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攬月|難點多,風險大,嫦娥五號有多複雜?

2020-12-03 澎湃新聞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飛行程序非常複雜,技術性能要求嚴格,研製工作事關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成敗。

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將經過11個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本文圖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嫦娥「五姑娘」有何不同?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

時間回到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立項,嫦娥五號探測器啟動研製工作。在2012年12月,完成探測器系統方案階段研製總結評審,轉入初樣研製階段;2015年12月,探測器研製迎來一個重要節點,探測器系統初樣研製總結和正樣設計評審完成,轉入正樣研製階段。今年7月,嫦娥五號空運抵達發射場,此後開展了將近5個月的發射場工作。

從2007年起,我國先後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探測器,那麼與這四個「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外觀造型就不一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專家介紹說,作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核心,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器,包含15個分系統。這四器每一個都是單獨的個體,此外它們還能組合在一起,比如著陸器和上升器「抱」在一起,就組合成了「著上組合體」,而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而成的叫「軌返組合體」, 此外,四器「串」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探測器。而嫦娥 「大姐」和「二姐」分別是一顆單獨的衛星,「三姐」和「四姐」是由著陸器和月球車「兩器」組成。所以說,嫦娥「五姑娘」是家族裡結構最複雜的探測器。

其次是任務目標不同。嫦娥五號任務的目的是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任務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重點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要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要實現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進我國科學技術重大跨越;三是要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除了「挖土」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探測,如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此外,還要對月球樣品的分析與研究,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等。

最後是最終歸宿不同。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完成任務後最終受控撞月;嫦娥二號在完成探月任務後,脫離月球軌道向更遠更深的太空飛行,實現我國對小行星(圖塔蒂斯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嫦娥「二姑娘」成為我國第一個行星際探測器。2013年和2019年分別發射成功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都是執行落月探測任務,最終的歸宿是留在月球。承擔「繞、落、回」第三步的嫦娥五號則將帶著月球的「特產」——月壤返回地球。

諸多難點給研製團隊帶來巨大挑戰在整個任務過程中,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經歷著陸器落月、月表採樣,月球起飛,軌道對接,樣品轉移,返回器返回等多個環節,飛行程序非常複雜,技術性能要求嚴格,研製工作事關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成敗,諸多難點、風險點,給抓總研製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研製團隊帶來巨大挑戰。

相較於神舟飛船和嫦娥三號均只有兩個部分需要分離,即兩個分離面,嫦娥五號探測器由於一次發射要完成採樣與返回任務,因此,技術要求上決定了該探測器有更多的分離面。五院專家介紹說,嫦娥五號具有軌道器和著陸器組合體、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軌道器和支撐艙以及軌道器與對接支架5個分離面,這些分離面均有「一次性工作」的特點,任何一次分離出問題,都將給任務的實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順利落月後,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也是一個非常精細的活。無人採樣器通過採樣鑽頭深入月球內部和採樣機械臂月球表面採樣兩種方法獲取月球樣品,獲取後需要轉移到上升器裡,上升器與軌道器對接後,又要將上升器裡面的樣品通過軌道器轉移到返回器裡面,整個環節必須分毫不差,絲絲相扣,任何環節控制不精細,都將影響任務的完成。整個月面採樣返回過程涉及到月表樣品轉移、月面垂直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雖然我國已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但以往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是在距地球400公裡左右的地球軌道上進行的,而嫦娥五號任務將在距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軌道上,完成上升器與軌道器的交會對接,無法藉助導航衛星的幫助,這就需要突破月球軌道測控精度、月球軌道敏感器交互,輕小型太空飛行器對接等技術。

此外,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表採樣返回任務後,著陸器將留在月球表面,上升器留在月球軌道,軌道器留在地球軌道,最終,返回器攜帶樣品返回地球表面,如此複雜的技術環節,都是對研製團隊的全新挑戰。從立項到發射,嫦娥五號經歷了10年的艱辛奮戰。五院專家指出,圍繞上述關鍵核心技術和諸多難點、風險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在充分研究繼承五院低軌道衛星、高軌道衛星、載人航天交會對接、地外天體無人著陸器與返回等現有太空飛行器研製技術精華的基礎上,聯合參研單位集中最強陣容攻克難關,先後突破了月表採樣任務所涉及到的20餘項關鍵技術和總體設計優化技術、地面試驗驗證技術。

