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三期的主任務:發射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

2020-11-26 網易軍事

(原標題:「四器」組合的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

我國探月三期的主任務是發射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從月球取回2千克月樣品到地球實驗室供科學家進行精查。其目標是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對返回樣品進行系統分析與研究,深化對月球和地月系統的起源與演化的認識。


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釋放攜帶月球樣品的返回艙返回地球示意圖

其工程目標是:突破月表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地球大氣高速再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航天技術水平;研製並發射月球探測器,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實現航天技術的重大跨越;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基礎。

其科學目標是:進行著陸區的探測與研究;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面,對返回樣品進行系統的巖石學、礦物學同位素地質和地球化學的分析於研究,結合月面物質成分的分析數據,深化對月球和地月系統的起源與演化的認識。

我國月球採樣返回計劃通過發射嫦娥五號和六號來實現的,其中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定於2019年用長徵五號發射,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

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時,將以接近11.2千米/秒返回再入大氣層。這項技術十分複雜,無法通過地面模擬得到充分驗證,所以是未來嫦娥五號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四大關鍵技術中最難的一項,風險很大。

為此,我國在2014年10月24日先發射了1個名叫嫦娥五號試驗器的太空飛行器來探路,驗證高速返回技術。它先飛抵月球附近,接著,自動返回地球,最後試驗器的返回艙於2014年11月1日採用半彈道跳躍式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最終通過傘降形式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順利著陸。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繞月飛行後再入返回地球。它的成功表明,我國已全面突破和掌握了太空飛行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


採用半彈道跳躍式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示意圖

採用跳躍式返回方式增加了在大氣層的「一出一入」,這類似達水漂,目的是延長試驗器在大氣層飛行的軌跡,消耗掉返回器的部分能量,從而減小著陸速度,以便選擇降落區。蘇聯和美國探月時也曾利用過類似原理著陸,但其航程沒我國的長,而著陸場比我國的大。

這項任務需要攻克氣動力、氣動熱、防熱、半彈道式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表明,再入的速度提高1倍,再入熱量就將提高8~9倍,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時摩擦會產生巨大的熱能,所以必須做好返回器的熱防護設計。

嫦娥五號試驗器由服務艙和返回器組成,重2噸多。其服務艙以嫦娥二號平臺為基礎進行適應性改進設計,具備留軌開展科研試驗功能;返回器為新研產品,外形類似「神舟」飛船返回艙,但小一些,重量約330千克,具備返回著陸功能,與探月三期任務中使用的返回器基本一致。 


由服務艙(下)和返回器組成的嫦娥五號試驗器

該試驗器採用繞月自由返回軌道,在經過發射段、地月轉移段、月球近旁轉向段、月地轉移段、返回再入段和回收著陸段6個階段後在內蒙著陸。返回再入走廊非常窄,返回器再入角只有正負0.2°。如果再入角過小,試驗器就不能返回地球;如果再入角過大,不能實現第一次的彈出,會越過了既定的防護設計。

這次任務的完成實現了四大技術突破:①高速的氣動力、氣動熱技術;②高熱量、大熱流的熱防護技術;③高精度、高動態的制導導航控制技術;④長距離、大範圍的再入回收測控技術。

定於2019年發射的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務,由上升器、著陸器、軌道器、返回器四個部分組成。它不僅要完成落月,還要攻克「採樣」、「封裝」、「上升」、「對接」、「高速返回地球」等技術難題。


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器的結構

在執行任務中,嫦娥五號的「四器」被送到月球軌道後將兩兩分離,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留在月球軌道,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落到月面上;著陸後,著陸器用兩個機械手進行月面採樣和鑽孔取樣,並將樣品放入上升器攜帶的容器裡進行封裝;隨後,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分離;接著,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踏上返回地球的歸途,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飛到距地球幾千千米時兩者分離;最後,返回器在地球著陸。

嫦娥五號將實現多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上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月球軌道上實現無人對接;首次攜帶月球樣本飛回地球;首次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著陸。

值得注意的是,它在月面取樣後要封裝,要求不能有任何汙染;上升器在月面上起飛是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升空;它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的交會對接與「神舟」飛船與天宮交會對接不同,難度大、精度高;最後,嫦娥五號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返回到地球上的中國可控範圍。


