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之後,我國載人登月階段開啟

2020-12-04 丫丫說美食啊

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火箭的巨大推力下,向月球進發,經過20多天的行程,將帶著月壤返回月球,這也是我國無人探月階段「繞、落、回」三部曲的最後一步。

隨著嫦娥5號的發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論壇上表示,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同時,後續國家將繼續執行嫦娥6號、嫦娥7號和嫦娥8號等任務。

在以嫦娥5號為標誌的探月工程中,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探月、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完成無人探月後,該工程將開始載人登月階段,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的啟用,新一代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研製,都預示著我國載人登月將不再遙遠。在無人探月階段,嫦娥5號是最複雜的步驟之一,也是目前我國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將在未來20多天內進入月球軌道,由登月器到達月面,收集月壤,然後登月器與繞月軌道器對接,把裝有月壤的器皿轉移到返回器中,返回地球,返回器著陸。

十三年的嫦娥工程,我們完成了從登月、登月到取樣返回的全部過程,這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那下一步當然就是載人登月了,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嫦娥5號的登月模式與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登月模式是一致的,可以說我國正在執行一個無人登月的任務。

月球探測器5的總重量是8.2噸,比嫦娥1/2號的2.3噸和嫦娥3/4號的3.7噸都重得多,只有長徵5號可以發射,為了等待長徵5號火箭成熟,原於2017年進行的月球探測器5號任務推遲到現在才完成。載人登陸月球的任務艙總重量將是嫦娥5號的幾倍,而長徵5號超過8噸的月移軌道有效載荷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新一代長徵火箭展示會上,比長徵5號運載能力更強的是長徵9號火箭,目前正在研製中,外界推測長徵9號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推力火箭之一,設計推力為3000噸,近地軌道可達100噸,地月轉移軌道可達50噸,遠大於目前最大的長徵5號22噸,8噸。

紅軍5號採用120噸級推力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紅軍9號採用4臺500噸級推力YF-480液氧煤油發動機,4臺220噸級液氧-液氫發動機,目前已在關鍵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有望在2028年首航。有趣的是,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團展示了一型「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它不是長徵5號或長徵9號,也不同於長徵7號和長徵8號,但是這種新型火箭確實存在,並且與這幾種新型火箭有著密切的聯繫,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長徵7號總指揮王小軍曾經說過,這種新型火箭將根據載人飛船的最高安全標準來設計,近期可用於環月、繞月等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推動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和進出空間能力的大幅提升和跨越,未來還可與長徵9號一起使用建造月球基地。

新型載人運載火箭不會從頭再來,它將全面繼承諸如長徵5號、長徵7號等新型火箭的發動機技術和高可靠性飛控技術,採用多發動機並聯、千噸級捆綁傳遞和箭體結構設計一體化等方法,大量採用新材料、新工藝,使運載效率大大提高。據猜測,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將起飛2200噸左右,起飛推力近270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在25噸以上。雖然目前尚未正式命名,傳聞中稱其為921火箭,認為是由載人航天辦公室(CMSEO)直接推動研發的,但這可能是長徵10號?

