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2020-11-24 中國青年網

11月23日,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已經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蓄勢待發。視覺中國 圖

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該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據悉,兩者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已於11月17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程序實施發射。

月壤資源豐富

回溯中國探月工程(亦稱嫦娥工程)的歷程,其整體可分為無人探月(「探」)、載人登月(「登」)、長久駐月(「駐」)三大步驟。其中,探月計劃又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

最後一步「回」便是即將開始的月球採樣返回,這便是此次「嫦五」的任務,其中光是如何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一步便極具挑戰性。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通過載人登月的方式,從月球表面人工採樣帶回地球,而此次中國則是要實現在月球表面由無人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屆時,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人類對月球「挖土」的執著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國阿波羅計劃先後於月球表面採集了2315塊樣本,帶回了總計約380千克的月巖與月壤。蘇聯則通過月球計劃16、20和24號任務,總共攜返約324克的月巖與月壤。這些樣本對人類對月球地質演化的破譯起到了十分寶貴的作用,在此後產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我國此次將從月球上採集重達2千克的月壤或月巖樣品。

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報導稱,月壤中存在大量對於地球來說十分寶貴的礦產資源,如稀土以及氦-3,其中鋯等稀土則是作為高科技產品必不可少的材料,而氦-3是未來清潔、高效核能源的關鍵。航天技術著名學者黃志澄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在核聚變反應中,氫的三種同位素與氦-3聚變釋放出的能量是所有核聚變反應中最大的,因此氦-3是核聚變最理想的燃料,「倘若我們此次成功完成採樣返回,我國就可對月壤內的氦-3含量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也可就此作出是否要進一步開發的決定。」

與此同時,對月壤的研究還可以為人類未來在其他太空領域的探索打下基礎。美國航天局甘迺迪航天中心曾於2019年8月表示,研究團隊計劃啟動研發一種可將月壤熔化並轉變為氧氣的設備,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探索提供可持續的資源支持。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2020年9月10日在宣布將向私營公司收購來自月球的塵土、巖石等資源時便坦言道:「太空資源是安全和可持續月球探索的關鍵」。

據英國《衛報》此前消息,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收購價格,50克至500克月球採樣大約在1.5萬至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85萬元至16.42萬元)。

「假使我國將來要在月球建立臨時科學站,或者是建立定居點,那麼屆時我們也需要對月球上的資源進行普查。若是現在就對其進行研究,未來或許便可在開發月球的過程中就地取材——直接在月球上開採資源並加以利用。」黃志澄說道。

「挖土」助力研究月球歷史

此外,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和板塊運動,太陽粒子活動為便會在月壤中留下證據。通過對月壤組分的分析,科學家就可以了解各時期太陽活動的變化,如2019年6月,美國航天局的研究人員就曾通過對月壤與地球土壤的對比研究探索太陽歷史,並依此就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提出假說。

此次「嫦五」出徵的預選著陸地區也很有特色,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其預計著陸地為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的月海平原,是一個與以往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月球」號任務採集月壤時完全不同的新地點,此前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世界權威學術期刊《自然》11月5日也曾刊文指出,「嫦娥五號」的此次採樣工作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

不過,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此次著陸的風暴洋的年齡相仿。假使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可以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那麼這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多位航天專家指出,此次任務將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此次任務最大的難點就是採樣返回。」黃志澄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之前美國阿波羅計劃都是有人在月球表面開展採樣工作的,在有人現場操控的情況下搞採樣返回的困難相對無人要小。鑑於此次任務沒有載人,所以我們既要準確地定位,又要提前設置好無人交會對接等關鍵步驟的時間點,這要求我們每項技術都要完整過關。此外,由於太空飛行器將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故在此過程中太空飛行器的防熱技術也將經受考驗。」

「正因如此,我們因對此次『嫦五』任務給予充分的期待,因其若獲得成功,那麼將成為中國走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黃志澄向澎湃新聞表示。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李迪克攝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嫦娥「五姑娘」此行要幹啥去?沒關係這還有個真人演繹的通俗易懂版本了解一下1 「嫦五」去月球做什麼?同學們可能會感到疑惑,大老遠地再折騰一番跑去月球挖土,還要辛辛苦苦帶回來的意義在哪裡?答案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月球。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成最後一步——「回」此次任務因此備受矚目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為何要用長徵五號發射?我們梳理了幾個問題幫你Get這次任務的重點何為「嫦娥工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發射倒計時!#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發射倒計時!#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11月24日,#嫦娥五號# 探測器升空,目標是採集約2公斤月壤並送回地球。嫦五計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一帶登陸,這存在著上億年前的玄武巖,研究它們有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此外,研究月球樣品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發現其中含有氦-3,它是高效且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  作者 張素 郭超凱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44年全球首次,"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挖土...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11月24日5時09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調姿結束,器箭分離。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嫦五」發射倒計時,這趟「挖土」之旅或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五問「嫦五」,怎樣去月球挖把土?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月面自動採樣,首次月面起飛上升,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正式啟程要去月球「挖土」,我國此次探月工程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壤樣本,進行後續的科研試驗。我們的飛船還沒飛到月球,美國的NASA就給我國發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透著求分享的意思,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的「土特產」?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挖土」視頻來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完成首次採樣
    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如何在月球表面採樣?「嫦五」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解讀鳳凰網獨家對話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師彭兢:首先怎麼採樣取決於月球表面到底什麼樣,如果是粉末狀的,像麵粉一樣的風化層,我們直接用採樣器,我們有兩套採樣器,採樣器直接鏟就可以。如果粉末黏在一塊變成一大馱,我們就用八個花瓣結構的採樣器儀把它打成鬆散的小塊採起來。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它將去月球「挖土」,為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
    1994年,我國科學家認為有必要去月球進行探測活動,在研究可行性多年後,2000年11月,我國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正式公布,月球探測工程也準備啟動。如今,多年過去了,我國探月工程進展如何呢?而明年,則將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它的任務和嫦娥五號一樣,都將在月球表面「挖土」帶回地球。根據日前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嫦娥七號月球探測器和我國首次小行星探測任務,如今都已經順利開啟。
  • 跨越38萬公裡,中國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大家是不是都快忘了,咱們的「嫦五」妹妹,還在回家的路上?  她的返回器中,還封裝2公斤的月壤。  這一去一回的,十六載「繞、回、落」可花了咱們探月工程科學家們不少心思!    目前,「嫦五」妹妹在環月等待階段,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進入月地入射點,等待月地入射窗口的到來,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要問——跑這麼遠,花這麼多心思,中國為什麼要去挖月球上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