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2020-12-08 騰訊網

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鑽取採樣。

北京飛控中心,科技人員為月表採樣提供信息支持。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工作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也即將進入最後一個任務階段——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此次任務的「終極挑戰」。昨日,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姜水清、嫦娥五號探測器鑽取子系統負責人王國欣、嫦娥五號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團隊技術負責人王曙群等人對此次「挖土」任務進行了介紹。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通訊員 段遜 王玓瑭

三種模式力保順利採樣

在看了嫦娥五號落月、「挖土」的全過程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姜水清給出了「完美」的評價。姜水清介紹, 為確保首次月面採樣任務順利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多措並舉,不僅對月面採樣過程進行了聯合設計分析,確定了「先鑽後表、器地協同」的工作程序,以及「器上操作、地面測控和地面物理驗證」三位一體的飛控模式;而且還設計了遙控工作、預編程工作和半自主工作三種工作模式,確保採樣過程的可靠性;此外,各單機還開展了相應的環境試驗和專項試驗,子系統開展了鑽取、表取和密封封裝專項試驗,驗證了單機及子系統的功能和性能。

姜水清表示,嫦娥五號所採用的表取、鑽取兩種方式互為備份,可以提高採樣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同時也能夠獲得更為豐富的樣品種類,為後續科學家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原始資料。此前,研製團隊想方設法做了幾百次試驗,數十種工況模擬和多次三位一體模式的採樣封裝演練,才得以全力以赴確保了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最強挖掘機」鑽頭百裡挑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29廠承擔的鑽取子系統承擔了此次月球次表層自主鑽取採樣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鑽取子系統技術負責人王國欣介紹,這次嫦娥五號的鑽取系統具有鑽進能力強、排粉能力強、月壤適應性強的特點,堪稱「最強挖掘機」。

首先是百裡挑一的獨創鑽頭,通過建立鑽進與取芯能力評價體系,對比16種設計方案,最終確定雙排鑽牙階梯構型,經過「千錘百鍊」,保證鑽進過程順暢可控,具備對8級硬度巖石的鑽進能力,同時具有較好的解決危險工況和大顆粒的能力。

其次,通過鑽杆模型的匹配和參數優化,最終確定外螺旋翼設計結構,採用雙頭、小螺旋升角的設計參數,使其排粉能力裕度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取芯率及鑽進策略的可調整性。

此外,鑽取子系統經歷了上千次地面鑽取試驗,積累試驗過程數據,形成了不同工況的鑽取參數資料庫,通過在軌預編程自主控制,實現鑽取子系統「迴轉」「衝擊」和「迴轉+衝擊」三種模式的自由切換。可根據採集到的鑽進參數自主切換策略,適應多種月壤工況,具有很強的鑽取適應性。

王國欣介紹,相比表取,鑽取的難度要大一些,這次的鑽取系統具備鑽取月表以下2米深度月壤的水平,並且不會破壞該區域月壤的結構。此外,為將月壤封裝容器與整形機構分離並傳送至上升器內,這一次在月壤傳送分離方案上獨創設計了「剪切銷」式低衝擊剪切分離的方式。在整形電機的驅動下,剪切機構在月壤封裝容器的上端面施加軸向壓力,通過軸向壓力剪斷均布的3個剪切銷,實現月壤封裝容器與機構部分的分離。

月壤轉移誤差不大於5微米

月壤採集好之後,就要進行月壤轉移。對接機構中對接環的運動位置精度和對中性是影響月球土壤封裝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149廠是參與研製生產嫦娥五號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的團隊。該廠首席技師、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王曙群介紹,這次對接樣品轉移機構是一種弱剛性結構,體積小、結構複雜,但功能一樣沒有減少,所以對於裝配中的測量數量、精度等要求更高。在轉移過程中,系統形成了一個封閉式的微型「隧道」,受到了產品特性的六個自由度的限位限制。

在研製過程中,團隊的兩位技師吳駿和顧京海發現在理論和實際運用中系統的運作出現了偏差,由於六個自由度的限制,讓本來就屬於弱剛性的結構很容易受到外界壓力後產生細微的形變;在消除「卡殼」現象的過程中,他們通過對整個系統的傳送的運動軌跡和路徑進行仔細分析,提出了將限位減少到兩個自由度,即左右和旋轉的自由度。為此,他們將原本圓孔的限位裝置改為「方孔+扁平軸」的限位裝置,從而在確保產品裝配精度要求的情況下,使得轉移機構在運作的過程中能夠不走偏並流暢地完成每一個指令和動作。

