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艱辛歷程

2020-12-04 五六二三

09年,中國在探月二期工程實施的同時,為銜接探月工程一、二期,兼顧中國未來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發展,中國正式啟動了探月三期工程的方案論證和預先研究。三期工程於2011年立項,任務目標是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工程規劃了2 次正式任務和1 次飛行試驗任務。分別命名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和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其中,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


中國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步走,繞月和落月任務已圓滿完成。根據探月三期時間表,預計於2017年12月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取樣並返回地球。嫦娥五號由軌道器、上升器、著陸器和返回器組成。


2014年10月24日2時,嫦娥五號T1試驗器成功發射。用於驗證飛行器能否從月球軌道順利返回,並降落在預定的位置。這是2017年實現探月無人採樣返回的最重要的試驗。


2014年嫦娥五號T1試驗器的任務,

就是將軌道器和返回器的組合體送入月球軌道,再讓組合體返回地球。葉培建介紹,組合體在距離地球幾千公裡的太空中會分離,返回器會按照嫦娥五號將要走的路,回到地球,而軌道器就「不要了」,變為太空垃圾。將組合體送入太空的工作在西昌完成。


2014年發射的試驗器,是2017年以前探月工程最後一個太空試驗,因為這項試驗風險太大,且沒法在地面進行模擬。而其餘例如在月球表面取樣,在月面上起飛等,都通過在地面上做模擬試驗的方法來驗證可靠性。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張「返程票」,標誌著中國探月告別「單程票」時代,為未來嫦娥五號執行更為複雜的返回任務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5年3月,葉培建院士表示嫦娥五號正在進行研製,進展良好,將按計劃於2017年在海南發射。

2015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宣布,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器服務艙為嫦娥五號任務開展在軌驗證,9月2日完成對嫦娥五號預定採樣區遙感成像飛行任務。

2015年11月23日,嫦娥五號、長徵五號在海南合練。

2016年8月1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801所組織完成了嫦娥五號上升器正樣全系統熱試車。

2016年12月,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推進子系統正樣熱試車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嫦娥五號著陸器推進子系統熱試車完美收官。這也是嫦娥五號研製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在2017年6月6日開幕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首次透露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著陸地點為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同時開展相應的科學研究。呂姆克山脈位於月球正面西北部。


2019年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技術,2019年年底前後將發射嫦娥五號,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探月工程將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2020年9月19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2020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2]

2020年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3]

2020年11月21日上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進行了發射前的最後一次系統間全區合練。[4]

2020年11月23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5]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6]

參考資料

[1] 長五B首飛後 官宣後續中國空間站建設計劃・長五B首飛後 官宣後續中國空間站建設計劃[引用日期:2020-06-02]

[2]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_科技湃_澎湃新聞-The Paper・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0-09-19]

[3]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完成垂直轉運 嫦娥五號擬11月下旬發射・中新網[引用日期:2020-11-17]

[4] 「長五」送「嫦五」 中國探月第三步拉開序幕-新華網・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3]

[5]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加注低溫推進劑,計劃24日凌晨發射・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0-11-23]


相關焦點

  •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12-01 08:05:5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外交部:期待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都期待嫦娥五號能夠順利平安凱旋歸來。嫦娥五號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後,於6日凌晨實現上升器與軌道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容器已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對此,華春瑩表示:「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16年來,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這一夢想正在成為現實。中國探月全線的工程師、科學家勇於探索、攻堅克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全中國人民都在為中國探月科研人員的努力和智慧感到驕傲。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距今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在這短短一周的時間跨度理,嫦娥五號傳回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捷報」。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昨天,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又到來了!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篇章!
    ▲嫦娥五號探測器作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核心,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嫦娥五號任務中,最終攜帶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對任務的成敗至關重要。嫦娥五號探測器再入返回設計繼承了飛行試驗器的設計,任務的再入航程與飛行試驗器基本一致。但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重量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影響返回器的質量特性,對返回器GNC控制的健壯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見證大國崛起!
    嫦娥探月中國探月工程也即「嫦娥工程」,正式始於2004年。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目前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正進行地如火如荼。'喜鵲'中繼星傳回的第一張月背影像圖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於今年11月24日成功發射,目前已經完成了月面著陸、月表採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而嫦娥五號最重要目標任務就是「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研製模擬月壤近10年的武漢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當天下午,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做客逸夫博物館,為廣大師生揭秘嫦娥五號探月背後的故事。通訊員王紫璇 攝)肖龍講座以《九天攬月•築夢蒼穹》為題,從為什麼要探測月球、嫦娥五號工程難點、為何要採月球土壤、如何採集月球土壤、模擬月壤的重要性、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六個方面,講述了中國探月工程的艱辛歷程。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嫦娥五號為何選擇本土精準回收?49年前的辛酸經歷,一切都歷歷在目
    文\唏兮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歷經23天的艱苦探月曆程之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2月17日凌晨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登月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月面採樣,帶回月壤,以便人類對於月球的了解
  • 嫦娥攬月|難點多,風險大,嫦娥五號有多複雜?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飛行程序非常複雜,技術性能要求嚴格,研製工作事關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成敗。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聽青年科研工作者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高傑攝/光明圖片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它開啟的,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抵達月球後挖取月壤,再帶回地球。在這項萬眾矚目而異常艱辛的任務背後,活躍著一群年輕科研工作者。他們用行動完成著習近平總書記「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的殷切囑託,詮釋著「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的真實意義。
  • 和學生一起學習嫦娥五號探月
    四、養成為家國未來的自發學習狀態我們的祖國何以成功,在於背後千千萬萬為祖國發展無私奉獻的人們做出的艱辛努力!是什麼讓我們無比自豪,是正在強大並將繼續強大起來的祖國給了我們充足的底氣!(以下來自百度百科) 附1:探月過程嫦娥五號(Chang'e 5),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2020年11月24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將其送入預定軌道 。11月24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嫦娥五號任務是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嫦娥五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回顧「繞」 「落」 「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一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發展歷程。 2004年我國探月任務正式定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被稱為「玉兔」,中繼星叫「鵲橋」,玉兔嫦娥著陸區叫為「廣寒宮」,從2004年開始,嫦娥就已正式向月球進發。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距嫦娥三號成功發射已整整七年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央視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我國的嫦娥工程利用這項技術,已先後使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月面任務。2013年12月2日,我國第一個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在月球虹灣區成功著陸。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 人類對太空的憧憬與夢想也從未止步。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51年後的11月底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即將發射,同時將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