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2020-12-04 科技日報

胡俊 劉曉慶 劉璐 馬聰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於12月2日22時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自動採樣是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目前,它已經把樣品打包裝好,準備背著它們離開月球。

這麼複雜的工作,它是怎麼完成的?

嫦娥的「手臂」指哪挖哪

挖土無疑是件揮汗如雨的體力活。嫦娥五號「挖土」的畫風又是如何?

在月面超過100攝氏度的高溫考驗下,它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舒展長臂,高高舉起了「挖土鏟」……

此處需註明的是,嫦娥五號的挖土鏟,可跟咱們在生活中用到的不一樣。這臺設備一頭是一個小鏟子,一頭是淺表鑽,可以360度無死角可視化操作,能輕鬆完成鏟挖、淺鑽、拾取這些動作。

嫦娥五號的「手臂」纖細、白皙,卻結實有力。如果說人的手臂力量來自肱二頭肌、肱撓肌、掌肌等,這條集高顏值、高科技於一體的機械臂,各個關節的力量來自於安裝在關節處的的電機。這就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01所研製的表採關節臂電機組件。

關節臂電機有2種,重的不到1斤,輕的不到半斤,個頭不大、力氣不小,而且靈活機動,精度可達1度以內,能讓嫦娥五號「指哪挖哪」。

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這些電機裝在機械臂各個關節附近,暴露於月表環境中,意味著它們要耐受太陽直射下超過130攝氏度的高溫,以及比地球上大得多的輻射,還要承擔真空環境下難以散熱而帶來的性能衰減。好在,研製團隊已經解決了這些環境適應性問題。

如果電機在工作中壞掉或沒電了怎麼辦?為了保證任務完成,研製團隊在一個電機殼體中塞了2臺電機,提供雙重保障。同時還增加了突然斷電情況下對機械臂的位置保持功能,防止機械臂因「沒勁」而落在月面上「摔傷」,可以說是很貼心了。

怎樣將腳下的樣品舉到頭頂?

針對鑽取任務,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為嫦娥五號提供了一套「金剛鑽」。

這套鑽取子系統,具備鑽進能力強、排粉能力強、月壤適應性強三大「基本功」。

嫦娥五號不能移動,落到哪就得在哪鑽,這對鑽取適應性提出很高要求。研製團隊開展了上千次地面鑽取試驗,積累形成了不同工況的鑽取參數資料庫;通過在軌預編程自主控制,實現了鑽取子系統「迴轉」「衝擊」和「迴轉+衝擊」三種模式,以及不同參數的自由切換,以適應多種月壤工況。

探測器拍攝的月面影像

為了讓嫦娥五號擁有百裡挑一的獨創鑽頭,科研團隊選用了雙排鑽牙階梯構型,經過「千錘百鍊」,保證鑽進過程順暢可控,具備對8級硬度巖石的鑽進能力。他們還為雙排出刃設計了多個切削麵,使其能夠撥動、突破臨界顆粒與顆粒集群,以便應對危險工況、處理大顆粒。

同時,科研團隊對鑽頭採用漸闊的錐形排粉槽通道,與鑽杆排粉槽連接相通,形成一體排粉通道,並通過鑽杆模型的匹配和參數優化,使系統的排粉能力大幅提高。

「取得著、封得住」是鑽取子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為保證取得的巖芯在提出過程中不會掉落,系統採用開放式構型的「8字型」超彈性合金絲作為封口方案,與取芯軟袋末端進行一體化縫合,依靠彈性收縮力來實現簡單可靠的封口。

嫦娥五號鑽取的樣品封入軟袋後,將被裝進環形封裝容器,再運送到上升器頂端。月球表面坑窪不平,如果嫦娥五號著陸時站得不正,有可能影響到樣品的傳送。

針對低重力下著陸姿態角度對樣品傳送的不利影響,研製團隊設計了具有碰撞自適應能力的傳送方案。通過彈性驅動為月壤封裝容器提供初始速度,再藉助重力,將含有三級導向錐角的封裝容器沿固定導向結構傳送到上升器內。該方案不需要續送機構,簡單可靠,可以在不同著陸姿態下,實現封裝容器精準傳送。

