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如何在月球「挖土」「打包」 航天專家揭秘中國首次月面...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12月3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至此,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作為嫦娥五號「挖土」之旅的核心步驟,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整個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環節之一。先「挖土」,後「打包」,整個過程有多難,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任務細節?記者就此採訪了嫦娥五號任務相關專家。

  使出渾身解數開啟兩種「挖土」模式

  12月1日晚,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月球後,這位勤奮的「五姑娘」就開啟了「挖土」模式:一種是鑽取,一種是表取。

  按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的說法,鑽取就是通過空心鑽杆的取芯機構,鑽到月球表面兩米深以下處,得到深層樣品的層理信息。表取就是採用機械臂末端固定鏟挖型採樣器,進行表層和次表層月壤採集,實現多點、多次採樣。

  據他介紹,嫦娥「五姑娘」隨身攜帶的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方式,採集約兩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之後將經過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最終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

  彭兢告訴記者,首次月面採樣困難不少,首先採樣裝置為全新研製,技術新、難度大,需要考慮飛行任務以及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電源、熱控等各種約束;其次,採樣期間面臨月面高溫的工作環境,採樣任務時序緊張、機構動作多、不確定因素多。此外,著陸器著陸後不能移動,鑽取採樣裝置正下方的地面到底是鬆軟的土壤,還是堅硬的巖石,都具有不確定性,也都影響著採樣計劃的順利完成。

  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是,表取採樣裝置和鑽取採樣裝置並不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同一側,一個在陽面,一個在陰面。

  嫦娥五號採樣封裝系統主任設計師鄧湘金說,為了讓鑽機處在相對低溫的條件下,特意將其部署在陰面。即便這樣,鑽取採樣裝置的工作環境仍然比較惡劣。在地面上,電機的耐熱極限也就100攝氏度。但嫦娥五號團隊通過集智攻關,研製出了能夠在180攝氏度環境下持續正常工作的耐高溫電機。

  據他介紹,為了確保「鑽得動」,鑽機上的鑽頭可謂百裡挑一。研製團隊通過對比16種設計方案,最終確定雙排鑽牙階梯構型,保證鑽進過程順暢可控,具備對8級硬度巖石的鑽進能力。

  彭兢說,為確保首次月面採樣任務順利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多措並舉,確定了先鑽後表、器地協同的工作程序,還開展了相應的環境試驗和專項試驗。

  「幾百次試驗,數十種工況模擬,多次『三位一體』模式的採樣封裝演練,研製團隊想方設法,全力以赴確保了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彭兢說。

  帶「月壤」回家的「打包神器」

  「挖土」完成後,如何將月球樣品「打包」帶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專家透露,由該所研製的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安裝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最頂端,可將採集到的月球樣品「打包」返回。

  相比月面極高真空的環境,地球表面包裹著大氣層,大氣環境中不僅有氣體成分,還漂浮著各種固體顆粒,如果月球樣品接觸到大氣中的這些物質,就會造成汙染,導致月球樣品科研價值大打折扣。

  因此,如何將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土壤和巖石樣品在無人條件下進行「打包」,並保證樣品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不能有任何汙染,成為科技人員關心的頭等大事。

  據五院510所專家介紹,被譽為「打包神器」的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這時就要登場了。在月面工作段,該系統運行先預設好的指令,首先解除蓋體鎖定,將裝置容器口完全敞開,方便鑽取及表取的月球樣品的承接,待所有樣品裝入容器後,將蓋體鎖緊的同時進行高真空密封。

  這臺「神器」,要經歷運載火箭發射、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全任務流程,最終才能將採集到的月球樣品送到科研人員手中。

  返回地面後,怎麼將密封如此嚴實的月球樣品取出?上述專家說,研製的月球樣品解封分裝操作臺,能夠實現在真空環境下對返回地面後的月球採樣封裝裝置進行解封,以及收集月球樣品釋放的稀有氣體,最大限度保證月球樣品儘可能少受地球外部環境的影響。