嫦娥五號落月後展開機械臂示意圖

我國探月三期任務完成後,還將對月球兩極進行落月、巡視、採樣返回探測,我國正在規劃探月四期工程,擬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一開始是通過智慧機器人來控制的基地,在我國進行載人登月以後,人也可以再上去進行短期的照料。


上升器離開著陸器

另外,我國將在2020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它由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車組成,擬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三個目標,這在世界火星探測史上是從所未有的,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我國火星軌道器將工作一個火星年。火星車壽命為地球的92天。它們共載13臺科學載荷:不同解析度的相機,探測火星淺層結構的淺層雷達等,探測火星的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場和內部結構。

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我國火星著陸區在火星北緯5°~39°。從光照考慮,落在火星赤道附近好,但那裡地形複雜。另外,由於在火星登陸,99%以上減速是靠火星大氣,因此著陸點海拔越低減速時間越長,著陸越安全。

此後,我國將進行火星採樣返回探測,探測小行星等。 

(杭添仁)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責任編輯:葉智發_NBJS6073

本文系網易原創稿件,版權屬網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下載使用時須註明稿件來源:網易,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這個月我國將發射首個天體採樣返回器——嫦娥五號
    2020年9月中國航天大會如期舉辦,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在大會上表示: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在2020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天體採樣返回器。它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個部分組成。
  • 我國首個月球採樣返回器——嫦娥五號,將於11月底發射
    這枚火箭將託舉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飛越卡門線。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是我國首個天體採樣返回器,它也是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作。(半級:助推器)這次執行嫦娥五號發射任務的火箭為「兩級半」結構的長徵五號基本型。飛行發射地點:毫無疑問,長徵五號的發射地點是位於中國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今年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高密度任務年。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2010年10月1日,作為技術先導星的「嫦娥二號」發射升空。它運行在距月面100千米高的極軌道上,主要對六項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並對未來的預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同時獲取更豐富和準確的探測數據。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半年設計壽命期滿後,又進行了一系列拓展試驗,開創了我國航天一次發射開展多目標多任務探測的先河。「嫦娥三號」是探月二期工程的主任務。
  • 科技|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作者 | 龐之浩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楊馥溪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回顧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標誌新探月時代到來
    「嫦娥」起舞,直奔月宮。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在椰林海韻中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嫦娥五號還將從月球上收集並返回大約兩公斤的月球土壤樣品。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來源:央視新聞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12月2日,「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採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篇章!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舉世矚目。這也是五院成功發射的第300顆太空飛行器。
  •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了
    來源:國家航天局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過程細節披露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福州市召開的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情況的技術細節。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取月壤,中國探月的「一小步」
    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圓滿完成。中國探月的「一小步」,也將助推中國深空探測的「一大步」。未來一系列航天任務,包括對火星、小行星的採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都將用上源自於嫦娥五號任務的技術。
  • 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過程細節披露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福州市召開的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情況的技術細節。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分別是:①首次月面自動採樣;②首次月面起飛上升;③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④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到月亮上觀光探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憧憬和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浪漫想像開始成為現實。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新京報訊(記者倪偉)12月17日凌晨,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獲得成功。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是返回器將兩次進入大氣層,仿佛打了個水漂。
  • 和學生一起學習嫦娥五號探月
    我們在祝賀探月歸來、祖國強大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習,強基以強國。(以下來自百度百科) 附1:探月過程嫦娥五號(Chang'e 5),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 嫦娥五號艱辛歷程
    09年,中國在探月二期工程實施的同時,為銜接探月工程一、二期,兼顧中國未來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發展,中國正式啟動了探月三期工程的方案論證和預先研究。三期工程於2011年立項,任務目標是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工程規劃了2 次正式任務和1 次飛行試驗任務。
  • 嫦娥五號年底發射 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央視網消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目前正在福州舉行。來自多個領域的航天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未來我國航天發展的方向和規劃。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即將在今年底擇機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訪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相比於之前的任務,「嫦娥五號」承擔的任務最重,同時面臨的技術難題也更多。 完成採樣之後,探測器要將樣品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發射日期已定,將首次月球起飛採樣
    作為當前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也備受大家關注。 11月17最新消息,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於今天早晨7時40分前後,開始垂直轉運至101發射工位,並計劃於11月24日凌晨擇機發射嫦娥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