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還有希望

2020-11-30 騰訊網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寄託著中華民族探尋浩瀚太空的美好願望。

24日凌晨4點30分,這是令所有中國人激動和自豪的時刻,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奔月而去。

作為我國無人探月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它按計劃共持續20多天,最主要的亮點是要從月亮上「挖土」回來。

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10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也許會有網友說,美國人在50多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咱們還要等10年,真那麼難嗎?

其實,中國和美國登月路線不同,其技術設計、價值因素等要複雜得多。

而且,當時美蘇搞「太空競賽」,登月的「形式」大於「內容」,花費更是達到驚人的255億美元,有人按購買力換算成現在的價值,相當於花去了2000億美元。

眾所周知,載人登月能否成功,除了擁有先進的科技實力外,還需要培養一批素質過硬的航天員。

應該說,能夠被國家選中執行航天任務,那絕對是一件無尚榮耀的事情。

截止到現在,咱們國家已經選拔了2批航天員,今年10月1日,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結束了,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但是最終的名單還沒有敲定。

其中,第一批航天員中已經執行了飛天任務的有楊利偉、景海鵬、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等,第二批航天員中已經執行了飛天任務的只有劉洋、王亞萍、陳冬3人。

做個假設,如果10年後,咱們國家真的進行載人登月,這些已經飛天的航天員中,誰還有希望被選中參加這次任務?

執行航天任務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要求特別高,年齡太大肯定不行,就目前來說,景海鵬是飛天最多,也是執行任務時年齡最大的航天員。

2016年10月17日,50歲的景海鵬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並擔任任指令長。

看來,這個年齡有可能是國家確定的基本「紅線」。

照此分析的話,第一批已飛天的航天員大都出生於60年代,而且已經有幾位榮升將軍,就是現在都很難再執行航天任務,更別提10年後。

那麼,有希望的只有第二批中的劉洋、王亞平、陳冬3個人了。

通過已公開的資料我們發現,劉洋和陳冬出生於1978年,王亞平出生於1980年。

10年後,劉洋和陳冬已經52歲,而王亞平正好50歲,屆時她很可能上演景海鵬高齡飛天的奇蹟。

其實,這個也不一定,因為在國外超過50歲依然服役的航天員也不少。

比如,美國航天員約翰·格倫,這位老爺爺在1998年10月搭乘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時,已經77歲高齡了。

航天是塔尖上的事業,科技是攀登塔尖的天梯。屆時,無論誰會成為中國第一個登月的航天員,那絕不是一個人的光榮,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榮耀。