  有望揭開月塵飛揚的秘密

  已經結束「挖土」即將「回家」的嫦娥五號,此行其實還承擔了一項任務——對帶電月塵進行直接測量,這將有望揭開月塵飛揚的秘密。

  作為「探月家族成員」核心系統裝置,月塵帶電測量儀被安裝在嫦娥五號著陸器的頂部,對月球白天揚起的帶電月塵進行測量。這是自美國阿波羅計劃以來,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面的帶電塵埃進行直接測量。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踏足月球發現,月球地平線上漂浮著一層「薄霧」,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白色的「輝光」。關於「地平線輝光」,科學家普遍認為,那是月球表面極細的粉塵顆粒——月塵在某些作用下,揚起和漂浮到空中後散射太陽光形成的。

  五院510所專家表示,月塵來源於月壤中粒徑小於20μm的顆粒,大部分屬於PM2.5。這些月塵月表環境中易發生遷移運動,主要因素有流星體濺射、人類活動、靜電懸浮等。

  一些科學家認為,自然環境下,月塵懸浮遷移的主要原因是月塵帶電和近月表靜電場的存在——在太陽光照射、太陽風和宇宙線等複雜的作用下,帶上了電荷,並在電場的作用下四散飛揚。然而,這些作用具體是如何發揮作用,一直眾說紛紜,吸引著人類不懈探索。

  五院510所專家說,此次隨嫦娥五號登月的月塵帶電測量儀,由兩套相同的測量探頭組成,每套探頭又分別由一組阻滯柵網和一臺微質量天平組成。其中,阻滯柵網像扇門,只有滿足一定條件的月塵才可以通過。

  「這個條件就和月塵的帶電量有關。」五院510所專家說,柵網的下方是一個由粘性薄膜和石英晶片組成的微質量天平,它相當於月塵顆粒的體重秤。這是目前最靈敏的「秤」,甚至可以測到納克級的質量。

  按照航天專家的說法,當通過柵網的月塵顆粒被粘性膜「粘住」後,這些顆粒的質量就被稱量出來了。於是,通過設置不同的門檻,不同帶電量的月塵就被測量出來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球「挖土」「打包」航天專家揭秘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
    12月3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至此,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原標題:月球挖土,「打包」完成!)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有絕招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成功著陸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並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這將是我國甚至全球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嫦娥五號將怎樣開啟這場前所未有的「挖土」之旅呢?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用這招就夠了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鄧孝慈】《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始用絕招「挖土」,專家:意義重大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鄧孝慈】《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 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
    作者:郭超凱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 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
    圖片攝影:張高翔「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
  • 嫦娥五號要在月球「挖土」多久?:月面工作時間約兩天
    原標題:嫦娥五號要在月球「挖土」多久?:月面工作時間約兩天   中國新聞網11月24日消息,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的月面 48 小時
    2020 年 12 月 3 日,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天。這一天,我國首次實現了地外天體起飛。23 時 10 分,嫦娥五號上升器 3000N 發動機工作約 6 分鐘,成功將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在月面的 48 小時,嫦娥五號自主完成了從挖土到打包,從升旗到起飛的一系列任務。向月球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原定於 2017 年出發,這一遲到了三年的地外天體採樣之旅,可謂是我國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公開資料顯示,嫦娥五號此次任務共有 11 步。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去月球「挖土」咯!「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一看就懂!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專家解答↓↓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原創 中國軍視網 中國軍視網 收錄於話題#軍視問答2個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接下來,她就準備在月球上挖土啦! 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 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即將由嫦娥五號完成,難度究竟有多大?
    在這次「取土之旅」之旅中,嫦娥五號將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每一個首次背後意味著什麼?中國航天人將如何一一破解?就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進行揭秘。 在這個階段,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並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為此,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了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的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的軟著陸。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的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