上人?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在「玉兔號」名稱公布以後,中新社從美國航天城休斯敦傳回一條消息稱,1969年7月20日,執行人類首次登月任務的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與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曾有過一段有趣的對話——

「請注意一位帶著大兔子的可愛姑娘,傳說名叫嫦娥的中國美女已經在那裡住了4000年。」「好的,我們會密切關注這位兔女郎。」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又東升。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就中國的航天總體規劃而言,在探月工程上,分為三步走,也就是完成「繞落回」三期計劃,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無人採樣返回。

2007年10月,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乘坐「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升空,執行中國首次探月之旅,完成了繞月探測的目標。2010年10月,「嫦娥二號」乘坐「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升空,完成了為「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月面軟著陸驗證部分關鍵技術,並對「嫦娥三號」預選月球虹灣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同時繼續開展月球科學的探測和研究。這次發射的「嫦娥三號」,正是在前次發射成果上完成的。

《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表示,中國將選擇有限目標,分步開展深空探測活動。那麼,在完成了「繞落回」任務之後,屬於深空探測第一步的中國探月工程,將怎麼走下去呢?

2010年,在「嫦娥二號」探月之際,中國探月工程首席專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稱:「月球南極有望成為載人登月的著陸點,依據載人登月的三個可能時間表,我國載人登月最早可能在2020年實現。」其實,早在2006年,歐陽自遠就稱,中國將在2021年到2025年左右完成載人登月。

2011年10月25日,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葉培建在南京演講。其間,他表示,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在2025年前後實現。

然而,奇怪的是,2013年1月9日,受邀到蘭州出席蘭州黃河母親文化園項目發布會的歐陽自遠接受記者採訪時已經改變說法。他說:「無人月球探測的實施將為我國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積累技術和經驗,但我國載人登月計劃目前還沒有確切時間表。」

其實,早在2012年5月,被稱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做客江西社科聯舉辦的某社科大講堂時,面對聽眾提問:「中國什麼時候能實現載人登月?」就曾稱:「當前有很多傳說,有說中國人2020年可以載人登月的,也有說2025年、2030年。網上也公布了時間,但實際上真的沒有公布過確切的時間。」

從2010年明確說「最早可能在2020年實現」,到如今「沒有明確時間表」,為何前言不搭後語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內部人士向《新民周刊》透露,原本在完成「繞落回」以後,可能上馬的載人登月計劃已取消。該內部人士分析說:「這是我國航天事業做出的重大調整。」

其實,早在2007年,中科院院士、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就曾經表示過,中國20年內不會搞載人登月。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太空人登上月球應該是本世紀30年代之後的事。

載人登月是否得不償失

面對「嫦娥三號」的升空,西班牙《國家報》稱:「雖然很多航天大國已經把登月計劃放在一旁,但是新興大國中國卻將其作為一個重大目標。『嫦娥三號』是無人月球探測器,但是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通過向地球送回月球樣本等方式進行準備工作,以便在未來10年發射載人月球探測器。」

不管是否進行載人登月計劃,不管載人登月計劃何時進行,載人登月所面對的困難巨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空間生命科學部通訊院士莊逢源在2007年就曾表示:「月球屬於深空探測的範疇,太空人要長期處於真空狀態和1/ 6狀態的引力之下許多天,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要開發專門的藥物保證他們的身體狀態。我們還沒有研究到這一步。 」

莊逢源還曾說:「隨著月球探測的推進,一些跟月球基地相關的研究會逐步開展,比如我們建立月球基地,要在上面養植物和動物,這可以使用封閉的生態圈來模擬環境,美國進行過全封閉的生物圈2號(完全與自然界隔絕的封閉生態環境,像一個大罩子,裡面的植物動物形成自己的生態平衡)試驗,堅持了一年多,我國還沒有,我準備建議國家在『十二五』期間進行這種研究。」

「十二五」到2015年結束,時間已過大半,我國尚未宣布開展類似生物圈2號的研究,這從另一方面證明中國載人登月為時尚早。

再來看探月的意義。美國人的「阿波羅計劃」是美蘇冷戰期間完成的,美蘇當時的航天領域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載人登月成功,誠如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所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然而,隨著1972年「阿波羅17號」返回地球以後,美國宇航局再也沒有執行過載人登月任務。那一次,「阿波羅17號」帶回了110公斤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

儘管西班牙《國家報》鼓譟稱:「近年來美國航天局由於缺乏資金,航天計劃飄忽不定。而中國則以巨大的投資制定了有效的登月計劃。此情此景令人回想起半個世紀前,蘇聯和美國展開的太空爭霸戰。」但中國從來不認可在航天領域與美國存在競爭關係。比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就多次表示,中國航天的發展是按照中國政府既定規劃和預定目標在穩步地推進。「我們沒有想超趕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想和誰競爭,我們只是想滿足我們自己的國內各方面的需求。我們是按照自己的道路來走,不存在和誰爭搶。」