通過團隊的努力和付出,實現了方案設計步步優化,減輕重量克克計較,多種手段摸清規律,數十項試驗驗證全方位考核性能,從而,確保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方案設計合理,各項功能性能滿足任務的要求,研製過程技術狀態和質量受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登月,帶火《嫦娥攬月》圖書
    2020年12月1日晚23時11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央視也曾以《嫦娥攬月》為名進行了幾個小時的直播。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著名作家何建明特別強調說:「這幾年裡,我所參加的作品研討會非常多,但只有兩部報告文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本是山東的《抗戰救護隊》,一本就是陳新的《嫦娥攬月》。
  • 首次從月球採樣帶回 嫦娥五號到底有多複雜?一圖看懂
    這個月底,國內還有一次重要的航天發射任務——嫦娥五號,它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會首次從月球採樣帶回,將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嫦娥五號被稱為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那它到底有多重要,有多複雜?大V@太空精釀發了一張詳細結構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的圖解,大家可以了解這次發射任務會是怎麼樣的過程。
  • 嫦娥攬月 再赴廣寒約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新華社發      「嫦」風破浪正當時,「五」動九州攬月回。  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
  • 能「攬月」的不止嫦娥五號,還有星途
    當星途營銷中心總經理陳曦公布攬月390T預售價時,臺下的經銷商們紛紛起身鼓掌歡呼起來,坐在我旁邊的一位經銷商老總激動地告訴我:「終於等到了,星途太需要這款車了。」攬月定位於中大型七座SUV,它不光是星途目前定位和售價最高的車型,也是目前自主高端品牌裡首款大七座車型。這位經銷商相信,攬月能夠讓衝高不順的星途迎來轉機。
  • 超燃|嫦娥五號攬月歸來,研祥「芯」飛騰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中國的此次月球挖土,按照預計時間安全圓滿完成任務,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邁出了嶄新步伐!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五號攬月歸來90年代,面對特種計算機這個全新又空白的領域,研祥人始終不懈探索,敢於超越,攻克無數技術難題,才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趕上了國際先進水平,甚至實現了部分超越。
  • 嫦娥攬月|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從古至今,人們都知道月亮會在夜晚懸掛在我們的頭頂,而作為地球唯一的一顆非人造的天體衛星,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月球形成的原因感到好奇,幾個世紀以來不斷有科學家提出假說。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於11月下旬登陸月球,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千克重的月球土壤樣品。
  • 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即將登場
    「嫦娥五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將是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這項最複雜任務,看看嫦娥五號將如何採樣、如何將寶貴的月壤送回地球。Part. 1月球的珍貴土壤,將怎樣被帶回地球?要想將一部分月壤樣本帶回地球,毫無疑問地,我們需要有一個從月球起飛的火箭(即上升器),她能夠攜帶著這些月球紀念品離開月球。
  • 為了月球這抔土,嫦娥五號有多拼?
    「說到月球的特別之處,最容易讓大家想到的就是月球的特殊環境:月球表面幾乎是真空的,還有無處不在的月塵顆粒,大小都有,最小的只有幾個微米,比PM2.5還要細微。」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在公開演講中表示。與地球上風化剝蝕作用形成的土壤不同,月壤是覆蓋在月球表面的厚層巖屑和玻璃質物質,直徑多小於1釐米。
  • 揭秘嫦娥五號與眾不同之處 探月過程將會有哪些風險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而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直接被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目前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至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將是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這項最複雜任務,看看嫦娥五號將如何採樣、如何將寶貴的月壤送回地球。月球的珍貴土壤,將怎樣被帶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結構複雜得多,足足有4個主要部件——上升器、著陸器、再入器和軌道器,而「嫦娥一號」與「嫦娥二號」僅僅是一個軌道器,「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也只有一個著陸器與一個巡視器。
  • 嫦娥五號奔月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作為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胖五」突破了12大項、200多個核心關鍵技術,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填補了我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篇章!
    >飛行程序非常複雜,技術性能要求嚴格,研製工作事關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成敗,諸多難點、風險點為研製團隊帶來巨大的挑戰。由於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重量有嚴格的約束,處於控制重量的需要,必須對探測器所有分系統進行「瘦身」,同時,又要減少備份產品,這就要求在無備份的情況下高度可靠的工作,研製隊伍面臨著最大限度的減輕重量,又要確保質量可靠性的雙重壓力;還有,如何對上述難點所涉及的關鍵技術進行試驗驗證,也需要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和探索。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去哪?在這一開一關之間,『大火箭』需要完成箭體姿態調整、真空狀態下推進劑沉底、低溫發動機二次啟動前預冷等工作,動作非常多。「另外,劉秉還說,火箭滑行時間越長,其在空間輻射影響下的環境變化會更加複雜,低溫推進劑溫度和貯箱承受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設計人員早在研製階段就對大火箭長時間滑行適應性開展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
  • 深度丨為了月球這抔土,嫦娥五號有多拼?
    但嫦娥五號團隊通過集智攻關,研製出了能夠在180攝氏度環境下持續正常工作的耐高溫電機。此外,月球表面環境複雜,給整個採樣封裝過程帶來了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們必須有一整套適用於月球表面不確定環境的應對方法,提高實戰技能。」鄧湘金說。
  • ...嫦娥五號往返地月76萬公裡!「嫦娥五號」任務六大關鍵環節是什麼?
    嫦娥五號研發團隊專家表示,這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將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技術難點主要表現在軌道設計、月面採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月地入射、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六個關鍵環節。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在嫦娥五號之前,中國已經成功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不僅對月球進行了環繞探測,還對月球正面和背面進行軟著陸探測,本次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將大幅提升中國對月球的認識,而且還可以為未來實施載人登月奠定了一些技術基礎和積累不少工程經驗。因此,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可以考慮適時正式立項載人登月項目,早日實現中國人的登月夢。
  • 嫦娥五號走過的103小時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著陸哪裡
    嫦娥五號任務被稱為是目前為止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經歷了嫦娥一號到五號,他說,「嫦五」到目前的表現可以打100分。而說到「嫦五」任務的難度,葉院士這麼說,難度就在從採樣、起飛上升、交會對接到帶著樣品返回,都沒幹過。
  • 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這麼複雜的工作,它是怎麼完成的?關節臂電機有2種,重的不到1斤,輕的不到半斤,個頭不大、力氣不小,而且靈活機動,精度可達1度以內,能讓嫦娥五號「指哪挖哪」。
  • 九天攬月星河闊:揭秘嫦娥五號的3個關鍵數字
    記者摘取二、五、六3個關鍵數字,揭秘嫦娥五號任務。採集約2千克月壤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中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個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探測器將經過20餘天的在軌飛行,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攬月|發射成功!長徵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