最終,研製團隊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轉移機構的運動位置精度,使各個位置的精度誤差均不大於5微米,成功實現月壤從上升器向軌道器的轉移,一舉解決了產品「卡殼」現象的問題。

回程將採取「打水漂」

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採樣後,即將帶著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查學雷早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任務的再入航程與飛行試驗器基本一致。在環月等待階段,嫦娥五號軌道返回組合體將從對接艙分離並進入月地入射點,等待月地入射窗口的到來;在月地轉移階段,軌道返回組合體在經歷多次中途修正之後,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高度處將實現軌道器和返回器的分離;到了再入返回階段,嫦娥五號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後,返回器首先以第二宇宙速度衝向地球,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重新跳出大氣層,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進行降落,最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平穩地降落在預定地點。

而當返回器帶著月壤向地球飛來,其飛行速度是接近每秒11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一旦速度過猛,後果不堪設想,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創新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就像在太空「打水漂」一樣,讓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紮入大氣層,返回地面。

為確保嫦娥五號能平穩返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探測器量身定做了3臺新型發動機,其中兩臺3000N發動機將分別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上升器提供動力,而1臺7500N變推力發動機則將完成探測器著陸組合體月面軟著陸任務。

此外,返回器S頻段應答機作為返迴路上的唯一測控通信工具,將為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保駕護航。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原標題:月球挖土,「打包」完成!)為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探測器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
    天氣網訊,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事情引來網友們關注,據悉,探月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那麼,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呢?一起來看看吧。
  •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計劃取回2公斤月球樣品。嫦娥五號究竟如何「挖土」並取回?
  • 月球「挖土」簡史:嫦娥五號將帶2公斤「土特產」返回地球
    月球「挖土」簡史■耿國虎 王鈺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 去月球「挖土」咯!「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好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小劇場」上演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近月制動、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等等,全過程一看就懂。▼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新京報訊(記者倪偉)12月17日凌晨,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獲得成功。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是返回器將兩次進入大氣層,仿佛打了個水漂。
  • 科技|到月球了!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現場視頻⬇️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這個區域降落並實施採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一區域比起之前美國和前蘇聯落月採樣的區域,從地質上來說,可能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巖,如果能獲得這裡新的樣本,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你知道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分幾步嗎?
    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成功踏上到月球的「挖土」之旅,你知道這趟旅程分幾步嗎?下面跟小編一起看看。嫦娥五號在環月飛行軌道中行進到動力下降初始點,並在該階段完成軌道返回組合體和著陸上升組合體的分離,著陸上升組合體分離後要進行2次降軌、變軌,軌道返回組合體將繼續環月飛行,等待上升器的到來。五是著陸下降階段。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是繼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完成之後,開啟的第三步「回」的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它將去月球「挖土」,為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
    根據報導,今年10月底,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它將首次在月球完成採樣返回地球的工作而明年,則將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它的任務和嫦娥五號一樣,都將在月球表面「挖土」帶回地球。根據日前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嫦娥七號月球探測器和我國首次小行星探測任務,如今都已經順利開啟。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這裡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  對於月球這個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中國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此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11月24、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第二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 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11月29日20時23分,兩腳剎車後,「嫦娥五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 11月30日,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至此,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接下來,找到並運輸返回器,以及對月壤分析任務的接力棒就要交給嫦娥五號在地面的人類「同事」了。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空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除了「挖土」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探測,如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
  • 「挖土」視頻來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完成首次採樣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還要闖多少難關?
    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據報導,嫦娥五號探測器預定於12月1日左右在月球正面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軟著陸,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自動採樣,並帶回約2公斤樣品。那麼,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返航還需通過哪些難關呢?   ●為何選擇這裡著陸?
  • 出發,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
    嫦娥五號由4器組成,因此嫦娥「五姑娘」是家族裡結構最複雜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  2任務不一般 去月球「挖土」  這次,「五姑娘」的任務不一般。其任務的目的是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  2007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衛星。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月球衛星曾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