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火箭的巨大推力下,向月球進發,經過20多天的行程,將帶著月壤返回月球,這也是我國無人探月階段「繞、落、回」三部曲的最後一步。
隨著嫦娥5號的發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論壇上表示,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同時,後續國家將繼續執行嫦娥6號、嫦娥7號和嫦娥8號等任務。
在以嫦娥5號為標誌的探月工程中,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探月、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完成無人探月後,該工程將開始載人登月階段,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的啟用,新一代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研製,都預示著我國載人登月將不再遙遠。在無人探月階段,嫦娥5號是最複雜的步驟之一,也是目前我國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將在未來20多天內進入月球軌道,由登月器到達月面,收集月壤,然後登月器與繞月軌道器對接,把裝有月壤的器皿轉移到返回器中,返回地球,返回器著陸。
十三年的嫦娥工程,我們完成了從登月、登月到取樣返回的全部過程,這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那下一步當然就是載人登月了,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嫦娥5號的登月模式與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登月模式是一致的,可以說我國正在執行一個無人登月的任務。
月球探測器5的總重量是8.2噸,比嫦娥1/2號的2.3噸和嫦娥3/4號的3.7噸都重得多,只有長徵5號可以發射,為了等待長徵5號火箭成熟,原於2017年進行的月球探測器5號任務推遲到現在才完成。載人登陸月球的任務艙總重量將是嫦娥5號的幾倍,而長徵5號超過8噸的月移軌道有效載荷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新一代長徵火箭展示會上,比長徵5號運載能力更強的是長徵9號火箭,目前正在研製中,外界推測長徵9號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推力火箭之一,設計推力為3000噸,近地軌道可達100噸,地月轉移軌道可達50噸,遠大於目前最大的長徵5號22噸,8噸。
紅軍5號採用120噸級推力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紅軍9號採用4臺500噸級推力YF-480液氧煤油發動機,4臺220噸級液氧-液氫發動機,目前已在關鍵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有望在2028年首航。有趣的是,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團展示了一型「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它不是長徵5號或長徵9號,也不同於長徵7號和長徵8號,但是這種新型火箭確實存在,並且與這幾種新型火箭有著密切的聯繫,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長徵7號總指揮王小軍曾經說過,這種新型火箭將根據載人飛船的最高安全標準來設計,近期可用於環月、繞月等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推動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和進出空間能力的大幅提升和跨越,未來還可與長徵9號一起使用建造月球基地。
新型載人運載火箭不會從頭再來,它將全面繼承諸如長徵5號、長徵7號等新型火箭的發動機技術和高可靠性飛控技術,採用多發動機並聯、千噸級捆綁傳遞和箭體結構設計一體化等方法,大量採用新材料、新工藝,使運載效率大大提高。據猜測,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將起飛2200噸左右,起飛推力近270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在25噸以上。雖然目前尚未正式命名,傳聞中稱其為921火箭,認為是由載人航天辦公室(CMSEO)直接推動研發的,但這可能是長徵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