探月工程目前最實際的意義,還是人類的能源夢想。畢竟月球可以提供許多能量「接力」的物質,比如太陽能,因為月球本身的空氣十分稀薄,因此太陽能可以直接利用;比如氦3這種可長期使用的、清潔而安全的可控核聚變燃料,據稱氦3在月球上的儲量在100萬噸到500萬噸之間,而幾十噸氦3即可維持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這種豐富的能源,對於能源逐漸枯竭的地球當然十分重要。

而「阿波羅17號」在完成人類迄今為止最後一次載人登月的同時,從月球僅帶回了110公斤的東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曾說:「中國探月三期工程將採集月壤返回地球。」未來「嫦娥四號」,可實現在月球上自動巡視機器人勘測。

「和火星相比,月球太小了,引力小使得它沒有大氣,沒有地質活動,本質上就是一塊大圓石頭。它的表面許多地方還覆蓋著一層玻璃狀的物質。月球上有沒有水,還有爭議,但是火星上有水是大家公認的了。」莊逢源言下之意,月球並不適合人類移民。如此看來,支持暫不登月的人士認為,只要能將月球上的物質帶回地球,並且掌握登月技術就行。登月,何必一定要上人?

軍事專家宋曉軍說:「2005年11月CNN報導中國2017年實施登月計劃的同時,報導了小布希推出2018年花1040億美元的重返月球計劃。後來小布希把錢扔進了中東沙漠,歐巴馬將重返月球計劃改為科研探索的火星探測計劃。中國底子薄、起步晚,科學應用的神舟飛船計劃和科研探索的探月計劃從21世紀開始走了平衡、踏實的路子。」

同樣,即使登月6次成功的美國人和離登月只差一步之遙的俄國人,都用謹慎的方式來描繪載人登月。和過去那個為了政治目的搶著上月亮的時代相比,各國政府更加理性、更加謹慎地面對人類的重返月球。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人士告訴《新民周刊》:「暫不載人登月,考慮到的是我國的綜合國力,考慮到在航天領域精力不要太分散,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如今最重要的是做好大型空間站。什麼載人登月、火星計劃云云,把戰線拉得太長,或許就得不償失了。即使是大型空間站,也一定會悠著點,不會趕進度,要保證成功率。」

資料連結:

月球探索不完全紀錄

人類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於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軌道之後,人類便開始闖入太空並著手探測月球。

美國和蘇聯曾展開了一場以月球探測為中心的空間科學技術競賽。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聯共向月球發射了32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或逼近或登陸月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美國也向月球發射了21個探測裝置。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實現了人類登月之夢 ,在月球探測中取得最輝煌的成果。這一年先後有12名太空人踏上月球,並向地面帶回440公斤的月巖樣品。

1972年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以後,由於探月活動耗資巨大,月球探測一度有所降溫。然而,人類還是抵制不住月球獨特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誘惑,再加上現代航天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進一步探測月球的可能性,20世紀90年代後期,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美國於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設想,並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別發射了兩個探測器。其中,1998年1月發射的以繪製月球表面地形圖、分析月球地質結構和尋找月球存在冰或水證據等為目的「月球勘探者」號探測器,於1999年7月完成使命。

2003年9月27日23時17分(北京時間28日7時17分),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能1號」順利升空,於2006年9月3日成功撞擊月球 ,標誌著歐洲探月活動正式開始。

2007年10月24日,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11月7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繞月,標誌著繞月探測的工程目標基本實現,中國具備了對月球進行探測的能力。

「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2013年7月14日1時許,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5000萬公裡,再次刷新「中國高度」。2013年11月26日,衛星已突破6100萬公裡,並在離地途中為「嫦娥三號」探測器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還詳細勘察了落月區域。