相關焦點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有希望
    作為我國無人探月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它按計劃共持續20多天,最主要的亮點是要從月亮上「挖土」回來。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10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 嫦娥5號後,2030年將首次載人登月!哪個航天員會踏上月球?
    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10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這些已經飛天的航天員中,誰還有希望被選中參加這次任務?通過已公開的資料我們發現,劉洋和陳冬出生於1978年,王亞平出生於1980年。10年後,劉洋和陳冬已經52歲,而王亞平正好50歲,屆時她很可能上演景海鵬高齡飛天的奇蹟。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國家航天局:中國 2030 年或將實現載人登月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導,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多位專家計劃2030年或稍後完成載人登月。「嫦娥四號」年底發射我國計劃在今年年底發射「嫦娥四號」,展開人類探測器首次對月球背面的探測。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使我國成為全球第5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天地往返使我國成為全球第3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嫦娥一號成功部署使我國成為全球第4個具備獨立探月能力的國家,它們分別是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的三座裡程碑,而上個月成功實施的嫦娥五號任務則是第四座裡程碑。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採樣返回,完成第三步「回」。 趙小津表示,在完成「繞、落、回」三步之餘,中國還規劃了探月四期。2018年12月發射的嫦娥四號是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務。在飛行近1個月後,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著陸於月球背面,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美國從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成功載人登月到1972年,共成功進行6次載人登月任務,先後有12人次踏上月球表面。對於美國來說,「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成功不僅有巨大的科學意義,還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雖然「阿波羅」計劃耗資巨大,其直接科學成果與花費相比要少,但是考慮到各種間接效益,阿波羅計劃取得的收益是巨大的。
  • 厲害了,中國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2030年完成載人登月
    中國在航天領域雖然起步較晚,在1970年才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但在近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就,如早些年的載人航天、近期的「北鬥」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完成建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奔向火星以及「嫦娥」探月計劃穩步進行等,不斷縮小與他國頂尖航天水平的差距。
  • 副總師:中國已超過美國阿波羅登月時期技術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現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他把15顆國內外的應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和平利用太空做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飛天,它已經在太空中飛翔了4年,目前距離地球8300萬公裡。其實,「嫦娥二號」不寂寞,它的「妹妹」嫦娥三號也在太空中,只是巡視探測器玉兔發生了一點狀況,目前正在「治療」中。
  • 校場: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我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嫦娥一號於2009年3月1日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下撞落在了月球的豐富海內,成為了月球表面第一個中國製造的物體;嫦娥二號則離開了月球軌道,成為了一顆像美國旅行者1/2號一樣的深空天體。「落」指的是在月球表面進行軟著陸,並釋放探測器攜帶的月球巡視車進行月面巡視。這一步已經由嫦娥三號/玉兔號和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完成。
  • 長徵總師:如國家下決心 能在2025年載人登月
    「如果國家下決心,我們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中國人登月將從文昌出發。」今天上午,長徵三號甲、乙、丙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在海口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嫦娥三號2日凌晨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展開奔月飛天之旅。
  • 嫦娥五號歸來後,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
    嫦娥5號二次射入月地轉移軌道,歷時23天的嫦娥5號工程也即將進入尾聲。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6~17日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空投採樣樣品,而採樣樣品最終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工作人員已在零下30多度下著大雪的著陸區等待多時,為此次五姑娘的月球之旅畫上完美的句號。
  • 載人登月還需邁過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等三道難關
    這段日子,世界各大媒體在關注嫦娥三號同時,紛紛作出預測——  美國《福布斯》評論:「假設中國的探月工程按計劃進行,那麼中國將在2025年的某個時間實現載人登月。」  英國《獨立報》上,天體物理學家戴維·懷特豪斯則說:「15年後下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很可能是中國人。」
  • 消息稱中國將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停止研發嫦娥五號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2020年5月5日,中國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據相關報導,這艘新一代飛船未來將會用來替代當年送英雄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的「神舟號」飛船,並且計劃於2030年執行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中國最近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首次月背軟著陸,此前任何航天國家都沒有完成過。不得不說,可以登陸月球的「玉兔」,是中國登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只需將登月主體從探測器變為太空人即可;就載人飛行技術而言,從神舟五號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七次。在一系列的飛行中,我們的太空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試驗,太空飛行器生活體驗,艙外太空行走等。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號的整個任務過程與阿波羅11號的任務過程類似,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也將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說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全程預演,她取得成功後則意味著中國載人登月全程技術方面將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載人登月最大的技術瓶頸將是重型火箭的研發嫦娥五號類似一次縮小版的載人登月,取回2000克的月球土壤樣品。
  • 還有幾天!我國為什麼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有什麼關係
    嫦娥奔月成績在月球探索,我嫦娥系列探測器也是非常厲害,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攜帶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在月球已經完成24個月晝工作期,順利度過647個地球日,據了解嫦娥四號的設計壽命為12個月,玉兔二號的設計壽命為3個月。
  • 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羨慕!
    美蘇之間的太空戰場是在「冷戰」時期就已經打響,雖然蘇聯率先飛入太空,但是在太空戰場中蘇聯卻敗給了美國,美國的後繼崛起不得不讓人信服,但是他們的「阿波羅11號」登月也被認為是一個世紀騙局。現如今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是羨慕!
  • 中國載人登月
    根據相關規劃,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後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因長徵五號稍作延遲)。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將實現「回」地任務,即飛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來,還取一些東西帶回地球,並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現航天員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