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俄羅斯龍報報導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俄羅斯(蘇聯)對中國此次航天發射任務十分關注,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新社)
嫦娥五號或將成為
月球「挖土第三人」
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蘊藏著極大的科學價值。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重要信息。
俄新社、《共青團真理報》、REGNUM通訊社報導,嫦娥五號執行的中國歷史上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若成功完成,將成為上個世紀70年代末之後,首個將月壤帶回地球的探測器,此前完成這項任務的只有蘇聯和美國。
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風暴洋火山區西北側著陸,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於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而人類目前尚未有這一時段的月壤樣本。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此次將採集2千克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1967年至1972年,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中,曾帶回約381.7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也從月球豐饒海取回過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NASA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19世紀70年代,美國曾贈送中國一份珍貴的禮物——1g月壤。塔斯社報導,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副局長於24日在推特上對中國此次發射任務成功表示祝賀,並表示,希望中國能和全球科學界分享獲得的月壤數據。
塔斯社在報導中還提到,希望此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項目成為中國探月工程發展的新裡程碑,因為這將在實踐中檢驗中國月球開發戰略的正確性,並促進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
作為承擔中國航天多次重大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俄新社評論,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未來中國雄心勃勃太空計劃的支柱,2020年7月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未來還將承擔中國空間站艙段的發射任務。(原標題:【俄媒看中國】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 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