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2021-01-15 中華網

出發容易回家難,嫦娥五號為什麼打個「水漂」才能到家?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新京報訊(記者倪偉)12月17日凌晨,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獲得成功。

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

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是返回器將兩次進入大氣層,仿佛打了個水漂。這個「水漂」會不會讓它滑得太遠,以至於找不到家?

這個「水漂」學名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尾聲,這場太空「水漂」貢獻了最後一幕驚險的表演。

地球家門難進

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返回器以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急速衝向地球,在距離地面120公裡高度,像一顆彈頭扎入大氣層。很快,藉助大氣層的升力,彈頭又躍了出來,回到太空。到達最高點之後,再次下降,二度進入大氣層。

一出一進,返回器慢了下來,從第二宇宙速度降到8公裡/秒左右的第一宇宙速度。接下來,它跟以前的神舟飛船返回艙一樣,一邊穿越大氣層一邊減速,在地面十公裡上空打開降落傘,緩緩墜地。

回收神舟飛船返回艙,四子王旗著陸場已經駕輕就熟,而這次回收,讓著陸場面臨新的難題。差別主要在於速度。

「神舟飛船從2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返回,嫦娥五號則是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回,速度要快得多。」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採用神舟飛船同樣的防熱技術和返回方式,一不小心,返回器可能會撞毀或者燒壞。

漫漫徵途,不能在家門口摔倒。

安全返回,一直是嫦娥五號任務的幾大難點之一。早在十年前嫦娥五號立項之初,航天專家就為此頭疼。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曾回憶,以王禮恆院士為代表的航天專家認為,嫦娥五號高速返回是我國首次嘗試,與任務成敗息息相關,如果不事先驗證,風險是巨大的。

為此,在嫦娥一號到五號探測器之外,嫦娥工程中增加了唯一一次試驗飛行任務,專門驗證嫦娥五號的返回方案。這就是2014年實施的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嫦娥-5T」任務。

「嫦娥-5T」當年沒有落月,在月球飛了幾圈之後便返回地球,重頭戲是在地球大氣層打個「水漂」,先降速再返回。

這種「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使結構和防熱系統的壓力都得到緩解,也使航程和落點達到理想的結果。這次,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這麼回來的。

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返回過程和軌跡。圖/《中國科學》雜誌

「太空水漂」返回術

從月球高速返回,人類並沒有多少可選的路徑。要麼「硬衝」,也就是彈道式再入;要麼藉助大氣層摩擦力緩衝,先減一次速,也就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

蘇聯於1968年發射的探測器6號完成繞月飛行後,首次實現了跳躍式再入返回,隨後美國阿波羅飛船帶著航天員和樣品返回時,也採用這種方式。而蘇聯的「月球」系列、美國的「星塵」和「起源」,以及日本的「隼鳥」等無人深空探測器,採用了較簡單的彈道式再入方式,也就是直接返回。

兩種方式各有優劣。採用彈道式直接再入的返回艙,無法進行姿態和軌道的調節,對軌道設計、分離釋放和落點預報能力要求很高;而半彈道跳躍式的返回艙比較靈活,但系統配置和制導控制方案更為複雜,質量也要大得多。

從全球來看,無人採樣返回任務中兩種方式都採用過,載人深空探測任務則採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方式。

解決完返回方式的問題,嫦娥五號還需要應對一個致命的威脅——高溫。

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防熱是這次返回中嫦娥五號面對的大難題。由於返回速度過高,若防熱技術不過關,有可能在大氣層高速摩擦中燒毀。另外,跳躍式再入方式使得防熱結構表面經歷高溫、低溫、再次高溫的歷程,熱衝擊有可能導致防熱層表面開裂。

防熱設計有兩個重要的目標:降低熱流密度和總加熱量。熱流密度過大,可能燒穿返回器頭部和一些部位。熱流密度與半徑的開方值成反比,也就是說,物體越小熱流密度越大。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器比神舟返回艙小得多,只有後者的七分之一,降低熱流密度難度陡增。而總加熱量越大,防熱系統就要設計得越厚、越重,為了給太空飛行器減重,必須控制總加熱量。

「另外,再入軌道和防熱系統的設計,還要儘可能降低過載和提高落點精度。」黃志澄說。過載就是加速度,過載如果太大,不僅航天員的身體受不了,月壤在返回器內也可能受到影響。

嫦娥五號返回器再入大氣層(模擬圖)。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為載人登月練功夫

黃志澄認為,嫦娥五號之所以要攻克「打水漂」的難題,是為了兼顧長遠目標,為未來更複雜的深空探測返回積累經驗。「未來如果從火星等更遠的星球採樣返回,速度會更快,我們積累了多種返回技術,可以讓未來有更多選擇。」

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主要是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但其蘊含的多項技術創新,有著提前探路的考慮。比如,月球軌道上的交會對接,很可能就是載人登月交會對接的雛形。據官方介紹,嫦娥五號三大工程目標之一,就是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於登雲說,中國通過這次無人採樣返回兼顧了兩件事,這是中國方案最大的亮點。

嫦娥五號的返回,建立在我國近50年的太空飛行器返回基礎之上。中國最早的太空飛行器返回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探空火箭,後來經歷返回式衛星、飛船返回艙,技術一步步成熟。

