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歸來後,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1-01-16 服鳥科技梗

嫦娥5號二次射入月地轉移軌道,歷時23天的嫦娥5號工程也即將進入尾聲。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6~17日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空投採樣樣品,而採樣樣品最終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工作人員已在零下30多度下著大雪的著陸區等待多時,為此次五姑娘的月球之旅畫上完美的句號。

那麼,五姑娘探月回來後,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馬上可以開始載人登月的動作了呢?

其實情況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樂觀。

六十年代,美國土星五號發射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時候,正處於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階段,傾全國之力發展航天,光土星五號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將近500億美刀,而當年美國的GDP也不過8000億美刀。

如果我們以這樣狂熱的態度,不計成本地發展,我想不出五年,我們就能上實現載人登月了。

但是載人登月目前來說並沒有什麼商業價值,還不如放通信、遙感衛星來得實際些。所以按部就班地照計劃走更現實一些。

我國目前最大載荷的火箭就是長徵五號了,配備YF-100發動機,推力120噸,有效載荷25噸,這次嫦娥五號重8噸。

而當年載人登月的土星五號,配備F-1發動機,推力667噸,有效載荷120噸,阿波羅11號重46噸。

這麼一比較,似乎我們的運載能力還差得太遠。對標土星五號的長徵九號火箭目前還在研製當中,已經2028年左右能夠研製出來。等到載人登月估計要到2030年左右了。

那麼,除了長徵九號外,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可以登月了嗎?

其實還是有的,龍樂豪院士曾提出過月球站這個方案。我們目前有能力把八噸左右的質量送到月球軌道,可以把登月裝備分為:實驗艙,返地艙,著月艙,月面起飛艙,居住生活艙。每個艙重8噸左右。

先把實驗艙,返地艙,著月艙,月面起飛艙發射到月球軌道組裝,形成月球站,再發射載人的生活居住艙到月球軌道與月球站對接。

對接完成後,從居住艙進入著月艙,著月艙與實驗艙、月面起飛艙組合。然後登陸月球,完成一系列工作,再進入月面起飛艙(同時留下實驗艙和著月艙)

返回月球軌道,與月球站對接後進入返回艙。在月球軌道留下起飛艙和居住艙,乘坐返回艙回到地球。

雖然我們在兩艙對接方面已經積累了好多經驗,這個方案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環節太多,技術難度太大。我們還是寄希望於長徵九號吧!

