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論|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2020-11-26 騰訊網

月球是人們走向太空的前哨,未來我們將從地球出發到先到月球,實現人類登陸月球,然後將月球作為走向深空的演練場,最終走向火星、走向太空。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0年11月24日0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奔向月球的旅程,預計嫦娥五號將從月面獲取約2千克的樣品返回。多位航空航天專家參與騰訊新聞

#嫦娥五號#

話題討論,發表了對嫦娥五號任務的解讀和對未來探月工程的看法。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鄰居,也是唯一的天然衛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在新世紀進入新階段,把深空探測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對月球的探測也成為焦點,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它正式始於2004年,採用「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經取得了數次任務的巨大成功。

在此之前,成功從月球帶回樣品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前蘇聯。

其中,美國從月球總共取回381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前蘇聯共取回月壤樣品總共330克。不過,從1976年前蘇聯月球20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月球採樣返回算起,人類已經44年沒有獲得月球樣品了。

以下為行業專家在騰訊新聞話題裡的分析詳情:

火星叔叔鄭永春:騰訊新聞知識官、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獎獲得者

嫦娥五號是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探路者

通過地基天文望遠鏡對月觀測、太空望遠鏡和環月衛星的遙感探測、以及無人駕駛月球車和阿波羅太空人的月表巡視勘查,目前已經知道幾乎整個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月壤(Lunar Regolith)。

月壤是人類用於研究月球的樣本,實際上月壤指的不僅僅是月球上的土壤(Lunar Soil),還包括臥或埋於粉狀風化物中的直徑數米的巖石。月壤的種類是按照粒度大小進行分級篩選的,共分成>1 cm、1 cm~4 mm、4mm~2mm、2 mm~1 mm和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除了要完成月球採樣外,還是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探路者。月球是人們走向太空的前哨,未來我們將從地球出發到先到月球,實現人類登陸月球,然後將月球作為走向深空的演練場,最終人類將走向火星、走向太空。

D宗師:艾瑞首席分析師、騰訊新聞知識官

嫦娥五號任務為擁有更多天基設施積累重要經驗

嫦娥五號重約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是「繞落回」戰略目標的收官任務,也是難度最高的任務。對中國未來和平利用太空,擁有更多天基設施積累重要經驗。 此次嫦娥五號任務要是能夠成功,將是即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任務之後,時隔44年才再帶回月球土壤的航天大事。

太空精釀:騰訊新聞知識官、航天工程博士

「長五遙五送嫦五」將全面證明「胖五」的強大實力

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總重達8.2噸,這樣的重量意味著,把它發射到38萬千米外的月球並非易事,這項重任交給了中國航天目前最為強大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目前,長徵五號已有基本型和長徵五號B兩個型號:前者採用兩級半構型,已發射4次、專注於高軌大型任務,例如天問一號和實踐二十號等著名載荷;後者採用一級半構型,已發射1次、專注於近地重型任務,例如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嫦娥五號的重量已非常接近長徵五號火箭基本型對理論地月轉移軌道極限運力,也將通過這次「長五遙五送嫦五」的任務全面證明「胖五」的強大實力。

力學Nerd王小胖:騰訊新聞知識官、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副教授

整個採樣返回過程需要持續長達23天

地球和月球的運行軌道是主要原因,因為地月之間的運動非常複雜,地球自轉和月球公轉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地球的公轉,再次是太陽系的運動。

發射火箭,追求的是最佳路徑(軌道),於是根據我國的發射場位置,要等待月球到指定位置,這個時間就卡的非常嚴了。

不過,整個採樣返回過程需要持續長達23天,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

韓大洋:騰訊新聞知識官、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程師

嫦娥探月工程前三期已經分步達成,下一步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

就任務本身層面來看,嫦娥五號需要完成去往月球、降落採樣、返回地球三個步驟,再稍微細化一下是這樣的,首先是在地球上發射火箭將嫦娥五號推離地球,然後是沿著預定軌道飛到月球附近,第三步要準確踩剎車降落到預定地點,第四步是連挖帶鑽探的採集不同深度的月球樣品,裝好後就是起飛離開月球,第六步與前面第二步相反,從月球飛到地球附近,第七步是再次回到地球大氣內,帶著月球樣品降落。

對中國而言,隨著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實施,自2004年啟動的嫦娥探月工程前三期已經分步達成。

為了與國際上的其他月球探測任務相結合,我國計劃在下一個十年建立小型國際月球科研站,邀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宇航局參與。

