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載人登月已過48年,嫦娥五號為何沒有選擇載人登月?

2020-12-06 葦說歷史真相

#嫦娥五號對中國載人登月的意義#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引起世界的矚目。

1969年7月21日,阿波羅11號完成了首次載人登月。自1969年7月21日的阿波羅11號至1972年12月11日的阿波羅17號,人類先後6次載人登月,如今已經過了48年。

整整48年,不管是NASA還是世界其他機構,為何沒有再次載人登月?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大國,為何嫦娥五號沒有選擇載人登月?

今天就這兩個問題,我來仔細給大家講解。

在討論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載人登月的目的

從世界格局的角度上來講,上世紀的6次載人登月以及早期的空間探測,都是美蘇冷戰時的產物;從人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載人登月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太空研究,更重要的是為人類找到除地球之外,可居住的星球。

因此,我們帶著這個基礎認知,再來看上述兩個問題。

時隔48年,為何沒能再次載人登月

自從1972年12月11日的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以來,已經過了48年。人類的航天技術持續發展,並在各個領域,如空間站、撞月、軟著陸等等,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沒有選擇再次登月,個人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投入與價值,不成正比。

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從陸地到海洋再到大氣層,包括核技術,只要是能在地球上比拼的,幾乎全在競賽。再打一次世界大戰已是不可能,因此賽的就是綜合國力,其中就包括了空間探索能力。這才有了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無人探測器飛到月球附近,進行繞月飛行,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考察。到後來,「阿波羅計劃」實現了人類真正雙腳登陸月球。

阿波羅先後有過17次任務,其中6次登月成功,送了共計12個人到月球表面。在這背後,是2000億美元燒出來的。

從世界格局的角度上來看,成果斐然。「阿波羅計劃」的確讓美國NASA比蘇聯在空間探索能力上強很多,兩國前後燒巨資的競賽也間接導致蘇聯解體。

那麼冷戰結束,登月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阿波羅計劃」的6次登月,幾乎可以說沒有帶來有價值的東西。不管是礦物還是氣體,我們均可以在地球上找到。美蘇以及後來世界各國對月球的研究,最終也是得出了結論:月球就是一片荒漠,沒有生命存在的跡象,不是人類未來的宜居空間。

從這個角度看,NASA再次耗費巨資投入載人登月,就顯得不值得了。把它投入到旅遊市場,肯定是不現實的。

第二,人類探索方向的變化。

如今已經不是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世界各國沒有必要因為霸權世界而無腦燒錢。先後探月登月,月球上有的東西,地球也有,而且月球並不宜居。因此,世界各國更傾向於發展近地空間站技術。畢竟,最早期的登月,其目的也是帶有軍事色彩。

近地空間站不管是在發展通信網絡技術,還是作為軍事間諜,其開發價值遠高於對月球的載人登陸探索。

同時,人類的焦點也逐漸從月球轉移到金星和火星。蘇聯人率先掌握了金星的探索技術,然而卻掉進了比月球更大的一個坑:金星沒價值不說,花的錢比去月球還多。因而,時至今日,對火星的探索,美國NASA還是壟斷地位。

因此,人類對載人登月方面,至少在如今的各世界大國面前,並沒有什麼技術壁壘。只是,探索月球僅僅在科學研究方面有些價值,在其他方面並無意義而已。

所以,距離上次載人登月已經過了48年,但直至今日,仍沒有國家再去效仿。在登月的意義方面,世界各國研究機構已經達成了共識。

嫦娥五號為何沒有載人登月

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大國,綜合國力走在世界前列,但我們至今沒有進行載人登月,包括現在的嫦娥五號,這又是為什麼?是花不起這個錢嗎?顯然不是錢的問題

在對月球的研究方面,從天文觀望到探測器入軌道,再到太空飛行器著落那「奪命15分鐘」......當然,還要考慮到回來的問題,它是一套綜合且複雜的系統實驗工程。「嫦娥項目」已經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完成月面登陸的國家,但載人登月仍需要一步步的來

畢竟在以科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對月球的「繞」、「落」、「回」以及載人,每一項我們都要積累下寶貴的經驗

載人登月,我們會做的,只是不是現在。

今天內容的最後,推薦給廣大太空科普愛好者朋友們一本好書——《圖說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窺探茫茫宇宙,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讓你筋疲力盡,何不到茫茫宇宙中暢遊一番。這不就有了蘇東坡「寄浮遊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嗎?既然從古至今皆是如此,我們又何必再為此小事而傷神呢?