相關焦點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我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長徵5號火箭帶著嫦娥5號升空,正式開啟嫦娥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最後一步,再過20多天,嫦娥5號返回艙將帶著採集的月壤返回。 嫦娥5號之後,還有嫦娥6號等後續著陸月球探測採樣等任務,但人們的目光已經移向無人探月階段圓滿結束之後的我國載人登月任務,我國至今掌握了多少技術,還差什麼條件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
  • 我國為什麼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有什麼關係
    在探月工程上,我國的探月成績可謂是碩果纍纍,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斬獲國際大獎,為我國月球探索和載人登月奠定了非常結實的基礎。嫦娥奔月成績在月球探索,我嫦娥系列探測器也是非常厲害,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攜帶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太空人發射升空,五天之後的7月21日,飛船在月球表面著陸,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  當時電視尚未普及,但全球依然有超過10億人觀看了直播。
  • 校場: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我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目前,探測器已經被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運送至預定軌道。嫦娥5號的整個任務時間約為23天,共計11個階段。如果這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將意味著我國成為了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在月球上帶回土壤樣本的國家。
  • 倒計時開啟,嫦娥五號待發,為何說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預演?
    官方給出的時間是在明日凌晨時分,長徵五號將攜嫦娥五號升空,而倒計時開啟,關注嫦娥五號發射,我們需要了解些什麼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美國人在50多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載人登月真的有這麼難麼?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雖然用「阿波羅計劃」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但花費高達255億美元,有人按購買了換算成現在的,相當於花去了2000億美元,差不多可以造20艘核動力航母,但是在當時「阿波羅計劃」屬於冷戰的宣傳產物,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價值,因此在1972年之後,因為花銷實在太大,美國人就再也沒有考慮過登月的事,直到去年
  • 長徵九號首戰告捷:第一階段工程全線完工,載人登月時間表出爐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的前一天遠在38萬公裡之遙月球背面運行的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結束第十七月晝期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本次月晝期玉兔二號全景相機回眸拍攝了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中清晰記錄了玉兔二號來時的路「車轍」,還有遠處越來越模糊的嫦娥四號著陸器。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 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羨慕!
    「阿波羅11號」成功送入太空並且完美登月,從1969年至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實現載人登月,而且美國將登月的計劃轉變成火星計劃,難道是要放棄月球了嗎?在2019年1月14日的時候,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嫦娥5號將會在2019年年前後發射,並且會實現區域軟著陸以及採樣返回,而探月工程將會以「繞、落、回」這三個步驟進行。受疫情的影響嫦娥5號的發射時間可能會遲到,但是它不會消失。終於在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乘坐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探月工程嫦娥5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送入預定軌道。
  • 嫦娥四號月背大捷,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有人問:何時載人登月?
    另一個好消息就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1月3日完成了月背著陸,這不僅是我國的首次,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著陸之後,好消息更是一個接著一個,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人類歷史上首個腳印、月背首張全景環拍照片、兩器互拍、月球種菜,每項工作都開展的有條有理。
  • 你還在質疑阿波羅載人登月嗎?嫦娥5號或許已經給出答案
    例如老特提出的「重返月球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預計在2024年實現第一位女太空人的登月之旅,現在白宮換了主人,不知道項目是否會按時進行。目前隨著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採樣的一步步成功,大家再一次的關注起美國曾經進行的載人登月計劃。比如不久前在網上看到網友的提問:為什麼嫦娥五號月球採樣,會讓美國感到緊張?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使我國成為全球第5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天地往返使我國成為全球第3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嫦娥一號成功部署使我國成為全球第4個具備獨立探月能力的國家,它們分別是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的三座裡程碑,而上個月成功實施的嫦娥五號任務則是第四座裡程碑。
  • 除天問一號外,嫦娥七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了,嫦娥十五載人登月
    近一段時間,我國航天發展進入黃金期,「天問一號」行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正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而在10月底,「嫦娥五號」探測器也將從海南文昌出發,前往月球「挖土」,並攜帶樣品返回。「嫦娥六號」的發射大約在2023年到2024年之間,同樣會在月球上鑽探取樣並返回地球。
  • 除天問一號外,嫦娥七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了,嫦娥十五載人登月
    嫦娥七號想像圖緊隨其後的「嫦娥八號」,除了和「嫦娥六號」和「嫦娥七號」一樣進行科學探測之外,還會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實驗,比如測試3D列印技術,用月壤建房子等等,因為我國的「嫦娥工程」最終目的,是要在月球上建立長期有人值守的基地。
  • 嫦娥5號之後,「攛」一個月球基地是否具有可行性?
    嫦娥5號嫦娥5號月土取樣,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完成之後,我國的的探月工程將逐步轉入下兩個階段,致力於登陸月球和在月球建立永久性有人值守的科研基地,為全面開發月球做準備。嫦娥5號成功的意義在於,為這兩項任務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技術驗證,為以後帶來了無限遐想。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任務:取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中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縮小版的全程預演,是對載人登月全程技術的一次全程驗證。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構成與載人登月飛船的結構構成類似嫦娥五號探測器包括: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四部分,對比美國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的結構構成是: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登月艙包括下降級和上升級。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5 號 T1 試驗器首次試驗「打水漂」再入軌道,還拍下了一張拍地月合影的照片。如果沒有這個量級的火箭,不僅嫦娥五號也無法順利發射,之後的載人登月和空間站計劃也根本不用想。,下一階段就是載人登月了。嫦娥五號月球軌道多次分離和對接,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類似。
  • 嫦娥五號之後,中國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但嫦娥五號的意義絕不只是「月球採樣返回」這麼簡單,我們其實可以把嫦娥五號當做是「載人登月」的一次小規模預演,因為嫦娥五號是目前嫦娥工程中唯一一個需要從月球返回地球的任務,它的「兩器分離」和「兩器對接」不出意外的話,也是未來載人登月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的步驟,唯一的問題就是:
  • 我國探月工程又出新計劃,嫦娥七號赴月球南極,或為載人登月探路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進行了4次探月活動,完成了探月工程中要求的第一和第二階段的繞、落、巡的任務目標,很好地檢驗了我國航天技術能力,並對月球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到今年10月份前後,我國將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探測器到月球表面對月壤採樣返回的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