相關焦點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校場: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我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我國的探月工程,也稱「嫦娥工程」共分為三大步,即「探」、「登」、「駐」。三大步表示的意思分別是無人的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的科研基地。到目前為止,我國發射的所有月球探測器還都屬於「探」的範疇。再具體而言,我國又把「探」這第一大步分為了「繞」、「落」、「回」三小步。其中「繞」是指月球探測器的繞月飛行,這一小步已經由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完成。
  • 嫦娥五號已經著陸月球,我們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在嫦娥五號之前,只有前蘇聯和美國從月球獲得過標本,前者用無人採樣獲得了301克,後者通過六次載人登月獲得了381公斤。但他們的無人探測器和載人登月地點都選在了月球正面的中緯度地區,所取得的樣本經過分析後都大同小異,無法再為更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什麼價值了。
  • 嫦娥五號之後,中國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但嫦娥五號的意義絕不只是「月球採樣返回」這麼簡單,我們其實可以把嫦娥五號當做是「載人登月」的一次小規模預演,因為嫦娥五號是目前嫦娥工程中唯一一個需要從月球返回地球的任務,它的「兩器分離」和「兩器對接」不出意外的話,也是未來載人登月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的步驟,唯一的問題就是: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回應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採樣順利完成後,距離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17日)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就載人登月計劃進行了回應。
  • 還有幾天!我國為什麼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有什麼關係
    還有量子通信衛星一次又一次取得成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等等都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輝煌的戰績。在探月工程上,我國的探月成績可謂是碩果纍纍,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斬獲國際大獎,為我國月球探索和載人登月奠定了非常結實的基礎。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對比之後,我們可以看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結構組成和功能作用和阿波羅11號是類似,即:嫦娥五號的著陸器類似阿波羅11號登月倉的下降級,嫦娥五號的上升器類似阿波羅11號登月倉的上升級嫦娥五號的整個任務過程與阿波羅11號的任務過程類似,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也將是這樣一個過程。
  • 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不得不說,可以登陸月球的「玉兔」,是中國登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只需將登月主體從探測器變為太空人即可;就載人飛行技術而言,從神舟五號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七次。在一系列的飛行中,我們的太空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試驗,太空飛行器生活體驗,艙外太空行走等。
  • 我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嫦娥5號之後,還有嫦娥6號等後續著陸月球探測採樣等任務,但人們的目光已經移向無人探月階段圓滿結束之後的我國載人登月任務,我國至今掌握了多少技術,還差什麼條件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成為世界首個著陸月球背面的太空飛行器)期間,還有兩個重要的發射:嫦娥5號T1試驗器(2014年10月24日,西昌,長徵3號丙火箭),11月1日,試驗返回器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掌握了第二宇宙速度安全返回技術,而護送返回器的試驗器服務艙繼續在地月軌道運行,為後續任務服務。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探測器順利入軌後航天科技五院終於公開了珍藏已久的嫦娥五號完全體照片,看著這張高清照片熟悉航天的人們不由得聯想起半個世紀前連續六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 就是在這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太平洋另一頭的我們已經成功實施兩次登月行動,並即將在嫦娥五號任務中迎來新質變,兩相對比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多麼經典的龜兔賽跑故事。
  • 「重點關注」「嫦娥五號」成功登月,距離中國人登月還有多遠?
    ,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搭載的是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並取得圓滿成功!12月1日23時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預備進入工作狀態。*詳細的情況是這樣:依據計劃,我國的探月工程,也稱「嫦娥工程」共分三大步,分別是無人的月球探測、載人登月,以及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的科研基地。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歐陽自遠認為月球的土壤裡面還含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終極能源原料,我們現在的化學能源、核電站都需要這種原料,這將為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下一個十年,中國人要登上月球了在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後,下一階段就是載人登月了。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因此嫦娥五號採用了更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從著陸點的選取,到對發射地點的經緯度、坡度、高程的調整,都將由嫦娥五號上的感應器收集數據後,再讓 AI 大腦自主完成。
  • Q論|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月球是人們走向太空的前哨,未來我們將從地球出發到先到月球,實現人類登陸月球,然後將月球作為走向深空的演練場,最終走向火星、走向太空。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0年11月24日0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奔向月球的旅程,預計嫦娥五號將從月面獲取約2千克的樣品返回。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官宣
    12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我們歡迎其他國家與我們共同開展類似像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還有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上,通過開展更多的合作,為增進人類福祉共同作出貢獻。」許洪亮說。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在接下來的計劃中,會考慮去月球背面進行採樣,因為人類還沒去那裡採過樣,有利於全世界的科學家做科研。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嫦娥五號11個重大任務階段重達8.25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飛船採用四艙結構設計,分別是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與半個世紀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異曲同工。在嫦娥五號發布會中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先生對此作出了權威解答,他指出我們的初步意向是先搞(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地球軌道空間站(天宮)建成用好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看到這一解答有些人可能會失落,而這種失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 倒計時開啟,嫦娥五號待發,為何說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預演?
    官方給出的時間是在明日凌晨時分,長徵五號將攜嫦娥五號升空,而倒計時開啟,關注嫦娥五號發射,我們需要了解些什麼呢?因此在設計上,嫦娥五號包括上升器、著陸器、軌道器和軌道器四個部分,是目前嫦娥系列登陸器中設計最複雜的一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認為,此次嫦娥五號發射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那就是為將來中國載人登月做一次預演,為何要這樣說呢?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美國阿波羅曾帶回樣本,為啥還要我們分享
    因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任務並不僅僅要成功登陸到月球表面,還會首次在月球表面無人採集樣本,在完成樣本採集以後還會首次從月球表面發射起飛,在到達月球軌道後還會與軌道器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最後以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返回地球。這些技術都是很大的挑戰,畢竟月球離我們地球達到38萬公裡遠,不過,相信嫦娥五號探測器能夠順利完成所有的任務。
  • 距離上次載人登月已過48年,嫦娥五號為何沒有選擇載人登月?
    #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引起世界的矚目。1969年7月21日,阿波羅11號完成了首次載人登月。自1969年7月21日的阿波羅11號至1972年12月11日的阿波羅17號,人類先後6次載人登月,如今已經過了48年。整整48年,不管是NASA還是世界其他機構,為何沒有再次載人登月?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大國,為何嫦娥五號沒有選擇載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