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2021-01-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就在「嫦娥五號」即將完成首次月球「挖土」任務之際,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採訪,詳細解讀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現在與未來。

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回到地球?

歐陽自遠院士表示,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在環月軌道停留幾天,等待月地轉移窗口。在實施月地轉移入射機動後,進入月地轉移軌道。為了確保返回器精準降落至位於內蒙古的指定降落場內,飛行幾天還要進行幾次中途修正,測控與回收系統精確確定返回軌道,並將高精度參數注入軌道器,為後續軌-返分離和再入制導導航提供基準。當達到一定飛行高度時,軌道器在降落場上空釋放出攜帶月球樣品的返回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球模擬畫面

而這時飛船的速度高達每秒10至12公裡(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如果讓返回器直接砸入大氣層中,過快的速度會讓返回器燒毀。歐陽自遠院士說:「我們之前做過空間試驗,就是它一砸進來,我們能不能讓它再跳出大氣層,然後再自己落下來,這些都要算得很精確。」

歐陽自遠院士形容,這一過程就像小孩用一塊石頭在水上打了一個水漂,石頭高速砸進水面後又彈起來,再落下時石頭的速度會明顯下降。「我們就是仿照這種辦法,讓返回器在大氣層打了一個水漂,然後再讓它落下來,」歐陽自遠院士說。在返回器距離地面比較近的時候,再打開降落傘緩慢著陸。

對於返回器著陸後月球土壤巖石樣品如何提取,歐陽自遠院士說:「假如月球樣品暴露在地球空氣中,就會受到各種汙染,所以在回收交接後,需要在現場進行封裝,在容器中充滿氮氣,封存後再進行運載。」

嫦娥五號「挖土」地點選址意義非凡

歐陽自遠院士說,「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選擇的著陸區,在風暴洋的西北部,這塊區域距離美國「阿波羅」號系列飛船6次登月採樣的地點以及蘇聯LK飛船3次登月採樣的地點距離都在1000公裡以上。

月球有著45億年的歷史,目前人類對月球歷史的了解在45億年前到30億年前之間,此前人類從月球帶回的土壤巖石也基本都在這一時間段內。此前曾有研究表明,就在風暴洋的西北部區域,可能有比較「年輕」的月巖、月壤。相比目前已知的月球已有40多億年的歷史,這些月巖、月壤的形成時間可能在距今20億年前甚至6億年前,這也是人類目前未曾找到過的月球「最年輕」的月面,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月球的完整歷史。

歐陽自遠院士說:「『嫦娥五號』的科學目標之一,就是要把這些月巖、月壤拿回來,測量它們的年齡,了解當時的月球環境,延續月球最近的歷史。」

歐陽自遠院士還提到,雖然月球現在已經確實是只剩下一具軀殼,內部已經沒有能量,但是月核能量的消逝是到底是6億年前、10億年前、20億年前還是現在所知的30億年以前,這在科學上需要有一個定論。所以「嫦娥五號」此次任務有著特殊意義,就是要降落在風暴洋的西北部,把「最年輕」的月巖、月壤樣本取回來。

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上「挖土」?

有了「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的成功經驗後,我國是否還會登上其他地外天體進行採樣?歐陽自遠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到月球採樣還是第一次,美蘇都曾成功到月球採樣,美國6次載人登月採回了381.7公斤的月球的巖石和土壤,阿波羅11號首次採集了22公斤月巖和月壤。蘇聯的探測器3次登陸月球打鑽取樣,總共取樣0.33公斤,首次月球16號僅採回月球樣品0.101公斤。中國首次月面採樣取回2公斤的樣品,但技術比美蘇登月時要更完善。這些樣品對於科學家們了解月球的歷史相當有幫助。

歐陽自遠院士說:「下一步,我們要到火星上採樣,過程也與月面採樣類似。有了月面採樣的經驗後,對於未來到火星採樣也是很好的借鑑作用。」

歐陽自遠院士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

另外,中國將來還要在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進行繞飛探測時,在其表面附著採集小行星樣品。

據悉,目前包括美國、日本以及歐洲都在積極開展地外天體採樣工作。歐陽自遠院士表示,我國開展地外天體採樣,對於我們解地外天體的資源情況、環境情況、歷史以及提高技術水平,都是有好處的。

在談到「嫦娥五號」是否會推動我國下一步載人登月的相關工作時,歐陽自遠院士說:「『嫦娥五號』是目前最複雜的一次任務,包括去、落、回三個步驟,如果是載人登月也是一樣,但會帶來更多複雜的問題,要求也更高。『嫦娥五號』為我們載人登月做了一些初步的技術上的試驗。中國現在也在安排做各種論證,也要進一步實現載人登陸月球同時取樣。」

歐陽自遠院士還表示:「『嫦娥五號』起了非常好的先鋒作用,提高了我們的信心,演繹了我們的技術能力,是非常非常好的一次嘗試。」

原標題: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責編:張婧妍

31940240,.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2020-12-16 17:22:04,.204442,.張婧妍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採樣任務成功後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上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大部分任務,將返回地球。有了「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的成功經驗後,我國是否還會登上其他地外天體進行採樣?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為我們進行了解答。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專家解答↓↓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原創 中國軍視網 中國軍視網 收錄於話題#軍視問答2個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科技|到月球了!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現場視頻⬇️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已走出回家路上關鍵一步
    在完成第一次月地入射後,13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緊接著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這是回家路上關鍵的一步,自此,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奔向地球。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還會到哪些天體上?「嫦娥之父」:上火星「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大部分任務,將返回地球。有了「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的成功經驗後,我國是否還會登上其他地外天體進行採樣?
  • 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
    原標題: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圓滿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摘要: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嫦娥五號月球「挖土」任務順利完成!此前的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華輿訊 據俄羅斯龍報報導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俄羅斯(蘇聯)對中國此次航天發射任務十分關注,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
  •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球「挖土」「打包」 航天專家揭秘中國首次月面...
    12月3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至此,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作為嫦娥五號「挖土」之旅的核心步驟,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整個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環節之一。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歡迎回家!&nbsp&nbsp&nbsp&nbsp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接下來,她就準備在月球上挖土啦! 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空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專家介紹說,作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核心,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器,包含15個分系統。與前幾位姐姐不一樣,「五姑娘」要實現我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是繼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完成之後,開啟的第三步「回」的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起飛離月宮載人不是夢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順利開啟,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的成功。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有絕招
    隨著採樣任務的進行,中國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與封裝的目標已經接近完成。為何嫦娥五號任務此次選擇了兩種採樣方式「挖土」?有人採樣和無人「挖土」有哪些差異?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又有哪些重大意義呢?為何選擇兩種「挖土」模式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研製模擬月壤近10年的武漢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通訊員王紫璇 攝)肖龍講座以《九天攬月•築夢蒼穹》為題,從為什麼要探測月球、嫦娥五號工程難點、為何要採月球土壤、如何採集月球土壤、模擬月壤的重要性、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六個方面,講述了中國探月工程的艱辛歷程。
  • 嫦娥五號曬出「挖土」工作照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推薦閱讀:選址有講究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