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如何在月球表面採樣?
「嫦五」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解讀
鳳凰網獨家對話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師彭兢:首先怎麼採樣取決於月球表面到底什麼樣,如果是粉末狀的,像麵粉一樣的風化層,我們直接用採樣器,我們有兩套採樣器,採樣器直接鏟就可以。如果粉末黏在一塊變成一大馱,我們就用八個花瓣結構的採樣器儀把它打成鬆散的小塊採起來。如果它只是浮石,顆粒比我們的採樣器的尺度要小,我有可能挖上來。怕的是有一些石塊露出來的只是一小部分,有一大塊還埋在土裡,這種我們採的時候基本上就很困難了。所以到時候要試。
我們還有一個傳感器可以在上面壓一下,看看如果壓得很深,說明月壤比較鬆軟,可以挖得深一點,如果壓上去,印痕很淺,說明下面比較密實,那我們鏟挖的深度就比較淺。我們表取採樣設計的留了20多個小時就是針對不同的情況。
俄羅斯航天局與歐空局發來賀電!
在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向中國取得的這一壯舉表示祝賀。
央視視頻截圖
據塔斯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負責國際合作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副局長謝爾蓋·薩伐黎耶夫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對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落月表示祝賀。
薩伐黎耶夫說:「中國國家航天局完成了一次月球探測器採樣返回任務中的落月環節,這是中國航天事業上真正的歷史性事件,是中國太空探索史上的首次。」他還祝願嫦娥五號探測器能夠成功將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圓滿完成中國的科學計劃。他還表示,月球研究仍然是所有國家太空計劃的優先事項,俄羅斯與中國定期討論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合作。
託馬斯·祖爾布琴博士推文截圖
當地時間12月1日晚,歐洲空間局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的消息,並向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祝賀。歐空局還表示,通過其全球跟蹤站網絡,歐空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後,歐空局位於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地面站曾對其進行數小時的追蹤。而在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時候,歐空局將通過位於西班牙的馬斯帕洛馬斯地面站接收信號。
另外,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級別最高的科學官員託馬斯·祖爾布琴博士(Dr Thomas Zurbuchen)也在境外社交媒體平臺推特上對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表示祝賀。他稱這並非易事,當從月球上收集的樣本被送回地球後,希望所有人都能從對這種可促進國際科學界進步的寶貴貨物進行的研究中受益。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當天,祖爾布琴也曾發推文向中國表達祝賀。
模擬著陸畫面
據悉,嫦娥五號任務落月的著陸區,選擇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這個區域降落並實施採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一區域比起之前美國和前蘇聯落月採樣的區域,從地質上來說,可能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巖,如果能獲得這裡新的樣本,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綜合自央視新聞、鳳凰網航天等
點擊閱讀原文,
來鳳凰新聞客戶端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