未來,中國還將面臨更複雜的返回任務。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嫦娥五號探測器總設計師楊孟飛等人曾在論文中提出,火星巡視探測、有大氣天體的進入探測乃至載人登月等,都將面臨進入和再入的難題。在深空探測再入返回和有大氣天體進入技術方面,我國還應繼續深入開展研究,包括氣動外形、防熱材料、導航手段、降落傘、測控等環節。

「月球很特殊,表面沒有大氣,因此不存在進入的問題。但是未來探測器如果要進入有大氣的星球,比如火星,在著陸時就會面臨同樣的考驗。」黃志澄說,嫦娥五號的探索,讓我們手握更多打開深空之門的鑰匙。

新京報記者倪偉

編輯陳思校對李立軍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其實,早在2015年我國就進行了「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提前成功進行了高速返回測試,為確保本次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實施和探月工程持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由於本次是攜帶樣品返回,樣品儲存裝置以及樣品的質量要疊加在上面,還是有少許不同。
  •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僑報網綜合訊】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日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約6天的環月等待,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機動,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月球「打卡」歸來 軌道器「擺渡」回家之路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此過程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製的軌道器,像「太空郵差」,護送嫦娥五號返回地球。頭頂肚裝的「太空搬運工」嫦娥五號探測器為四器組合體設計,由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4個部分組合而成。其中,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均有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研製基礎,而軌道器的研製可謂「白手起家」。
  • 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IT之家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凌晨 1 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 5000 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凌晨 1 時 33 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 120 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 11.2 千米 / 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 中國探月三期的主任務:發射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
    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時,將以接近11.2千米/秒返回再入大氣層。這項技術十分複雜,無法通過地面模擬得到充分驗證,所以是未來嫦娥五號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四大關鍵技術中最難的一項,風險很大。為此,我國在2014年10月24日先發射了1個名叫嫦娥五號試驗器的太空飛行器來探路,驗證高速返回技術。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多長時間到月球+返回地球時間
    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器組成,也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這麼多首次疊加在一起,意味著本次任務難度非常高,可謂「步步驚心」,同時看點也是層出不窮。在嫦娥五號任務發射之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走進文昌航天發射場,聽多位航天專家權威解讀嫦娥五姑娘的本次探月之旅。
  •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了
    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據新華社報導,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嫦娥五號軌道器已變軌,「嫦娥」「維納斯」或相會!
    嫦娥五號返回艙已經返回地球,裡面承載著1731克的月壤,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計劃已取得圓滿成功,但是嫦娥五號升空的時候重量為8.2噸,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從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對媒體介紹稱,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
  • 我國首個月球採樣返回器——嫦娥五號,將於11月底發射
    這枚火箭將託舉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飛越卡門線。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是我國首個天體採樣返回器,它也是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作。、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組成。最多可攜帶4公斤樣品返回地球,這次任務嫦娥5號計劃帶回2公斤樣品。嫦娥五號的採樣器是複合式的,它有深孔採樣器和鏟式採樣器,探測器通過「一鏟一鑽」來採集月球物質。長徵五號遙五火箭(CZ-5 Y5)這是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的六次飛行任務。由於長徵五號前兩次飛行任務的不順利,我國許多重大的發射任務都推遲了,嫦娥五號也受到了影響。
  • 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
    原標題: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小憩 擇機「回家」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
  • 月球上沒有大型發射臺,嫦娥五號如何返回?
    而在月球上沒有提前建好的發射塔,更沒有長徵五號這樣的大型火箭,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時,真正降落到月球表面的也只有一個小小的著陸器和上升器。這些原因都導致月球的發射難度相對於在地球上發射難度降低了很多,這也使得當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不再需要搭建複雜的發射塔,也不需要運載力極強的重型火箭。那麼,這次嫦娥五號登月成功後,返回地球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嫦娥五號返回過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
  • 嫦娥五號軌道器「舊物利用」: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1點
    國家航天局供圖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留在太空的軌道器將「舊物利用」,開展新的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工作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也即將進入最後一個任務階段——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此次任務的「終極挑戰」。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對媒體介紹稱,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
  • 嫦娥五號成功抵達月球軌道!組合體分離難度僅次於阿波羅登月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分離,難度僅次於阿波羅登月。可以認為只有中美的登月探測器在環月軌道上實施過分離和對接。嫦娥五號也堪稱迷你版的阿波羅登月飛船,只不過是尺寸較小的無人版,所有的一切都暗示中國進行載人登月的時間將不遠了。出品:兵器瞭望臺(第2936期 頭條獨家)29日至30日,嫦娥五號工程傳來好消息,從29日晚上20時開始,嫦娥五號完成了近月點制動,這是一次「剎車」,從地月轉移軌道進入了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將於11月24日發射,預計將在月球正面的風暴洋北部呂姆克火山附近登陸,攜帶了鑽地設備,將在鑽地採樣將樣品裝回返回器後,深空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然後再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為什麼發射上天的是嫦娥五號,而返回地球的只有嫦娥五號返回器呢?在智東西此前發表的文章《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中,我們提到嫦娥五號由上升器、著落器、返回器、軌道器四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