樣品打包、拆封都是高科技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為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嫦娥五號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了解到,相比月面極高真空環境,地球大氣中不僅有氣體成分,還漂浮著各種固體顆粒,月球樣品接觸到這些物質就會被汙染,科研價值將大打折扣。

為此該所給嫦娥五號研製了專用打包裝置——密封封裝子系統。它能自動承接、封裝月球樣品,並妥善密封保存。

該系統裝在嫦娥五號最頂端,由主體框架、密封容器組件、蓋體組件和開合機構組件等組成。鏤空的主體框架上分布著用於轉移的棘齒和導向條,鈦合金和鋁合金材料能保證其結構強度和剛度,並最大限度減輕重量。

在月面工作階段,該系統根據預先設定的指令開始工作,先解除蓋體鎖定,讓蓋體豎直抬升、轉動一定角度,將容器口完全敞開;待所有樣品裝入容器後,蓋體原路返回,通過火工組件鎖緊並進行高真空密封。

等嫦娥五號返回地面後,月球樣品可不是輕易就能從密封裝置中取出來的,解鈴還須繫鈴人。510所研製的月球樣品解封分裝操作臺可以勝任此項工作,在高純氮氣環境下對月球樣品進行收集、登記、描述等處理,最大限度保證樣品少受地球外部環境影響。

(文中圖片來自中國航天報)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科技|到月球了!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科技|到月球了!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有絕招
    為何嫦娥五號任務此次選擇了兩種採樣方式「挖土」?有人採樣和無人「挖土」有哪些差異?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又有哪些重大意義呢?為何選擇兩種「挖土」模式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時間:2020-11-24 19: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嫦娥五號今天凌晨就出發前往月球,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這裡是火山結構地區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空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專家介紹說,作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核心,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器,包含15個分系統。與前幾位姐姐不一樣,「五姑娘」要實現我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
  • 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用這招就夠了
    為何嫦娥五號任務此次選擇了兩種採樣方式「挖土」?有人採樣和無人「挖土」有哪些差異?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又有哪些重大意義呢?為何選擇兩種「挖土」模式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著陸器配置的月壤結構探測儀等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按計劃開展科學探測,並給予採樣信息支持。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西安科技助一「臂」之力
    本報訊 (記者 關穎)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四院為嫦娥五號採樣任務助一「臂」之力。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從「月宮」瀟灑走一回再捎點「特產」  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嫦娥家族:與嫦娥家族中前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有什麼不同,她在大家族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發揮著什麼作用?  「首先是『外貌』即外觀造型不同。」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昨日,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姜水清、嫦娥五號探測器鑽取子系統負責人王國欣、嫦娥五號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團隊技術負責人王曙群等人對此次「挖土」任務進行了介紹。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通訊員 段遜 王玓瑭 三種模式力保順利採樣 在看了嫦娥五號落月、「挖土」的全過程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姜水清給出了「完美」的評價。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從月球累計帶回380多千克月球樣品,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共獲得了300餘克月壤;但美國、蘇聯等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均未到訪過呂姆克山脈附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圖據新華社(國家航天局供圖)如何「挖土」?表鑽結合、多點採樣2公斤的樣品又該用什麼方式採集呢?為了提高這次採樣的可靠性、以及樣品的豐富性,研製團隊採取了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那麼,什麼是表取和鑽取呢?表取,顧名思義,就是在月球的表面採集樣品。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姜水清介紹說,嫦娥五號的表取也是全球首次月面無人自主採樣。
  • 嫦娥五號「挖土」的同時,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幹嘛呢?
    而昨日再傳來好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短短的幾個小時間,從嫦娥五號的軟著陸到月球鑽取採樣、封樣,如此順利的進行,真的讓人振奮,而嫦娥五號著陸到月球表面挖土,已成為新聞媒體的一大熱點話題之一。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嫦娥五號探測器這穩健的一落,蘊藏著無數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究竟有哪些黑科技助力嫦娥五號完美落月?一起去看看。
  •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面順利「挖土」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光明日報通訊員 龐丹2020年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我國首次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作為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頗為引人注目。在這個階段,嫦娥五號在選定區域著陸月面後,開始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為此,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