相關焦點

  • 嫦五剛完成月壤採樣,印度求助俄羅斯花費14億​,準備載人登月
    嫦五完成月壤採樣,印度突然公開重要計劃,先登月後載人航天專家介紹,接下來完成採取月壤的嫦娥五號就會按照原計劃,啟動返回地球的任務。該任務環節將決定成敗,一旦能順利將月壤封裝帶回地球,且不管帶回多少,都算成功。而無人探測器登月取土返回地球任務,將會保障國內下一步載人登月順利實施。
  • 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問題有答案了!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國家航天局供圖月壤將妥善存儲 在毛主席故鄉進行異地災備李春來介紹,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專家強調,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 我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嫦娥5號之後,還有嫦娥6號等後續著陸月球探測採樣等任務,但人們的目光已經移向無人探月階段圓滿結束之後的我國載人登月任務,我國至今掌握了多少技術,還差什麼條件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然後上升器從月球升空與繞月飛行的軌道器對接,將裝有月壤的器皿轉移到返回器中,返回地球,返回器著陸。
  •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原標題: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嫦娥五號將承擔什麼「職責使命」?它將取得哪些技術突破?
  • 渴望「嫦五」月壤樣本,美媒:美國專家都知道希望渺茫
    渴望「嫦五」月壤樣本,美媒:美國專家都知道希望渺茫儘管有很多陰謀論,但美國曾在1969年登上月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美國登月的成功,美國又多次發射阿波羅號的飛船,從月球上帶回382公斤的月壤樣本和世界分享。
  • 「嫦五」返回方式獨特 載人登月未來可期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嫦娥五號登月專訪了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焦維新表示,這次嫦娥五號登月將面臨3大難點,為避免返回時的高溫和巨大的過載加速度對返回艙造成損害,返回艙將採取「打水漂」的方式穿過大氣層。而中國此前已經做了相關的實驗和周密的準備,焦維新對於飛船的成功返回非常有信心。焦維新還透露,目前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為載人登月做各項準備。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 「嫦五」為何探月、如何探月?這裡有答案
    未來的20多天,她的每一步行程都牽動我們的心。很多人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請「嫦娥」不辭辛勞趕赴38萬公裡外的月球挖「土」?她選擇降落和挖「土」的地方有何特點?大致要經歷一段怎樣的旅程?對此記者採訪了著名航天科普專家龐之浩。困惑1:研究月壤有何科研價值?龐之浩說。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成果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多個首次還為載人登月技術發展積累了相關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比如首次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月球軌道首次對接。
  • 呼籲嫦五分享月壤,美國頒布新法律: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
    NASA突然頒布新法律: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誰違規就罰款如今嫦娥五號三步走計劃正式完成,這意味著國內下一步制定的就是載人登月了。就在國內科研人員對月壤進行科研分析之際,美國NASA再次呼籲,嫦娥五號完成任務後應該和全球的航天機構分享月壤,美國NASA的專家還表示,當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完成後就是這樣幹的。不過,就在此刻,美國突然頒布一項新法律:只要是和NASA有合作的航天機構,將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否則誰違規就面臨數額不明的罰款。
  • 6000萬美國人相信: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給中國的1克月壤已說明一切
    歡迎軍迷們收看本期節目自從給我們國家的「嫦娥」五號發布了在月球上的直播視頻之後,引來了不少國家的目光。在幾十年前,美國人首次將人類送上地球。如今,我們國家來月球上挖土,這就讓很多網友想到了美國曾經送我們國家的1克月壤。隨後,美國向我們國家發來「賀電」,甚至還表示想要我們國家的月壤。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該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據悉,兩者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已於11月17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嫦五成功帶回月壤,稍一對比阿波羅登月真假立見
    17日嫦娥五號成功在內蒙古降落,完成了我國無人探月工程的三步走計劃,實現了我國首次地球天體外首次無人採樣並返回,這是過去44年,地球再次從月球帶回了珍貴的月壤!目前月壤已經順利取出,下一步是對其進行研究了。
  • 最好玩的登月直播對話:「私奔到月球的」 其實不只有嫦五和胖五?
    而在 11 月 24 日,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也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將取回約 2000 克的月壤,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人工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 「嫦五」之後,還有三臺月球探測器將相繼升空,為載人登月做鋪墊
    就在11月24日,我國的嫦娥五號開啟了它的奔月徵程,前赴月球將取回與約兩公斤的月壤,目前來看,已有不少國家開始眼饞這份來自38萬公裡之外的外星球物質了,就連美國宇航局(NASA)都酸酸地稱「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所獲得的數據」。
  • 新聞背後 | 我們為什麼要登月「挖土」?
    我們為什麼要登月「挖土」?對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記者採訪了行星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博士,請他帶我們為探月之旅做好「攻略」。我們為什麼要採集月球樣本呢,研究月壤有何意義?鄭永春:首先是為了科學研究。我們認識月球,除了遙感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樣品,在實驗室開展精細分析。 月壤是了解月殼巖石圈的組成和分布特徵,研究月球乃至地月系演化歷史的絕佳樣本。
  • 中國人離登月有多遠(圖)
    中國人離登月還有多遠?  帶著這些好奇、懷著一樣悸動的心,記者近日走訪了探月工程的專家們。  中國人一定要到月球去  從「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到傳誦千古的《春江花月夜》,從春秋的「四分曆」到近代中國首部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對探索月球的奧秘有著矢志不渝的追求,21世紀探月已成為我國科學家的重大責任。
  • 嫦娥五號歸來後,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五姑娘探月回來後,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馬上可以開始載人登月的動作了呢?其實情況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樂觀。六十年代,美國土星五號發射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時候,正處於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階段,傾全國之力發展航天,光土星五號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將近500億美刀,而當年美國的GDP也不過8000億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