本文來源:瀋陽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消息稱中國將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停止研發嫦娥五號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系假消息 嫦娥五號2018發射
    原標題:官方否認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嫦娥五號計劃2018年發射 官方否認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嫦娥五號計劃2018年發射   2013年12月7日訊,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就在嫦娥三號任務順利開展、並正為大家勾勒美好的探月前景之時,有媒體報導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內部人士透露,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
  • 業內人士稱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已取消—新聞—科學網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登月計劃取消不實 嫦娥五號2018年發射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昨天,有媒體報導稱,我國探月工程有重大調整,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對此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說:作為嫦娥五號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我負責任地說,嫦娥五號正加緊研製,2020年前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 官方否認嫦娥5號停止研發 照原計劃2018年發射
    》報導,就在嫦娥三號任務順利開展、並正為大家勾勒美好的探月前景之時,有媒體報導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內部人士透露,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對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的說法,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副總設計師張玉花堅決否認:張玉花:肯定沒有這麼回事。我從昨天就對這條造謠消息或者假消息所困擾,我也證實了我們沒有官方對外發布這個消息。2004年,國務院批准我國探月工程立項。明確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已經完成一期的繞月探測任務。
  • 「嫦娥之父」回應中國取消載人登月:遲早要搞
    「嫦娥之父」回應中國取消載人登月:遲早要搞   昨日上午,「嫦娥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做客科普講座「珠江科學大講堂」,揭秘中國的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情況,透露了嫦娥五號創新的返回方式,並對之前盛傳的「我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這一不實消息做了回應。
  • 嫦娥5號之後,我國載人登月階段開啟
    隨著嫦娥5號的發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論壇上表示,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同時,後續國家將繼續執行嫦娥6號、嫦娥7號和嫦娥8號等任務。在以嫦娥5號為標誌的探月工程中,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探月、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完成無人探月後,該工程將開始載人登月階段,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的啟用,新一代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研製,都預示著我國載人登月將不再遙遠。
  • 官方否認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尚未立項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回應公眾關切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號的整個任務過程與阿波羅11號的任務過程類似,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也將是這樣一個過程。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載人登月最大的技術瓶頸將是重型火箭的研發嫦娥五號類似一次縮小版的載人登月,取回2000克的月球土壤樣品。
  • 美國取消「登月計劃」,中國也停止登月?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
    美國取消「登月計劃」,中國也停止登月?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在我國古代,有很多關於月亮的傳說,就比如說住在月亮上的嫦娥和玉兔,人們對於月球也是非常嚮往的。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終於在上市世紀60年代末的時候,完成了登月的夢想。
  • 各國紛紛取消「登月計劃」,中國也停止登月?究竟發現了什麼
    各國紛紛取消「登月計劃」,中國也停止登月?究竟發現了什麼 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 不過自從中美等各個國家實現了載人登月之後,這項計劃就像是被擱淺了一樣,各個國家都紛紛取消了「登月計劃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但考慮到未來的載人登月需求,我們確定了目前的方案,目的在於進行更多的技術驗證。」隨著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成功,隨著載人登月論證工作的推進和相關技術的積累,中國離實現載人登月的目標越來越近。在嫦娥五號之前,中國已經成功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不僅對月球進行了環繞探測,還對月球正面和背面進行軟著陸探測,本次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將大幅提升中國對月球的認識,而且還可以為未來實施載人登月奠定了一些技術基礎和積累不少工程經驗。因此,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可以考慮適時正式立項載人登月項目,早日實現中國人的登月夢。
  • 「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未定 落月計劃可能取消
    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四號」原計劃今年乘長徵五號火箭飛天。昨天,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江蘇省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航天科技連著你和我——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啟動。在接受採訪時,我國長徵三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告訴現代快報 (微博)記者,目前,「四姑娘」會不會落月,完成什麼任務,目前都還沒定。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有希望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寄託著中華民族探尋浩瀚太空的美好願望。24日凌晨4點30分,這是令所有中國人激動和自豪的時刻,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奔月而去。作為我國無人探月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它按計劃共持續20多天,最主要的亮點是要從月亮上「挖土」回來。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10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還有希望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寄託著中華民族探尋浩瀚太空的美好願望。 24日凌晨4點30分,這是令所有中國人激動和自豪的時刻,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奔月而去。
  • 追尋嫦娥蹤跡?中國計劃2036年載人登月
    據BBC報導,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另一項重大突破。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中將在最近的一次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力爭用15到20年的時間實現載人探月目標,為中華民族開拓利用地月空間邁出堅實的一步。張育林中將的這次講話也是中國首次確認載人探月計劃。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 中國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可提前5年載人登月
    目前,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中,按照「新華社」的報導,預計在今年11月份,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
  • 「登月計劃」被各國取消了?中國也要停止登月,真相很現實
    「登月計劃」被各國取消了?中國也要停止登月,真相很現實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不再局限於對地球的研究,現在已經成功地進入了外太空,但是之前比較火的登月計劃,被各國取消了,中國也要停止登月,真相很現實,在阿波羅11號成功踏足月球之後。
  • 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羨慕!
    「阿波羅11號」成功送入太空並且完美登月,從1969年至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實現載人登月,而且美國將登月的計劃轉變成火星計劃,難道是要放棄月球了嗎?就在2019年1月3日,中國的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背軟著陸,而這僅是中國向月球邁出的一小步。此次嫦娥四號並不是獨自戰鬥,「玉兔二號」在此次行動中作為嫦娥四號的朋友,一起登上了月球,而它們在月球上將進行大量的勘測工作。
  • 嫦娥5號完成最後1項最高難度任務,中國何時載人登月?答案揭曉
    嫦娥5號成功著陸 12月17日凌晨,嫦娥5號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國的探月工程最後一項最高難度的任務。到此,中國在2004年制定的探月工程目標已經基本完成,那麼我國的載人登月是否會提上日程,儘早實現載人登月呢? 有觀察人士的看法是中國國未來十年大概率不會優先考慮載人登月,核心原因:中國十年內載人登月科學價值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