今天的這本《圖說時間簡史》以霍金原著為藍本,本書力圖將複雜高深的理論物理知識以通俗易解的語言展現給普通人看,人類從古至今對時間的探索歷程將在書中清晰展現,並從哲學層面理解科學成果,以科學成果烘託哲學理論。無論是廣袤星際間的複雜關聯,還是一個個物理學概念的闡釋,都變得更加引人入勝,使人遐想萬千。

感興趣的朋友們可點擊下方連結,了解併購買!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已經著陸月球,我們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在嫦娥五號之前,只有前蘇聯和美國從月球獲得過標本,前者用無人採樣獲得了301克,後者通過六次載人登月獲得了381公斤。而本次嫦娥五號選取的著陸點,是以前從未有人造設備踏足過的月球風暴洋北部,所以嫦娥五號未來帶回地球的「月球標本」將具有非常高的科研價值,對於分析月球資源以便未來大規模開發利用也有很大幫助。
  • 嫦娥五號之後,中國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是以前從未有人造設備踏足過的月球風暴洋北部,所以嫦娥五號未來帶回地球的「月球標本」將具有非常高的科研價值但嫦娥五號的意義絕不只是「月球採樣返回」這麼簡單,我們其實可以把嫦娥五號當做是「載人登月」的一次小規模預演
  • 我國為什麼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有什麼關係
    在探月工程上,我國的探月成績可謂是碩果纍纍,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斬獲國際大獎,為我國月球探索和載人登月奠定了非常結實的基礎。嫦娥奔月成績在月球探索,我嫦娥系列探測器也是非常厲害,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攜帶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24 號,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 44 年。如果沒有這個量級的火箭,不僅嫦娥五號也無法順利發射,之後的載人登月和空間站計劃也根本不用想。為什麼要上月球「挖土」如果一切順利,再過一段時間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這是人類之前從未到訪過的的月球區域。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 載人登月偃旗息鼓48年,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專家:實現四大突破
    美國是從1960年到1972年期間,實現了多次的載人登月項目,在載人登月的過程中帶回了380多千克的月球巖石和月壤的樣本,其中大部分被美國收藏和研究,只有少部分贈送給了其餘的國家,包括給中國的1克樣本。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人類航天探索的創舉,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地球之外的天體,不過在1972年隨著阿波羅17號任務的完成,美國載人登月就次偃旗息鼓。
  • 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後,(中國)信心應該很強。中國最近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首次月背軟著陸,此前任何航天國家都沒有完成過。透過這些實際經驗,為載人登月打下了至少技術層面的基礎;對於空間站這個問題,中國的空間站已經著手實施。對於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嫦娥五號如今又邁出一步,而張白楠設計總師的一翻論述幾乎完全正確。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只要相信我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天終會到來。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還要追溯到 1976 年的蘇聯月球 24 號,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 44 年。如果沒有這個量級的火箭,不僅嫦娥五號也無法順利發射,之後的載人登月和空間站計劃也根本不用想。嫦娥五號月球軌道多次分離和對接,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類似。
  • 倒計時開啟,嫦娥五號待發,為何說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預演?
    因此在設計上,嫦娥五號包括上升器、著陸器、軌道器和軌道器四個部分,是目前嫦娥系列登陸器中設計最複雜的一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認為,此次嫦娥五號發射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那就是為將來中國載人登月做一次預演,為何要這樣說呢?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嫦娥五號11個重大任務階段重達8.25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飛船採用四艙結構設計,分別是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與半個世紀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異曲同工。之所以選擇如此高難度的任務方案有兩點原因,首先月軌交會對接方案可以獲取更多的月壤樣品,1731克月壤採集重量是蘇聯3次採樣總和的5倍有餘,再就是為了驗證載人登月的相關技術。
  • 嫦娥五號歸來後,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
    嫦娥5號二次射入月地轉移軌道,歷時23天的嫦娥5號工程也即將進入尾聲。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6~17日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空投採樣樣品,而採樣樣品最終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工作人員已在零下30多度下著大雪的著陸區等待多時,為此次五姑娘的月球之旅畫上完美的句號。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構成與載人登月飛船的結構構成類似嫦娥五號探測器包括: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四部分,對比美國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的結構構成是: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登月艙包括下降級和上升級。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公元2020年11月24日凌晨04時30分21秒806毫秒,我國首艘月球採樣飛船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下零窗口點火升空。 探測器順利入軌後航天科技五院終於公開了珍藏已久的嫦娥五號完全體照片,看著這張高清照片熟悉航天的人們不由得聯想起半個世紀前連續六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
  • 消息稱中國將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停止研發嫦娥五號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成果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多個首次還為載人登月技術發展積累了相關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比如首次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月球軌道首次對接。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我國可以實現載人登月?
    從我國在2004年開展月球探測工程的那一刻開始,「嫦娥」就承載著無數華夏兒女的登月夢想。如今「嫦娥五號」就要順利返回地球,它攜帶者2公斤的月球土壤,完美地完成了任務。如今世界各國的科研組織都期待著能從我國手中「討要」到一點土壤做研究。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嫦娥五號登月取樣,中國載人登月啥時候能實現?總師:時間問題
    文/白夜 11月24日凌晨,我國文昌發射基地將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引起大家的關注。按照計劃來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 中國載人登月
    根據相關規劃,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後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因長徵五號稍作延遲)。嫦娥奔月載人登月技術上已經成熟>此次嫦娥五號的成功,儘管在重量上略顯迷你,但是其技術複雜度和可靠度得到國際認可和支持。
  • 如果嫦娥五號獲取的樣本,與美國不同,是否意味著載人登月造假?
    11月24日4時30分,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篇章,當然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在月球上採集2公斤的樣本返回地球。每一次探月都會有些朋友發出疑問,期望這可以找到美國載人登月造假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